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幾週,台灣半導體產業將面臨川普政府可能徵收的關稅,這可能會導致晶片價格上漲高達 15%。這項迫在眉睫的決定可能會嚴重擾亂消費科技製造業。
川普對「美國製造」晶片的決心:國內半導體發展的催化劑
Ctee最近的報告表明,台灣可能很快就會面臨關稅,這進一步加劇了川普優先在國內採購半導體晶片的擔憂。繼美國對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國徵收關稅之後,由於美國試圖重塑其科技供應鏈,許多觀察家擔心類似措施會延伸到台灣。
業內專家預測,這些關稅可能會導致半導體價格飛漲,促使大型科技公司重新評估現有合約。因此,許多產品的物料清單(BoM)可能會大幅增加。美國政府的重點似乎是加強國內晶片生產,徵收關稅的目的是激勵台灣半導體製造公司(TSMC)等公司加快在美國境內建立營運設施,從而避免額外的稅收。
川普此前曾指責台灣“竊取美國技術”,並聲稱台灣應為此類行為做出賠償。這項懲罰性的經濟策略給台積電帶來了沉重的負擔,迫使該公司轉向國內製造——這一轉變已經在拜登政府的《晶片法案》下啟動。

目前,台積電在美國的主要項目是位於亞利桑那州的工廠,該工廠已開始生產 4nm 晶片,並計劃縮小至 2nm 技術。然而,據報道,美國業務的利潤率低於台灣,除非實施足夠的補貼,否則人們擔心美國生產的長期可行性。因此,如果關稅實施,這家半導體巨頭可能被迫提高其更成熟節點的價格,例如 7nm 級及更高級別的節點,這將為該公司帶來完美風暴。
雖然川普的關稅手段目前被視為一種談判策略,但其對消費科技產業即將產生的影響令人不安,因為任何升級的貿易壁壘都會對本已脆弱的供應鏈產生不利影響。
發佈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