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伯派汀森最近討論了針對《暮光之城傳奇》的持續批評,這部連續劇在塑造他的名人地位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這部電影改編自史蒂芬妮梅爾的暢銷小說,講述了貝拉史旺(克莉絲汀史都華飾)和飽受折磨的吸血鬼愛德華卡倫(帕丁森飾)的浪漫之旅。 《暮光之城》於 2008 年首映,並於 2012 年以《破曉:第二部》結束,不僅引發了一種文化現象,還重新定義了吸血鬼傳說,同時引起了觀眾和評論家的不同反應。
在由GamesRadar+翻譯的《GQ 西班牙版》的坦誠採訪中,帕丁森幽默地談到了對該系列的持續蔑視。儘管他之前也加入了批評者的行列,但多年來他的觀點已經改變了。以下是他富有洞察力的評論的摘錄:
我喜歡人們不斷告訴我,“夥計,暮光之城毀了吸血鬼類型。”你還停留在那個sh-t嗎? 20年前發生的事你怎麼能感到悲傷呢?太瘋狂了。
帕丁森的《暮光之城倒影》的見解
從閃閃發光的吸血鬼到好萊塢特立獨行者

帕丁森的言論凸顯了他從青少年萬人迷到多元演員的轉變歷程。當第一部《暮光之城》上映時,年僅 22 歲的他發現自己成為了聚光燈的焦點。雖然該劇吸引了大量粉絲,但它也因其對吸血鬼的非傳統描繪而受到批評,其中包括愛德華閃閃發光的皮膚的引人注目的形象。因此,出現了一種將《暮光之城》描繪成文化惡棍的趨勢,這引發了帕丁森在早期採訪中的批評。
《暮光之城》之後,羅伯派汀森試圖透過一系列廣受好評的獨立電影重塑自己的職業生涯,例如《好時光》(2017 年)、《燈塔》(2019 年)和《魔鬼時刻》(2020 年)。他最近進軍主流電影,包括克里斯多福諾蘭的《信條》和他在《蝙蝠俠》中對蝙蝠俠的塑造,奠定了他作為好萊塢頂尖人才之一的地位。即將上映的帕丁森將主演奉俊昊執導的科幻黑色喜劇《米奇 17》 ,他在一個寒冷的星球上扮演多個重生角色。
帕丁森後暮光之城職業轉型的意義
獨立與主流成功的獨特融合

雖然《暮光之城》無疑標誌著帕丁森的成名,但這並不是他最初的表演角色。在扮演標誌性吸血鬼之前,他在《哈利波特與火焰杯》(2005)中以塞德里克·迪戈里的身份向觀眾介紹。帕丁森的早期亮相為他作為男主角的潛力奠定了基礎,但他在吸血鬼系列中的角色真正展示了他的明星力量。
帕丁森的職業軌跡引人注目,他在獨立項目和商業大片之間巧妙地遊走。他願意製作多樣化的作品,包括《High Life》等實驗電影,與他最近在《蝙蝠俠》等主要作品中的亮相並列。這使他與蒂莫西·查拉梅 (Timothée Chalamet) 等同時代人區分開來,後者最初專注於獨立電影,後來轉向主流熱門電影。帕丁森的多才多藝表明他脫離了通常限制演員職業選擇的典型界限。
《暮光之城》和《哈利波特》系列都為帕丁森獨特的職業道路做出了重大貢獻,使他能夠探索各種類型並與眾多傑出導演合作,從諾蘭這樣的票房巨頭到羅伯特·艾格斯這樣的獨立夢想家以及奉俊這樣的全球知名電影製作人。
反思帕丁森對《暮光之城》的看法
暮光之城:帕丁森明星之路的起點

帕丁森對《暮光之城》仇恨者的解僱是有道理的。儘管受到負面批評,該系列電影仍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票房成功,票房收入令人印象深刻,並確立了自己作為文化試金石的地位。該系列的五部電影每部在全球票房收入數億美元,最終形成了數十億美元的票房奇蹟,將帕丁森推上了明星之路。
暮光之城電影票房 |
||
---|---|---|
標題 |
國內票房 |
全球總票房 |
暮光之城 (2008) |
1.927 億美元 |
4.072 億美元 |
暮光之城:新月 (2009) |
2.966 億美元 |
7.098 億美元 |
暮光之城:日食 (2010) |
3.005 億美元 |
6.984 億美元 |
暮光之城傳奇:破曉 – 第 1 部分 (2011) |
2.812 億美元 |
7.122 億美元 |
暮光之城傳奇:破曉 – 第 2 部分 (2012) |
2.923 億美元 |
8.297 億美元 |
帕丁森從他的突破角色的戲劇性演變展示了他在娛樂業的非凡旅程。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逐漸認識到愛德華卡倫不僅僅是一個角色,他認識到這個角色對於確保他在好萊塢的傑出人物地位發揮了重要作用。無論是喜愛還是蔑視,《暮光之城》無可否認地塑造了帕丁森的職業軌跡,並繼續影響著他多樣化的藝術選擇。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