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被高估的電子遊戲敘事

十大被高估的電子遊戲敘事

在遊戲發展的早期,故事敘述往往被視為事後才考慮的事情,敘事僅僅扮演連結遊戲機制的角色。然而,情況已發生了巨大變化,表明電子遊戲有潛力傳達與電影和文學相似的複雜敘事。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接觸了各種各樣的作品,有時我會留下一個揮之不去的問題:這種體驗是否真的像評論家所說的那樣深刻,還是我只是被周圍的炒作所迷惑了?雖然有些故事光彩奪目,但其他故事若剝去其耀眼的表現形式,就會達不到預期。

在本文中,我深入研究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電子遊戲,儘管它們的劇情受到稱讚,但可能並未達到它們經常獲得的讚譽。

10.《薩爾達傳說:時之笛》

一款具有簡單敘事的開創性遊戲

林克在《薩爾達傳說:時之笛》中與德庫樹交談。

將《薩爾達傳說:時之笛》這樣廣受好評的遊戲列入這個名單似乎有點褻瀆。雖然它徹底改變了遊戲機制,並為 3D 冒險遊戲設定了標準,但故事情節類似於傳統的英雄之旅,可能會因懷舊而受到過度讚揚。

時間旅行機制透過兒童和成人林克引入了獨特的視角,但與最近的《薩爾達傳說》作品中的敘事深度相比,它似乎沒有許多粉絲認為的那麼複雜。

9.戰神3

敘事混亂中精彩紛呈

《戰神 3》結尾的奎托斯。

原版《戰神》三部曲以復仇和背叛為主題的史詩般的戰鬥和戲劇性的衝突吸引了玩家。然而,當深入探究時,人們會發現敘事常常讓人感覺混亂。奎托斯從一個復仇心切的反英雄變成了一個憤怒的化身,這一轉變讓人很不滿意。

隨著遊戲的進展,奎托斯的角色形象逐漸演變成一個始終處於憤怒狀態的角色,缺乏粉絲們曾經欣賞的複雜性。許多人認為最近的挪威傳奇掩蓋了希臘三部曲的敘事,迫使人們重新考慮曾經被讚頌的東西。

8.《底特律:變人》

雄心勃勃但執行不力

底特律的康納:成為人類。

大衛凱吉 (David Cage) 的遊戲經常在野心與笨拙之間徘徊,《底特律:變人》就是這種掙扎的典型代表。遊戲呈現了一個引人入勝的前提,圍繞著人工智慧權利和社會鬥爭。然而,由於劇本過於生硬,偏好牽強的道德困境,該劇的執行效果不佳。

雖然它有一些有趣的時刻和強大的人物,特別是康納,但整體敘事感覺陳詞濫調和平淡無奇,缺乏產生持久影響所需的細微差別。

7.《地平線:零之曙光》

獨特背景下的傳統故事敘述

埃洛伊 (Aloy) 在《地平線:零之曙光》中與雷霆牙 (Thunderjaw) 戰鬥。

雖然《地平線:零之曙光》確實擁有一個涉及機器世界和人類殘餘的有趣前提,但其故事並沒有達到許多粉絲所吹捧的開創性的高度。故事情節遵循典型的後世界末日主題,但節奏有問題,主要聚焦在 Aloy 而忽略了更成熟的配角。

從許多方面來看,它對傳統敘事的堅持限制了它的潛力,阻止了核心主題和豐富細節的世界發揮其全部影響力。

6.《最後生還者 第二部》

一個充滿野心卻有瑕疵的復仇故事

艾莉在《最後生還者 第二部》中與喬爾對峙。

《最後生還者 第二部》被譽為大膽的敘事實驗,但也因情感操縱和不連貫性而受到批評。雖然 Neil Druckmann 的願景引起了熱烈的討論,但讓玩家採用與主角對立的角色的視角的選擇讓許多人感到不安。

這種敘事方式非但沒有激發人們對暴力和報復等主題的有意義的討論,反而常常導致玩家感到沮喪,從而削弱了開發人員想要營造的引人入勝的體驗。

5.《荒野大鏢客》

一部因節奏問題而受阻的西部史詩

叔叔和約翰·馬斯頓在《荒野大鏢客》的結尾。

《荒野大鏢客:救贖》呈現了一個令人難忘的西部故事,講述了約翰馬斯頓的淒美旅程。然而,一個關鍵的障礙是它的節奏,許多任務感覺像是重複的差事,削弱了敘事的動力。

此外,雖然劇中角色塑造十分豐富,但只有少數角色得到了充分的發展,這掩蓋了對多元化角色進行更有力探索的潛力。儘管受到許多人的稱讚,遊戲的敘事仍然經常被其角色塑造所掩蓋。

4.俠盜獵車手V

用碎片化的故事講述巧妙的諷刺

俠盜獵車手 5 中的富蘭克林手持步槍。

在開放世界設計方面,《俠盜獵車手 V》透過對美國社會錯綜複雜、諷刺性的描繪脫穎而出。然而,它的敘事感覺比較分散,三個主角的故事線從未完全融合成一個連貫的整體。

雖然遊戲對資本主義和美國夢的評論引起了強烈共鳴,但其整體故事卻難以達到同樣的深度和凝聚力,因此其遊戲體驗並不如預期那麼令人印象深刻。

3.《王國之心 3》

因曲折而脫軌的敘事

《王國之心 3》中的 Kairi 和 Sora。

《王國之心 III》體現了故事如何從連貫性轉變為混亂。它最初是迪士尼魔法和最終幻想傳說的迷人組合,現在已經變成了錯綜複雜的情節和追溯連續的迷宮。

許多人認為故事情節過於複雜,幾乎不連貫,導致他們對該系列未來的發展方向感到擔憂。儘管有些人為其複雜性辯護,但事實是複雜性並不等於有效地講述故事。

2.《潛龍諜影 4:愛國者之槍》

負擔過重的最終章

《潛龍諜影 4》第一幕中的 Solid Snake。

儘管小島秀夫是公認的夢想家,但《潛龍諜影 4》卻展現出了一種陷入過度和自我放縱的敘事。影片充斥著冗長的過場動畫和過多的說明,其故事的情感重量常常被複雜的曲折和多餘的粉絲服務所掩蓋。

結局或許能引起情感共鳴,標誌著 Solid Snake 的告別,但整體情節仍然臃腫難以消化,最終未能給出一個令人滿意的結局。

1.《生化奇兵:無限》

雄心勃勃卻語無倫次

《生化奇兵:無限》結尾伊莉莎白與布克對話。

很少有遊戲像《生化奇兵:無限》一樣受到如此徹底的審查,該遊戲最初表現為對美國例外論和多元宇宙理論的挑釁性評論。然而,經過仔細研究,我們會發現故事的深度逐漸減弱,露出尚未充分展現的主題和不一致之處,讓玩家望而卻步。

對於種族主義和社會結構的評論嘗試顯得很膚淺,複雜的情節讓玩家感到困惑而不是開悟。最終,《生化奇兵:無限》追求深度,但卻常常因雄心勃勃卻支離破碎的想法而崩潰。

來源及圖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