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以復仇為動機的動漫主角

八大以復仇為動機的動漫主角

復仇的追求是講故事的強大驅動力,尤其是在動漫領域。被復仇慾望驅使的人物往往從一般人演變成強大的正義使者,能夠做出非凡的事蹟。雖然許多動畫系列將復仇作為次要情節,但也有一些動畫將其作為主要主題,將主角的每一個動作精心設計為恢復平衡或滿足無法滿足的復仇渴望。

最具復仇傾向的主角的顯著特徵不僅在於他們復仇的規模,還在於他們在整個旅程中經歷的深刻轉變。有些人透過探索獲得了進步,而有些人則陷入了更加黑暗的境地。真正引人入勝的復仇故事突出了人物因其追求而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無論是好是壞。

8 阿魯卡多(皇家國教騎士團)

數個世紀的蓄意報復

阿魯卡多(皇家國教騎士團 Ultimate)

在《皇家國教騎士團:終極版》 (Hellsing Ultimate) 系列中,阿魯卡多 (Alucard),原名弗拉德‧特佩什 (Vlad Tepes),體現了一種跨越幾個世紀的獨特復仇形式。在遭受人類的重大失敗和羞辱之後,阿魯卡多與皇家國王家族的緊張關係體現了一種複雜的屈服與復仇的相互作用,其目的是保護人類——他的主要目標。

阿魯卡多的旅程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他復仇的哲學演變。他的追尋並沒有被眼前的憤怒所吞噬,而是變成了存在主義的追求,他的目標不僅僅是私人敵人,還有那些象徵性人物,那些曾經打敗過他的人類對手。他矛盾的天性——既服務於人類,又憎恨人類——造就了一個多層次的人物,他的身份本身就與他無情的復仇渴望交織在一起。

7 科科·希克馬蒂亞爾(Jormungand)

透過全球變遷進行報復

科科·希克馬蒂亞爾(耶夢加得)

《耶夢加德》中的科科·希克馬蒂亞爾 (Koko Hekmatyar) 代表了對傳統復仇敘事的獨特突破,她的復仇目標指向社會變革而不是個人目標。作為一名受戰爭破壞性影響的軍火商,她的目標是消除全球衝突,以此作為對從暴力中獲利的體制的一種報復。

Koko 方法的諷刺之處在於她的雙重性;她是一名武器銷售商,支持戰爭,同時又密謀消除戰爭,從而塑造了一個道德模糊的人物形象。她外表開朗,但內心卻是個精於算計的戰略家,她不懼操縱環境,即使以無辜者的生命為代價,也是為了實現一個沒有戰爭的世界,這使她成為動漫中最令人不安的複仇人物之一。

6.宇智波佐助(火影忍者)

復仇與救贖

宇智波佐助 (火影忍者)

在《火影忍者疾風傳》中,宇智波佐助在目睹自己的家族被其兄長鼬屠殺後,萌生了復仇的念頭。他對權力的不懈追求成為他唯一的關注點,最終導致他拋棄了村莊和朋友。當佐助最終殺死鼬時,諷刺意味進一步加深,他才知道他哥哥的真實動機——保護他免受更大的災難。

這一意外轉折促使佐助肩負起新的任務:為他的弟弟向那些操縱他們命運的人復仇,這標誌著一個複雜的人物弧線,其中瀰漫著仇恨和救贖的主題。他的旅程遵循著屈服於復仇和尋求救贖之路之間的微妙平衡。

5.魯路修 vi 不列顛尼亞 (Code Geass)

革命者的復仇

魯路修 vi 不列顛尼亞 (Code Geass)

在《Code Geass》中,流亡王子 Lelouch Lamperouge 的復仇之旅演變成一場革命事業。在母親被謀殺、妹妹致殘之後,他獲得了 Geass 的力量並開始了摧毀不列顛帝國的使命,特別是針對他的父親——皇帝本人。

魯路修的復仇方式宏大而多面,將個人復仇與更廣泛的政治革命交織在一起。為了達到目的,他不惜採取邪惡手段,這產生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故事,提出了關於正義的道德問題,以及高尚的意圖是否可以為可怕的行為提供正當性。

4.艾倫耶格爾(《進擊的巨人》)

從受害者到惡棍

艾倫·耶格爾(進擊的巨人)

《進擊的巨人》中的艾倫耶格爾從一個復仇的理想主義者轉變為一個道德複雜的人物,這是該系列最引人注目的故事線之一。在經歷了母親被巨人擊倒的痛苦之後,艾倫最初想要消滅巨人的願望發生了轉變,因為他開始努力弄清楚敵人的深層真相以及他所面臨的系統性壓迫。

隨著艾倫的理解不斷加深,他的方法變得越來越激進,模糊了正確與錯誤之間的界線。他逐漸演變成一個潛在的惡棍,挑戰了觀眾對於合理憤怒的看法,並警告復仇的渴望甚至會腐蝕最純潔的意圖。

3 愛德蒙唐太斯/基督山伯爵(岩窟王)

復仇是高超的藝術

愛德蒙唐太斯_基督山伯爵(岩窟王)

Gankutsuou 對「基督山伯爵」進行了深刻的重塑,將愛德蒙唐太斯描繪成動漫中最有條不紊的復仇者之一。他遭到背叛並被錯誤地監禁了 14 年,之後他重新成為伯爵,精心策劃對那些冤枉他的人進行複雜的報復。

唐泰斯展現出高度策略性的方法,採用操縱而非直接對抗。他發起各種行動來利用對手的野心和弱點,就像一位象棋大師策劃一場決定性的將死比賽一樣。他超凡脫俗的演繹方式隱喻了他為復仇而進行的拼命追求所帶來的轉變,讓人質疑在伯爵的外表之下是否仍然存在著真正的愛德蒙·唐泰斯。

2 托爾芬(文蘭傳奇)

從復仇到願景

托爾芬 (文蘭傳奇)

托爾芬在《文蘭傳奇》中的敘述描繪了復仇引發的深刻轉變。在他的父親托爾芬 (Thors) 被阿斯凱拉德 (Askeladd) 殺害後,年輕的托爾芬 (Thorfinn) 決心要為父親復仇,並孜孜不倦地訓練以向殺害他父親的兇手發起挑戰。然而,他的劇情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為它打破了標準的復仇比喻。

托爾芬的追求非但沒有被滿足,反而因阿斯凱拉德被他人殺死而導致存在空虛。這個關鍵時刻迫使托爾芬面對復仇的徒勞性並重新評估自己的身份。他年輕時的憤怒與後來的內省之間的對比,微妙地反映了復仇的本質,以及選擇寬恕而不是仇恨的力量。

1 勇氣(狂暴)

黑劍士的不滅憤怒

格斯(狂暴)

很少有動漫主角能像《劍風傳奇》中的格斯一樣承受如此程度的痛苦。經歷了悲慘的童年後,格斯在鷹之團中找到了友情,但卻遭到格里菲斯的背叛,他犧牲了鷹之團,昇華為神一般的存在。

格斯的復仇之心原始而強烈,這體現在他巨大的屠龍劍上──這既是他肩上的負擔,也是他不懈動力的隱喻。復仇對他的身體造成的傷害顯而易見,他失去了一隻眼睛和一隻手臂,這清楚地提醒著他所做的犧牲。與其他精心策劃和策劃的主角不同,格斯的方法是直接對抗難以克服的困難,這使得他的旅程既驚險又引人入勝。他的堅韌展現出人類深刻的憤怒,最終反映出尋求復仇的殘酷現實。

來源和圖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