
在引人入勝的WWE世界裡,摔角手傳統上被分為「正派」(正派英雄)和「反派」(反派惡棍)。然而,他們的忠誠度可能會發生變化,從而導致戲劇性的轉折,重新定義他們的職業生涯。一位受人愛戴的英雄可能會變成一個黑暗面,而一位被鄙視的惡棍則可能會踏上救贖之路。這些關鍵的轉變往往會在摔角史上留下令人難忘的瞬間,影響故事情節和摔角手的傳奇。
當摔角手從反派角色轉為正派角色時,通常意味著他們人生軌蹟的重大轉變。有時,這種轉變源自於粉絲們的鼎力支持;而有時,它則為停滯不前的職業生涯注入了急需的活力。經過仔細考慮,我整理了一份WWE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正派角色轉變清單,並聚焦在這些角色的影響力以及他們各自留下的傳奇。
8 丹尼爾·布萊恩
攻擊懷亞特家族
事件 | WWE Raw |
---|---|
日期 | 2014年1月13日 |
地點 | 羅德島州普羅維登斯 |
雖然有些人可能會爭論丹尼爾布萊恩的轉變是否是傳統的“變臉”,但許多粉絲認為這是經典英雄式轉變的象徵,最終成就了WWE傳奇中最傳奇的軌蹟之一。 2013年末,在令人心碎地輸給蘭迪·奧頓之後,布萊恩發現自己陷入了Triple H和The Authority的一系列試圖削弱他的企圖。當奧頓與約翰·希南和大秀哥等老牌明星爭奪冠軍時,布萊恩與布雷·懷亞特的關係開始變得動盪,最終導致懷亞特家族的一段低迷時期。
然而,一切都在2014年1月的Raw節目中發生了變化。在一場鐵籠賽後,布雷·懷亞特命令布萊恩攻擊烏索兄弟,但他卻反戈一擊,轉而攻擊懷亞特兄弟,令粉絲們大吃一驚。他登上鐵籠,帶領粉絲高喊「YES!」。這一刻不僅重新點燃了布萊恩與WWE粉絲的聯繫,也為他在WWE的傳奇崛起鋪平了道路。
7 薩米·扎恩
脫離血脈

事件 | 2023年皇家大戰 |
---|---|
日期 | 2023年1月28日 |
地點 | 德州聖安東尼奧 |
另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是關於薩米·扎恩和他在“血脈”的旅程。最初,儘管扎恩並非薩摩亞人,但由羅曼·雷恩斯領導的薩摩亞勢力依然將他視為忠實的追隨者。粉絲們很快就接受了他“榮譽烏斯”的角色,儘管許多人猜測“血脈”對他的喜愛只是表面的。
2023年的皇家大戰中,緊張氣氛達到頂峰,Zayn 面臨道德困境。他被要求攻擊前好友 Kevin Owens,結果轉而攻擊 Reigns,這一舉動讓觀眾激動不已,也標誌著他徹底的變臉。這一幕深深觸動了粉絲們的心弦,如同電影般的敘事。 Zayn 後來與 Owens 重聚,從 Usos 手中奪得雙打冠軍,為這段意義深遠的故事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6. 送葬者
保護蘭迪·薩維奇免受傑克·羅伯茨的侵害

事件 | 週六晚間的主賽事 XXX |
---|---|
日期 | 1992年2月8日 |
地點 | 德克薩斯州拉伯克 |
送葬者最初被設想為一個陰險神秘的人物,後來逐漸演變成一個反英雄的原型,在粉絲心中佔據了特殊的位置。 1992年,他出手保護蘭迪·薩維奇和伊麗莎白小姐免受惡棍傑克·“蛇王”羅伯茨的攻擊,而後者臭名昭著地準備用椅子襲擊伊麗莎白,他的變臉由此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這一高尚行為最終演變成了一場意義非凡的對抗,最終送葬者在摔角狂熱大賽中獲勝,進一步鞏固了他的傳奇地位。雖然這一轉變在摔角故事情節中並無突破,但它在塑造送葬者這個經久不衰的人物形象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送葬者也因此在WWE中主宰了數十年。
5 蘭迪·薩維奇
與伊莉莎白小姐重逢

事件 | 摔角狂熱7 |
---|---|
日期 | 1991年3月24日 |
地點 | 加州洛杉磯 |
蘭迪·薩維奇在摔角狂熱7上驚豔的反派轉變,是WWE歷史上的關鍵時刻。 1988年,他首次以反派身份亮相,之後在80年代末轉向反派方向,樹立了「猛男王」的形象,並與「轟動一時的雪莉」結盟。然而,隨著他逐漸淡出主賽舞台,粉絲們開始重新擁抱「猛男」。
在與終極戰士的扣人心弦的爭鬥中,失敗者被迫退役,風險急劇上升。敗北後,謝麗的背叛讓他與伊莉莎白小姐重逢,這讓他經歷了一段救贖的時光。這段感人至深的時刻讓薩維奇從一個惡棍變成了一個受人愛戴的英雄,讓他得以體面地退休。他在摔角界的未來依然意義非凡,鞏固了他作為摔角界寵兒之一的地位。
4 胡克·霍根
真正的美國人的回歸

