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進擊的巨人》結局為何讓許多粉絲失望

理解《進擊的巨人》結局為何讓許多粉絲失望

《進擊的巨人》的大結局引發了現代動漫界最具爭議的討論之一。熱情的支持者稱讚該劇的大膽主題和出人意料的情節轉折,而批評者則批評其結局失誤,破壞了先前敘事的精彩之處。這一論述的核心是所提出的複雜思想——艾倫被認為是命運的“奴隸”,三笠的英勇行為,以及主要人物的道德模糊性。

然而,我認為這場辯論可能忽略了一個關鍵點。真正的問題不在於想法本身而在於如何實施它們。儘管有些概念很有前景,但它們卻因對話不佳、節奏倉促以及令人質疑的敘事決策而失敗。回顧結局,我們清楚地發現,眾多的失誤掩蓋了對這些主題的深刻探索。

艾倫和三笠之間複雜的關係

關鍵情感情節如何被忽視

沒有任何

艾倫對三笠的感情深度旨在成為故事結局的關鍵時刻。這一啟示可能會豐富他們的互動並深化艾倫的悲劇敘事弧。然而,由於缺乏必要的反省,分娩過程變成了不舒服的經歷。艾倫的懺悔對話結構很尷尬,以假設的未來關係為中心,削弱了場景的意義。

當他宣稱「我希望她餘生只想著我,不想著別人」時,這聽起來過於簡單,而且分散了人們對情況的壓力。這一刻,艾倫非但沒有闡明他的內心衝突,反而依靠誇張的表達,使艾倫變成了一個佔有欲極強的典型。因此,三笠最終結束艾倫生命的行為顯得膚淺,缺乏能夠產生影響的有意義的鋪墊。

儘管三笠的犧牲被視為愛與勇氣的深刻體現,但由於缺乏堅實的基礎,它給人的感覺深刻而空洞。這導致其錯失了提升故事情感價值的機會。

尤彌爾對弗里茲國王的感情:錯失的機會

一個未能實現的有趣概念

尤彌爾·弗里茨伸出了手

最具爭議的揭露之一是尤彌爾對卡爾·弗里茨的屈從,這被認為是愛的表達。從表面上看,愛是一種在虐待中起到約束作用的力量這一觀點是令人信服的。然而,該系列忽略了這一概念,未能為其提供所需的細微差別。 「創世主尤彌爾愛上了卡爾‧弗里茨」這句話只是一種陳述,沒有足夠的背景來引起情感共鳴。

這一突然的發現值得更深入的研究,以將其完全融入故事中。包括我在內的許多觀眾都對尤彌爾的感情為何能持續兩千多年以及這種感情如何影響了泰坦的詛咒等問題感到困惑。如果沒有經過適當的探索,這種轉折就會顯得做作,削弱了尤彌爾解放的意義。

這種不足延伸到了三笠在解放尤彌爾時所扮演的角色。雖然這一幕象徵著愛與自由,但對尤彌爾角色的刻畫不夠深入,使得這一幕的影響力較小。更充實的背景故事可以放大這關鍵時刻的情感共鳴。

《進擊的巨人》中的關鍵主題與人物弧線

發人深省的主題缺乏足夠的執行力

沒有任何

自由、道德複雜性以及戰爭代價等宏大主題貫穿《進擊的巨人》始終。不幸的是,結局的執行方式破壞了這些深刻的思想,與該系列早期的劇集相比,它們看起來很膚淺。考慮一下阿明與艾倫的對話。表達譴責和感激之間的緊張關係體現了整個敘事的道德模糊基調。

然而,諸如「謝謝。為了我們,你就成了大規模屠殺者”,這聽起來很笨拙,甚至可以說是麻木不仁。這段對話不但沒有澄清情感要點,反而混淆了當時預期的感受,讓觀眾的高潮場景變成了令人沮喪的體驗。

此外,與隆隆泰坦的決戰讓人感覺支離破碎,而且常常缺乏組織性。像吉恩和康妮這樣的角色經歷了戲劇性的告別,但很快就被拯救了,這使得緊張的氣氛顯得不真誠。聯盟在極其不利的情況下取得的令人難以置信的勝利削弱了已建立的賭注並破壞了整個系列中已建立的悲慘死亡。

此外,結局的倉促節奏也加劇了這些不足之處。許多故事情節線索轉換得太快,留下的思考或主題發展空間太小。法爾科出人意料的飛行能力和葉蓮娜的突然離去等突然的事態發展表明,故事的敘事更注重震撼力,而非連貫性。如果能增加更多劇集來更深入地探討情節點和人物弧線,大結局將會更加精彩。

沒有執行的想法是徒勞無功的

可能有一個更好的結局但執行不當

艾倫在隆隆聲中的最終形態

最終,我的評價是,《進擊的巨人》的結局並非源自於其核心思想(我真的很欣賞這些核心思想),而是因為未能巧妙地執行它們。艾倫的悲慘經歷、尤彌爾最終的自由、以及圍繞著愛與自由的複雜討論等概念,都有可能帶來一個非凡的結局。相反,結局缺乏這些主題應有的深刻內涵。

精彩的故事敘述不僅僅包含簡單地表達想法;它涉及將它們與情感深度和敘事關懷交織在一起。 《進擊的巨人》的結局在這個關鍵領域失敗了,在糟糕的對話、倉促的敘事和未解決的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崇高的主題。對於我們這些關注該系列的人來說,這個啟示是一個難以面對的事實,但對於理解故事最終展開的方式至關重要。

儘管有這些缺點,《進擊的巨人》仍然是我最喜愛的動漫系列之一,也是當代動漫文化中一股重要力量,因其能夠展現驚心動魄的情節轉折和引發深思熟慮的討論而聞名。然而,它的結局提醒我們,即使是最引人入勝的故事也無法克服執行缺陷的陷阱。

來源和圖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