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疾速追殺》解決了好萊塢動作片中長期存在的問題

感謝《疾速追殺》解決了好萊塢動作片中長期存在的問題

《疾速追殺》透過直面好萊塢長期存在的陳腔濫調之一,重振了動作片類型,並在此過程中改善了電影動作片的面貌。縱觀電影史上,總有一些開創性的動作片重新定義了人們的期望。 1980 年代,《第一滴血》和《魔鬼終結者》等標誌性遊戲興起,讓肌肉發達的英雄釋放猛烈火力的原型廣為人知。在 20 世紀 90 年代,這一類型將焦點轉向了陷入極端情境的普通角色,如《虎膽龍威》和《生死時速》等電影中所展示的那樣。

2010 年代,《疾速追殺》成為一部開創性的電影,為動作場面和角色發展設定了新標準。繼其在全球取得巨大成功之後,一波電影試圖效仿其獨特的美學和基調,包括鮑勃·奧登科克的《無名之輩》、查理茲·塞隆的《極寒之城》和克里斯·海姆斯沃斯的《驚天營救》。這些電影中的每一部都體現了《疾速追殺》所帶來的時尚的殘酷和複雜的編排,隨後幫助該類型擺脫了一些更重複的慣例。

約翰威克:動作電影的遊戲規則改變者

將戰鬥編排提升至《諜影重重》系列之外

在《疾速追殺》上映之前,由麥特戴蒙領銜的《諜影重重》系列以其標誌性的「搖晃鏡頭」拍攝風格主導了動作場景。這種技術旨在透過在激烈的場景中搖晃相機來增強沉浸感,成為電影製片人最喜歡的方法。不幸的是,這種方法很快就變得普遍,像《極樂世界》和《飢餓遊戲》這樣的電影都模仿了這種趨勢以獲取刺激。

《疾速追殺》從武術電影中汲取靈感,強調清晰的編排和演員的打鬥技巧,從而打破了這一趨勢。基努李維是一位專注的武術家,他讓這部電影製作出清晰而引人入勝的動作場景,與混亂的搖晃鏡頭形成鮮明對比。這一轉變為動作片的刺激開闢了新的途徑——這一演變受到了評論家和觀眾的熱烈歡迎。

Shaky-Cam:動作片中有效但有問題

《神鬼認證》系列及後續作品中對 Shaky-Cam 的掌握與誤用

諜影重重的身份

搖晃鏡頭技術雖然經常受到批評,但保羅格林格拉斯在《諜影重重》電影中有效地運用了這種技術。它不但沒有削弱打鬥場面,反而增加了強度和即時感。格林格拉斯對晃動鏡頭的熟練處理使觀眾能夠深入參與動作中,創造出令人難忘的動態序列。

標題 發布年份 全球總收入 爛番茄評分
諜影重重的身份 2002年 $214, 034, 224 美元 84%
伯恩至上 2004年 $290, 835, 269 美元 82%
諜影重重的最後通牒 2007年 $444, 100, 035 92%
諜影重重的遺產 2012年 $276, 144, 750 美元 56%
賈森伯恩 2016年 $415, 484, 914 美元 54%

不幸的是,雖然《神鬼認證》系列有效地利用了晃動鏡頭,但許多試圖複製其成功的電影製作人卻不加區別地運用了這種技術。很多時候,搖晃的鏡頭變成了糟糕編排的掩護,模糊了動作序列,以至於觀眾失去了對動作的追蹤。就連《拆彈部隊》和《超人:鋼鐵之軀》等廣受好評的電影也成為了這種現象的受害者。 《神鬼認證》三部曲的成功引發了人們對晃動鏡頭的痴迷,最終削弱了它在好萊塢的影響力。

設定新標準:約翰威克的打鬥場面

約翰威克的影響:動作片的新模板

約翰‧威克 第 2 章

憑藉其精心製作的打鬥場景和穩定的攝影工作,《疾速追殺》標誌著電影中動作描繪方式的重大轉變。與依靠搖晃鏡頭來獲得戲劇效果的前作不同,這部電影揭示了動作場面背後的藝術性,要求未來的製作達到這樣的水平。 2014 年電影上映後,有抱負的動作片不能再依賴視覺迷失;相反,他們面臨的挑戰是清晰地呈現暴力,展示其輝煌中的每個有影響力的時刻。

在這裡閱讀更多內容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