事件 | 摔角狂熱X-9 |
---|---|
日期 | 2002年3月17日 |
地點 | 安大略省多倫多 |
儘管最近爭議不斷,但胡克·霍根對摔角界的影響力毋庸置疑。 2002年,他加盟nWo,重振了職業生涯,粉絲們興奮地看到這位80年代的英雄重返WWE舞台。在第18屆摔角狂熱大賽上,他與巨石強森的精彩對決標誌著一個轉折點,儘管霍根被描繪成一個反派,多倫多的粉絲們仍然為他歡呼。
一場精彩的比賽過後,兩位摔角手互相尊重,擄獲了觀眾的心。霍根以正派形象回歸,展現了他標誌性的紅黃配色和《真正的美國》主題曲,在“無情侵略”時代取得了不同的成績。然而,沒有什麼能比得上他回歸時瀰漫的懷舊之情,重新點燃了人們對過去十年「綠巨人狂熱」的美好回憶。
3 公分朋克
龐克之夏

事件 | 2011年銀行存款 |
---|---|
日期 | 2011年7月17日 |
地點 | 伊利諾州羅斯蒙特 |
所謂的「PG時代」標誌著WWE的創意停滯,其主力陣容中充斥著像約翰·希南這樣備受矚目的明星。然而,在“朋克之夏”,情況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在多年中上游水準之後,CM·龐克的關鍵宣傳片「pipe bomb」震撼了摔角界,點燃了粉絲們的熱情。
接下來與約翰·希南的對決是朋克回到家鄉芝加哥的決定性時刻,在那裡他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龐克以大膽的反抗之舉奪得了WWE冠軍腰帶,暫時將冠軍腰帶留給了公司——這是對抗當權者的標誌性姿態。
雖然龐克離開後曾短暫回歸,但他已重新成為備受矚目的人物。他或許未能始終保持巔峰地位,但他在2011年的表現讓他感覺像是失意的WWE粉絲們的代言人。
2 浸信會
2005年加入 Triple H

事件 | WWE Raw |
---|---|
日期 | 2005年2月21日 |
地點 | 賓州州立大學 |
2004年布洛克·萊斯納缺席,WWE致力於培養新一代明星。巴蒂斯塔憑藉著強大的人格魅力和出色表現,成為填補這一空缺的有力競爭者。在與Triple H和Evolution建立長期聯盟後,他的爆發時機已經成熟。
在 2005 年 2 月的WWE Raw節目中,巴蒂斯塔 (Batista) 出現了一個令人心跳加速的轉折,他擺脫了 Triple H 的影響,果斷選擇在第 21 屆摔角狂熱大賽中挑戰他而不是 JBL。當巴蒂斯塔豎起向下的拇指時,觀眾爆發出歡呼聲,這標誌著他要反抗比賽,並鞏固了他作為新一任頂級正派選手的地位。
最終,在第21屆摔角狂熱大賽上,巴蒂斯塔擊敗了他的前導師,贏得了世界重量級冠軍,並鞏固了他未來數年在WWE的領軍地位。這一刻標誌著WWE的換帥,粉絲們為巴蒂斯塔成為傳奇新面孔的旅程歡呼雀躍。
1 冷石史蒂夫奧斯汀
第 13 屆摔角狂熱大賽的雙重轉身

事件 | 第13屆摔角狂熱大賽 |
---|---|
日期 | 1997年3月23日 |
地點 | 伊利諾州羅斯蒙特 |
摔角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冷石史蒂夫·奧斯汀,在第 13 屆摔角狂熱大賽中經歷了關鍵時刻。這場賽事被廣泛認為是奧斯汀轉變為受人愛戴的反英雄的巔峰,也是職業摔角中最引人注目的雙轉之一。
在這場比賽之前,奧斯汀被認為是一個叛逆的人物,經常與粉絲們喜愛的選手發生衝突。然而,隨著粉絲們開始厭倦WWF盛行的傳統家庭友善形象,奧斯汀的魅力飆升。他與長期以來一直是公司代言人的布雷特·哈特的對決,隨著比賽的進行,情況發生了戲劇性的逆轉。
布雷特的性格轉變引發了粉絲們的憤怒,而奧斯汀的堅韌以及拒絕屈服於哈特那令人畏懼的「神射手」的決心則贏得了觀眾的喜愛。儘管輸掉了比賽,奧斯汀卻展現了堅韌的化身,為他接下來幾年的傳奇生涯奠定了基礎。因此,許多人認為這一刻代表了WWE歷史上正派角色的巔峰。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