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爭霸戰》時間線中最嚴重的 8 場災難

《星際爭霸戰》時間線中最嚴重的 8 場災難

《星際爭霸戰》在其眾多系列中經歷了豐富的敘事弧,面臨一系列災難性事件。從《星際爭霸戰:原始系列》中詹姆斯·T·柯克船長(威廉·夏特納飾)的持久領導到《星際爭霸戰:發現號》中邁克爾·伯納姆船長(索尼誇·馬丁-格林飾),經驗表明,星際艦隊的角色包括避免災難和提供安全宇宙間,並非每一個災難都能減輕。戰爭、自然災害和有計劃的攻擊等各種威脅在行星聯合聯邦的傳奇歷史中考驗著其復原力。

重大災難在《星際爭霸戰》系列中幾乎每一個系列中都佔有重要地位。然而,它們的影響的重要性各不相同。一個著名的例子是 2256 年至 2257 年的聯邦-克林貢戰爭,這場戰爭在《星際爭霸戰:發現號》第一季的背景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當發現號航空母艦航行在鏡像宇宙時。相反,《星際爭霸戰:深空九號》明確記錄了自治領戰爭,這標誌著該系列電影向更黑暗、系列化的故事講述方式的關鍵轉變。這些巨大的挑戰在《星際爭霸戰》的時間軸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其影響多年來一直在整個銀河系中迴響。

8新地襲擊地球(2153)

星際爭霸戰:進取號

浩瀚無垠

2153 年 3 月,新地號對地球發動了一次精心策劃的破壞性攻擊,使用粒子束摧毀了從佛羅裡達州到委內瑞拉的整個地區。這次致命攻擊導致約 700 萬人喪生,其中包括指揮官特里普·塔克 (Trip Tucker) 的妹妹(康納·特林尼爾 (Connor Trinneer) 飾)。這些事件發生後,星際艦隊命令企業號 NX-01 脫離探索任務並立即返航。經過調查,喬納森·阿徹船長(斯科特·巴庫拉飾)發現新地人的侵略是基於錯誤的情報,顯示人類對他們的星球構成了未來的威脅。

進取號駛入德爾斐浩瀚追擊新地人,而新地人正在密謀更大規模的襲擊。最終,阿切爾和他的船員在新地超級武器對地球造成進一步破壞之前成功地拆除了它。然而,這次任務是有代價的,27 名機組人員付出了最終的代價。此外,這一事件的後果激起了人類的仇外心理,助長了像 Terra Prime 這樣的極端主義運動,企業號船員後來挫敗了他們阻止行星聯盟(行星聯合聯邦的前身)成立的努力。

7聯邦-克林貢戰爭(2256-2257)

星際爭霸戰:發現號

雙星之戰

聯邦與克林貢帝國之間的歷史恩怨在23世紀中葉以特庫瑪(克里斯·奧比飾)煽動的雙星之戰為開端,最終導致公開衝突。他統一克林貢帝國對抗聯邦的野心加劇了緊張局勢,導致星際艦隊遭遇重大挫折。為了生存,星際艦隊在發現號航空母艦上整合了實驗性孢子驅動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穿越銀河系,開始改變戰爭的趨勢。

儘管衝突後最終簽署了一項條約,但兩派之間的敵意仍持續多年。 2257 年,加布里埃爾·洛爾卡船長(傑森·艾薩克斯飾)在探索鏡像宇宙時無意中損害了聯邦的地位,導致克林貢人佔領了大約 20% 的前聯邦領土。最終,邁克爾·伯納姆(索尼誇·馬丁-格林飾)和菲利帕·喬治奧皇帝(楊紫瓊飾)領導的聯盟迫使拉爾(瑪麗·奇夫福飾)控制了克林貢帝國,從而避免了進一步的流血事件。這場戰爭造成聯邦艦隊的估計傷亡人數達到三分之一,死亡人數接近一億,而克林貢方面的損失從未得到完整記錄。

6瓦肯星在開爾文時間線中被摧毀 (2258)

星際爭霸戰 (2009)

瓦肯毀滅

在J·J·艾布拉姆斯的《星際迷航》願景中,當羅慕倫·尼祿(埃里克·巴納飾)和瓦肯大使斯波克(倫納德·尼莫伊飾)在一場災難性超新星爆發後被推回23世紀時,時間線發生了斷裂。出於對羅慕盧斯被毀的復仇和遭受巨大的個人損失,尼祿有計劃地拆除了開爾文號航空母艦,引發了一系列毀滅性事件。

2258年,當史波克到達時,他被尼祿誘捕,被迫目睹他的家鄉瓦肯星的毀滅。儘管進取號拼命試圖拯救瓦肯人,但他們的努力是徒勞無功的,導致超過 60 億瓦肯人死亡,僅留下約 10,000 名倖存者。史波克後來促成了新瓦肯人的建立,為他的種族創造了一個新家園。這場悲劇深刻地影響了史波克的情緒軌跡,並促使星際艦隊第31分隊在保衛聯邦方面扮演更積極主動的角色。

