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的報告表明,美國政府已向台積電提出了有關其在該國運營的戰略選擇。這些替代方案包括與英特爾合作開展代工業務,旨在加強國內半導體生產。
戰略聯盟:美國政府鼓勵台積電與英特爾合作
川普政府正做出重大努力來維持台積電在美國的存在,其動力在於強化「美國製造」計畫。據業內人士@Jukanlosreve 的推文稱,政府已為台積電提出了三條戰略路徑,以確保其在美國市場站穩腳跟,該推文引用了《電子時報》的一份報道。其中包括重點推動國內半導體製造業和振興英特爾的代工業務。
DIGITIMES:美國向台積電提出了三項提案。
1.台積電將在美國建造先進封裝工廠,在當地提供從晶圓製造到後端處理的一體化服務。 2.根據美國政府提議的合資企業(JV),…
— Jukanlosreve (@Jukanlosreve) 2025 年 2 月 13 日
擬議的戰略之一是台積電在美國建立先進的晶片封裝工廠。此舉可以幫助該公司減少對台灣的依賴。然而,另外兩個選項值得仔細研究。其中一項建議是台積電作為技術轉移的一部分投資英特爾代工廠,此舉可能威脅台積電目前的市場領導地位。
從歷史上看,台積電一直抵制技術轉讓,並且不願在台灣以外的地方使用最先進的製造工藝。儘管如此,最近對英特爾代工服務 (IFS) 的投資表明這種立場可能會發生轉變。如果台積電真正與 IFS 合作,其競爭地位就有可能被削弱,尤其是因為台積電的技術方法與 IFS 採用的技術方法有顯著不同。採用不同的標準需要英特爾對代工能力進行全面重組。

第三項提議是,台積電將把美國訂單轉向英特爾代工。這種轉變可能會迫使蘋果等知名客戶將晶片訂單交給 IFS 而不是台積電。由於美國公司佔台積電訂單總量的很大一部分,這樣的調整將對台積電的收入產生重大影響。這項策略性舉措不僅可能疏遠台積電的主要客戶,還會引發人們對英特爾是否能夠複製台積電品質和效能的擔憂,從而使這些客戶的情況變得複雜。
至關重要的是,這些提議顯然表明了美國政府致力於重塑英特爾代工廠的聲譽,即使是以犧牲台積電的競爭優勢為代價。如今,人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英特爾身上,它必須在即將推出的 18A 工藝上取得成功,以強化「美國製造」的口號,並推動台積電重新考慮其商業策略。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