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於這部恐怖片的先例,《實質》意外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

鑑於這部恐怖片的先例,《實質》意外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

由 Coralie Fargeat 執導的《物質》不僅因為其引人入勝的劇情而成為頭條新聞,還因為獲得最佳影片提名而達到了歷史性的里程碑。考慮到該片屬於恐怖片類型,而恐怖片這一獎項長期以來一直被奧斯卡忽視,因此獲得這項榮譽顯得尤為了不起。這部電影融合了身體恐怖和黑色幽默,最終以驚人而可怕的結局收尾,使其有別於典型的電影作品。黛米摩爾的精彩表演堪稱她職業生涯的巔峰,然而就在宣布獲獎消息的幾週前,考慮到恐怖片傳統上不被重視的地位,該片獲得奧斯卡獎認可的機會似乎很渺茫。

在電影榮譽領域,恐怖電影無論多麼受歡迎,都很少爭奪令人垂涎的最佳影片獎。歷史上,只有七部恐怖電影獲得提名,其中 1973 年的《驅魔人》和 1975 年的《大白鯊》都屬於超自然和怪獸類型。相較之下,1990 年的《沉默的羔羊》更傾向於心理驚悚片領域,就像 2010 年的《黑天鵝》對其超自然元素保持著一種模糊的處理方式一樣。同樣,2017 年的《逃出絕命鎮》也具有雙重用途,既是一部社會評論片,也是一部恐怖片。然而, 《物質》的獨特結局強調了它在身體恐怖片中的獨特分類。

突破性的「身體恐怖」提名

以往恐怖片提名:次類型的轉變

《物質》海報
黛米摩爾(Demi Moore)在《物質》中
Substance 場景
Substance 場景
Substance 場景

《物質》與前作不同,它是一部明顯的身體恐怖片,不像其他被提名的恐怖片那樣融合了多種類型。法吉特的敘述對娛樂業進行了強烈的批評,儘管方式有些直率。先前的提名影片,例如 1999 年的《第六感》,更注重劇情而非恐怖,血腥場面較少。值得注意的是, 《本質》的主題重點揭示了黛米摩爾的角色(代表一位老齡明星)與瑪格麗特庫裡飾演的年輕明星之間令人不安的共生關係。這種二元性體現了好萊塢領域內令人不安的緊張局勢。

身體恐怖認知的新時代

身體恐怖電影在獎項界的挑戰

變蠅人(1986)
變蠅人(1986)
變蠅人(1986)
變蠅人(1986)
變蠅人(1986)
變蠅人(1986)
變蠅人(1986)
變蠅人(1986)

《物質》的提名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為從歷史上看,學院並沒有給予身體恐怖電影重大的認可。著名導演大衛柯南伯格是這一子類型電影的傑出代表,儘管他獲得了評論界的一致好評並在各大電影節上獲得過獎項,但他從未獲得過最佳影片提名。他的職業生涯獲得了無數讚譽,但業界不願承認身體恐怖,這留下了一個空白,而《The Substance》現在開始填補這個空白。這可以鼓勵該類型的電影製作人追求能夠引起觀眾和學院共鳴的敘事。

觀念轉變:恐怖片頒獎季的未來

恐怖片的認可之路依然坎坷

Substance 場景
Substance 場景
Substance 場景
Substance 場景
黛米摩爾(Demi Moore)在《物質》中

近年來,關於學院與恐怖片的關係的討論愈發激烈,尤其是在喬丹皮爾憑藉《逃出絕命鎮》獲得大獎之後。儘管在恐怖片中也有不少出色的表演,例如《仲夏夜驚魂》中的弗洛倫斯·皮尤和《遺傳厄運》中的托妮·科萊特,但評論界的認可卻寥寥無幾。 《The Substance》的提名或許是一個轉捩點,預示著該類型電影將獲得更廣泛的接受和認可。這部電影的成功可能會鼓勵學院變得更加包容,特別是因為恐怖電影在全球許多著名電影節上都獲得好評,進一步挑戰了電影合法性的現狀。

來源和圖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