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來川普政府正積極努力重振英特爾在半導體產業的地位。最近與台積電和博通等主要參與者的討論表明,其策略可能會發生轉變,這可能會對英特爾的未來產生重大影響。
英特爾代工業務復興:瞄準半導體霸主地位
英特爾最近幾季面臨許多挑戰,未能達成營收目標,代工業務也遭遇挫折。前任執行長 Pat Gelsinger 離職後,情況變得更加嚴峻,引發了人們對可能進行資產剝離的猜測。然而,根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一個新的機會可能即將出現,顯示台積電和博通都在探索收購英特爾部分業務的可能性,特別是透過業務重組。
川普政府優先考慮恢復國內半導體生產,尋求加強英特爾的代工業務,而不是過度依賴台積電等外國企業。目前正在進行的討論旨在鼓勵台積電與英特爾合作,這可能涉及技術轉讓,甚至直接控制某些英特爾設施以優化生產能力。

儘管如此,台積電似乎對英特爾的營運也有自己的野心。據報道,台積電和博通都對收購英特爾的各個業務部門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博通,該公司一直在關注英特爾的晶片設計和行銷部門,並在英特爾為其製造業務吸引潛在投資者之際考慮提出收購要約。
同時,台積電對英特爾的製造設施很感興趣,它可能是作為更廣泛的「投資者財團」的一部分,其中可能還包括其他投資集團。英特爾臨時執行董事長弗蘭克·耶里 (Frank Yeary) 站在這些談判的最前線,旨在尊重英特爾的傳統及其整合設備製造 (IDM) 模式的演變,同時優化股東回報。

雖然台積電與博通的潛在協議可能符合「美國製造」的說法,但由於川普政府將業務轉移給外國公司的立場,其是否會支持這樣的交易仍值得懷疑。有關英特爾的持續發展已升級為美國政府的國家安全問題,這可能會使英特爾的任何分拆計劃變得複雜。
英特爾代工的前景謹慎樂觀。隨著 18A 工藝的進步,英特爾很有可能重新奪回其在行業中的地位——特別是如果台積電致力於合作關係的話。迫切的問題依然存在:英特爾能否滿足現任政府提出的期望?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