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朋克」一詞定義了更廣泛的賽博龐克流派中一個迷人的子流派。雖然兩個主題有著相似的氛圍和主題,但它們的焦點卻有很大差異。
賽博龐克主要探索科技(特別是控制論和資訊科技)與人類經驗的融合,而生物龐克則深入探討有關生物操縱和生命本質的更深層的存在問題。
生物龐克背景中的關鍵主題通常包括生物有機技術、基因改造和自我突變。這些概念突破了傳統生命倫理的界限,創造出人物要麼反抗,要麼成為侵入性轉變的受害者的場景。喜歡身體恐怖風格的玩家會發現,生物龐克主題遊戲提供了驚心動魄的敘事和創新的遊戲玩法。
9.《生化奇兵》
名字就在那裡

遊戲中 Biopunk 最具代表性的代表之一無疑是《生化奇兵》。水下城市 Rapture 雖然在當時技術十分先進,但卻嚴重依賴一種基因改造物質 ADAM。
ADAM 允許居民將非凡的能力直接整合到他們的 DNA 中,從而提供從增強體能到心靈感應等各種增強功能。然而,這個過程帶來了可怕的後果,因為 ADAM 的濫用導致了 Rapture 的災難性垮台,無論從象徵意義上還是從字面上來說都是如此。
8原型
製造怪物

相較於《生化奇兵》,《原型》呈現了更混亂的自我變異觀點。玩家將飾演亞歷克斯·默瑟 (Alex Mercer),他的身體被一種變異病毒所佔據,並獲得了根據指示進行變異的能力。
該遊戲鼓勵玩家透過消耗生物質來提升自己的能力,這通常涉及針對無辜者採取道德上可疑的行動。這些主題反映了社會中基因操縱的更黑暗的可能性。
7殘酷小隊
大量購買器官可節省開支!

Cruelty Squad讓玩家沉浸在一個被企業貪婪所主宰的世界,在那裡,成為怪物不僅受到鼓勵,而且往往是生存的必要條件。作為執法者,玩家可以透過各種生物機械升級來增強自己。
這些增強功能透過生物力學提高了戰鬥技能,例如擒抱肢和油腺可以增強機動性。遊戲的黑市也允許玩家從墮落的敵人身上獲取器官,為其殘酷的遊戲玩法增添了一層冷酷的幽默。
6獵物
每個人都喜歡被針扎眼

與其他遊戲相比, 《Prey》對生物龐克主題採取了更微妙的處理方式。玩家可以使用 Neuromods 利用Typhon DNA來改變他們的精神和身體屬性。
這些修改透過針頭直接進入大腦,反映了遊戲對身份和人性的探索,影響遊戲玩法和敘事結果,最終形成不同的結局。
5蔑視
老好人

身體恐怖片的粉絲可能熟悉 HR Giger 令人不安的設計,這些設計對《蔑視》產生了重大影響。這種身臨其境的生物龐克體驗充滿了奇異的生物機械環境,玩家經常與生命技術接觸。
《蔑視》並非傳統的遊戲風格,而是對身體恐怖的令人不安的探索,讓玩家沉浸在一個挑戰他們感官的怪誕世界中。
4.《生化危機5》

《生化危機》系列展現出明顯的生物龐克影響,具體體現在其對基因實驗所導致的生物有機威脅的探索。日文版的標題「生化危機」強調了其敘事中對病毒和基因操縱的關注。
在該系列中,《生化危機 5》因其對自我變異的公開描述而脫穎而出,強調了像威斯克這樣的惡棍的行為,他因奧羅波羅斯病毒而轉變是整個故事的中心情節點,目的是在全世界傳播基因工程的力量。
3人生巔峰
不是你,而是你的武器

儘管《High On Life》的基調很幽默,但它呈現了一個精心構建的生物朋克世界。玩家使用的武器是被稱為 Gatlians 的有意識的生物,每個武器都經過增強,可用作槍械。
這些加特里安人的升級涉及各種有機成分,從而引發了圍繞生物有機改造的有趣的倫理問題,同時也為遊戲玩法增添了一層荒謬感。
2軟泥怪
誰不想成為一堆鼻涕呢?

《The Ooze》探索了基因篡改的陰暗面,讓玩家扮演一位聲名狼藉的科學家,在一家邪惡公司的實驗失敗後,他變成了一個無定形的實體。
作為一個具有意識的軟泥怪,玩家可以吸收敵人來獲得力量並在環境中導航,同時解開恢復其原有人類身份所必需的秘密。
1.寄生前夜
製作自己的粒線體笑話

從本質上講,人體是一個複雜的微生物生態系統,主要由粒線體組成。《寄生前夜》講述了一個推測粒線體獲得感知能力的含義的故事。
這導致了能夠改變其細胞結構的嚴重變異生物的出現。作為玩家,您可以掌握覺醒的粒線體的力量,利用其變革能力來對抗這些突變並生存下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