5戰狼359(2367)

星際爭霸戰:下一代

第359章 狼之戰

雖然《狼 359》之戰並未在銀幕上充分展現,但它的影響卻在整個《星際爭霸戰》宇宙中迴響。 2367 年,博格立方體摧毀了美國海軍企業號D 號,將艦長讓-盧克·皮卡德(帕特里克·斯圖爾特飾)同化為他們的代言人洛庫圖斯,從而承載了無價的星際艦隊秘密。其餘 40 艘聯邦艦艇大部分都被摧毀,幾乎全部傷亡。

當企業號到達時,他們只遇到了碎片和損失,但在它到達地球之前成功摧毀了立方體。這次遭遇促使星際艦隊開發了戰艦,特別是“挑戰號”,它在自治同盟戰爭期間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場戰鬥的難忘記憶深深地縈繞在皮卡德上尉的心頭,塑造了他隨後幾年的生活和指揮權威。

4自治領戰爭(2373-2375)

星際爭霸戰:深空九號

天使的犧牲

從 2373 年到 2375 年,自治領戰爭是《星際爭霸戰:深空九號》中銀河係有史以來面臨的最災難性的衝突之一。當早期的探險隊開始透過貝久蟲洞與伽馬象限接觸時,神秘自治領的入侵導致了高風險的滲透。當卡達西聯盟與自治同盟聯手佔領深空九號時,戰爭升級,從而引發了全面戰爭。

在本傑明·西斯科上尉的領導下,聯邦在多次關鍵戰役中承受了慘重的傷亡。隨著聯邦和克林貢軍隊在2374 年共同努力奪回深空九號,局勢發生了轉變。傷亡超過8 億。雖然自治戰爭的確切死亡人數仍然難以捉摸,但這場衝突不可逆轉地改變了幾代阿爾法像限的地緣政治格局。

3火星攻擊 2385

星際爭霸戰:皮卡德

火星攻擊

2385 年圍繞火星襲擊的事件是由吳準將(富田塔姆林飾)與 Romulan Zhat Vash 聯合策劃的,Romulan Zhat Vash 是一個致力於消滅合成生物的秘密組織。攻擊發生後,星際艦隊退出探索任務,轉而優先考慮防禦。

襲擊發生後,聯邦委員會對合成生命形式實施了禁令,錯誤地認為這些實體之間的故障引發了暴力事件。不幸的是,這項禁令導致威爾·賴克(喬納森·弗雷克斯飾)和迪安娜·特洛伊(瑪麗娜·瑟蒂斯飾)的兒子撒迪厄斯·特洛伊-賴克因疾病所需的人工醫療解決方案停止而死亡。為了抗議委員會忽視羅慕倫救援工作,皮卡德上將從星際艦隊辭職,為有需要的人辯護。

2羅慕蘭超新星 (2387)

星際爭霸戰 (2009)、星際爭霸戰:皮卡德

羅慕倫超新星

2380 年代著名的羅慕倫超新星不僅改變了《星際爭霸戰:最初》時間線內的銀河能量動態,而且還催化了開爾文時間線的誕生。在超新星爆發之前,聯邦在海軍上將讓-呂克·皮卡德的領導下啟動了一項旨在營救羅慕倫人的大規模疏散計劃。

然而,隨後的火星襲擊打亂了這些計劃,使羅慕倫人變得脆弱。史波克試圖透過部署紅物質來遏制超新星來挽救局勢,但不幸的是,他來不及拯救羅慕路斯及其數百萬居民。超新星的後果鞏固並延續了聯邦與羅慕蘭人之間的緊張關係,最終導致了替代開爾文時間線的出現。

1燒傷 (3069)

星際爭霸戰:發現號

燒傷

到達 32 世紀,發現號航空母艦的船員們面臨著一場被稱為「燃燒」的事件的後果。這場發生在 3069 年的災難性事件使銀河系中的大多數雙鋰變得惰性,導致幾乎所有活躍的星際飛船曲速核心被毀,並奪走了無數人的生命。聯邦變得脆弱,失去了主導宇宙力量的地位,到 3189 年,成員世界從 350 個減少到僅僅 38 個。

邁克爾·伯納姆上尉和她的團隊決心重拾希望,開始對燒傷事件周圍的情況進行調查。他們隨後的發現揭開了真相:一個名叫蘇卡爾(比爾歐文飾)的凱爾派小男孩在經歷了個人悲劇後情緒低落,無意中煽動了這一事件。有了這些知識,伯納姆和她的盟友在重建聯邦和星際艦隊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絕望時期重新點燃了團結精神。

    來源&圖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