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者粉絲們可以期待 2 月 17 日的美好一天

守望者粉絲們可以期待 2 月 17 日的美好一天

概述

  • 守望者:第二章被廣泛認為是對標誌性圖像小說最忠實的改編。
  • 它的動畫風格喚起了漫畫書的精髓,儘管一些評論家認為它具有復古美感。
  • 故事情節忠於原著小說的主題,特別是其政治和哲學底蘊。

2 月 17 日,隨著《守望者:第二章》在 Max 上首次亮相,艾倫摩爾的粉絲將再次參與關於《守望者》最終改編的長期爭論中。摩爾和戴夫吉本斯的原創作品被譽為圖畫文學的巔峰之作,故事背景設定在 20 世紀 80 年代的反烏托邦世界,當時治安維持會成員被取締,核衝突的陰影籠罩著整個世界。儘管受到讚譽,但改編這一複雜的故事卻頗具挑戰性。

這段旅程始於 1990 年的《守望者:動態漫畫》,隨後進行了三部重大改編:扎克·施奈德 (Zack Snyder) 的 2009 年真人電影、2019 年廣受好評的 HBO 續集系列,以及布蘭登·維埃蒂 (Brandon Vietti) 執導的最新兩部動畫系列《守望者:第一章》和第二章。每次迭代都有其獨特的見解,引發關於哪一個是最終改編的爭論。

理解守望者:第二章

一個非傳統的「超級英雄」故事

守望者:第二章延續第一章的故事,講述了羅夏 (泰特斯·威里弗 配音) 對神秘的愛德華·摩根·布萊克 (喜劇演員,瑞克·沃瑟曼 配音) 進行不屈不撓的調查。儘管他有著強烈的執著,但經驗豐富的打擊犯罪的鬥士——丹·德萊伯格(《夜梟2》,馬修·瑞斯配音)、勞裡·朱斯佩奇克(《絲綢鬼怪2》,凱蒂·薩科夫配音)和曼哈頓博士——卻常常忽視他的緊迫性。羅夏發現自己被誣陷謀殺了一位前超級惡棍。

故事開始於羅夏被監禁並接受馬爾科姆·朗博士的心理評估。隨著劇情的進展,德雷伯格和朱斯佩奇克重新扮演起繼任英雄的角色。同時,在理查德·尼克森的領導下,美國面臨與蘇聯不斷升級的緊張局勢。在這場混亂中,曼哈頓博士努力與自己脫離聯繫的存在作鬥爭,矛盾的是,他卻是人類免於滅絕的唯一希望。

艾德里安·維特(奧茲曼迪亞斯,特洛伊·貝克配音)是一位才華橫溢但在道德上模棱兩可的戰略家,他制定了一項可怕的計劃,使用一隻經過基因改造的巨型烏賊來模擬外星人對紐約市的入侵。這次災難性的行為造成了數百萬人的傷亡,但這是為促進全球團結對抗共同敵人所做的必要犧牲。羅夏恪守自己不妥協的道德準則,發誓要揭露這一陰謀,但他也面臨著可怕的後果,因為曼哈頓博士最終將他瓦解,以維持脆弱的和平。然而,羅夏的日記包含了關於韋特陰謀的爆炸性揭露,並落入了一家小型出版公司的手中,其影響尚未解決。

守望者:第二章的串流訊息

夜梟與羅夏
守望者:第二章
守望者動畫中的奧茲曼迪亞斯
守望者中的喜劇演員
守望者中的羅夏

從 2 月 17 日開始,Max 的訂閱者將有機會體驗《守望者:第二章》,該遊戲將遵循平台上已有的第一章中建立的敘事。這部改編作品讓觀眾沉浸在冷戰時期錯綜複雜的地緣政治格局中,蒙面治安維持者和超人實體努力扮演決定人類未來的角色。該劇深入探討了關於人性的本質以及和平的高昂代價等沉重主題,並加入了激烈的限制級動作場面,值得觀眾謹慎觀看,尤其是對於年輕觀眾來說。

對於那些不熟悉摩爾和吉本斯原著的人來說,必須注意到《守望者》與傳統的超級英雄敘事不同:除了曼哈頓博士之外,沒有真正的超級英雄。這些角色本質上都是有缺陷的、穿著戲服的人。此外,與典型的漫畫改編不同,該系列優先考慮哲學和政治話語,而不是廣泛的動作場面。

《守望者:第二章》與先前的改編作品有何不同?

評論家認為這是一部忠實的改編作品

詹姆斯岡恩 Twitter 熱門消息

《守望者:第二章》被廣泛認為是摩爾和吉本斯開創性圖像小說的最真實代表。雖然扎克施奈德 2009 年執導的電影在視覺上引起了共鳴,但許多純粹主義者認為它偏離了小說低調的動作,並且嚴重依賴慢動作——這些元素也出現在施奈德的後續作品中。值得注意的是,史奈德選擇用爆炸性的能量衝擊取代圖像小說中複雜的外星烏賊,這與原著有很大不同。

此外, 《守望者:第二章》的 CGI 和 3D 動畫風格也引起了褒貶不一的反響。雖然該片成功地捕捉到了漫畫氛圍,但一些評論家認為它有時類似於 20 世紀 70 年代電影中過時的 CGI。這部改編作品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其對故事完整性的堅定追求,尤其是至關重要的魷魚襲擊——這是史奈德省略的一個細節。儘管改編版忠於摩爾的設想,但粉絲們仍然希望改編版能充分體現原版《守望者》的深度和細微差別。

來源和圖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