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虔誠》類似的 15 部最佳電影

與《虔誠》類似的 15 部最佳電影

2022年的電影《還願》巧妙地融合了多種類型,即戰爭片、哥們片和傳記故事。其核心內容記載了朝鮮戰爭期間在美國軍隊服役的兩個男人——一個是黑人,另一個是白人——之間的深厚友誼。這個感人的故事不僅展示了一種鼓舞人心的紐帶,而且深入探討了困擾軍隊的種族主義的嚴酷現實,凸顯了好萊塢講述故事的才能,既能給人啟發,又能對社會問題進行反思。

像《獻身》這樣的電影生動地描繪了戰爭背景下人際關係的複雜性。它們概括了在逆境的重壓下可能形成或破裂的紐帶,尤其關註明顯的系統性種族主義對這些關係的影響。這個主題探索在許多探討軍人情誼和爭取平等的鬥爭的電影中普遍存在。

榮譽之人 (2008)

靈感源自真實的海軍里程碑

《榮譽之人》中,比利(羅伯狄尼洛飾)在法庭上質問卡爾(小古巴古丁飾)

與《獻身》類似,《榮譽之人》也植根於真實事件,儘管它在電影敘事中運用了戲劇性的修飾。這部電影講述了美國海軍第一位非裔美國潛水長卡爾·布拉什爾的勵志歷程,講述了他二戰後軍事環境中反抗歧視的鬥爭。

雖然布拉什爾的敘事缺乏《獻身》那種深厚的友情,但它講述了一個在 20 世紀 50 年代和 60 年代種族緊張背景下的堅韌和決心的強有力的故事。這兩部電影都與黑人軍人面臨的種族不公正主題產生了共鳴,強調了打破障礙、為子孫後代鋪平道路所需的毅力。

鋼盔 (1951)

第一部描繪韓戰的電影

《鋼盔》是一部出色的韓戰早期記錄片,該片在韓戰爆發一年後開拍,後來因掩蓋了越戰的敘事而獲得了「被遺忘的戰爭」的綽號。這部電影在探討軍隊內部種族動態的現實方面具有開創性意義。

故事以種族隔離的軍隊為背景,編織了一個故事,重點講述了主角與不同士兵(包括一個韓國男孩和一名非裔美國醫務人員)的經歷。這部電影挑戰了系統性種族主義,同時描繪了戰爭對人們的心理造成的嚴重影響,並因其對戰鬥壓力的毫不畏懼的表現而贏得讚譽。

士兵的故事(1984)

軍事謀殺案

《士兵的故事》改編自普立茲獎獲獎舞台劇,主要講述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名被謀殺的黑人陸軍中士的調查。雖然它不同於傳統的友誼敘事,但它仍然呼應了《忠誠》中的主題,特別是關於軍隊內部的種族緊張局勢。

故事以一個隔離的單位為背景,隨著一位黑人軍事律師調查中士死亡的複雜原因,揭示其中更深層的社會問題而展開。這部電影獲得了多項榮譽,包括三項奧斯卡提名,並獲得了評論界的一致好評和歷史意義。

71: 走進火中(2010)

韓國的戰爭故事

《71 走進火海》中草叢中的朝鮮士兵

《71:走進砲火》從韓國視角看待韓戰,有別於戰爭電影中常見的以美國為中心的敘事。該片講述了71名學生兵抵抗北韓軍隊,保衛一所中學的英勇而悲慘的故事。

在有限的戰鬥經驗下,年輕士兵的決心受到考驗,他們的內心衝突得到展示,從而挑戰了人們對戰爭的先入為主的觀念。這部電影為朝鮮衝突的更廣泛討論貢獻了一個重要的觀點,與《還願》中所見證的情感歷程相呼應。

光榮(1989)

內戰期間第一支非裔美國戰鬥團

《光榮》把觀眾帶到了內戰時期,描述了第 54 馬薩諸塞州志願步兵團(第一支參加戰鬥的非裔美國人軍團之一)的鬥爭。這部電影同樣探討了面對系統性種族主義的兄弟情誼和勇氣的主題。

故事主要透過該團的白人指揮官的視角展開,但它強調了為自己的自由而戰的黑人士兵的英勇和犧牲。儘管為了戲劇效果而進行了修飾,《光榮榮耀》仍然尊重其人物的傳統和為平等而戰的鬥爭,這在《還願》中也有所體現。

壯志凌雲:獨行俠 (2022)

一部耗時 30 多年的續集

從本質上講,《還願》《壯志凌雲:特立獨行》都頌揚了軍人之間的情誼,儘管背景不同。這部備受期待的續集大放異彩,湯姆克魯斯再次扮演皮特「馬弗里克」米切爾,為觀眾帶來激烈的動作場面和感人肺腑的場面。

一個特別感人的場景是 Maverick 與 Val Kilmer 飾演的冰人的感人重逢,在電影令人腎上腺素飆升的場景中建立了情感核心。值得注意的是,格倫鮑威爾也出現在這兩部電影中,展示了軍人之間建立的持久紐帶。

捍衛戰士(1986)

現代軍事經典

和《忠誠》一樣,原版《壯志凌雲》成功平衡了驚險刺激的動作場面和情感敘事,鞏固了湯姆克魯斯的動作明星地位。這部電影雖然較少關注種族問題,但仍反映了軍人的友誼和所面臨的挑戰。

憑藉著空中場景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技術實力,《壯志凌雲》仍然是一部主流戰爭電影,與《獻身》中的情感深度相媲美,從而吸引了軍事故事的粉絲。

隱藏人物 (2016)

檢視太空競賽中的種族主義

《隱藏人物》對《忠誠》進行了補充,探索了太空競賽時期非裔美國女性的生活,強調了她們在系統性種族主義中做出的重大貢獻。這部電影演員陣容強大,是一部資訊豐富、情感豐富的敘事電影,強調了毅力和能力等重要主題。

儘管為了增加敘事影響力而進行了修飾,但影片準確地描繪了這些女性所面臨的掙扎,呼應了《還願》中描繪的勇氣和堅韌的情感。格倫鮑威爾作為太空人之一的配角進一步交織了這些電影的敘事。

馬歇爾 (2017)

回顧最高法院法官的職業生涯

在《馬歇爾》中,查德維克·博斯曼出色地刻畫了瑟古德·馬歇爾,深入地揭示了美國最重要的最高法院法官之一的一生。他的表演讓人想起《還願》中探討的友情,揭示了美國黑人在爭取平等的鬥爭中所面臨的鬥爭和勝利。

博斯曼的活力氣息主宰著整個銀幕,創造出一種類似於《還願》中主角之間化學反應的引人入勝的體驗,使這部電影成為種族和毅力討論中引人注目的補充。

42(2013年)

首位黑人加入美國職棒大聯盟

傑基羅賓遜 42 歲在棒球場上。

《42》中查德維克博斯曼飾演傑基羅賓遜,深入探討第一位打破美國職棒大聯盟膚色障礙的非裔美國人的生活。和《還願》一樣,影片融合了多種類型,呈現出傳記片、運動劇和歷史敘事的元素。

雖然有些事件被戲劇化是為了引起更大的情感共鳴,但這部電影有效地凸顯了羅賓遜對美國體育和民權的意義,與《還願》中探索的勵志旅程相似。

1917(2019年)

一部講述戰鬥壓力的戰爭電影

《1917》對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人類精神在壓力下的堅韌進行了史詩般的描繪,創造了一個真實的視覺敘事,與嚴酷的現實和勝利時刻產生共鳴。《1917》《還願》都關注了經常被忽視的衝突,講述了逆境中人性的力量。

敦克爾克 (2017)

以更大的整體視角看待一場偉大的戰爭

《敦克爾克大行動》透過更廣泛的演員陣容探索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令人心酸的人性層面,其範圍超越了《獻身》中所展示的個人友誼敘事。這部電影有效地捕捉了戰爭的情感重量,同時深入探討了士兵更廣泛的集體經驗。

珍珠港(2001)

戰時戀情

儘管《珍珠港》引發的批評褒貶不一,但其對友誼和浪漫的探索與《獻身》中的主題產生了共鳴。班艾佛列克和喬許哈奈特之間的關係類似《還願》中主角之間的關係,強調了三角戀中的忠誠。

拯救大兵瑞恩(1998)

真實的戰時兄弟故事

《搶救雷恩大兵》被視為史匹柏最傑出的作品之一,它將戰爭的殘酷與強烈的情感瞬間融合在一起。其故事圍繞著友誼和犧牲展開,呼應了《還願》強調的在戰鬥中建立的兄弟情誼,最終傳達了人類在戰爭恐怖面前堅韌不拔的信息。

賽爾瑪(2014)

在 Hulu 上觀看

最後,《塞爾瑪》探討了民權鬥爭,與《還願》對韓戰期間種族主義的探討相呼應。兩部電影都揭示了各自時代的種族不公正問題,強調了超越社會分歧的友誼。阿娃·杜威內對馬丁·路德·金的詮釋傳達了一個激動人心的故事,在當今社會背景下引起了深深的共鳴。

電影《還願》和這些電影共同揭示了邊緣化群體所面臨的歷史鬥爭,並強調了韌性、兄弟情誼和在逆境中追求平等的主題。

來源和圖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