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
- 喬治諾菲將在《星際大戰》系列的下一部電影中深入探討政治主題。
- 他旨在尊重該系列電影的遺產,同時將自己的敘事融入《新絕地武士團》的劇本中。
- 粉絲們對《星際大戰》的政治元素存在分歧,質疑該系列電影在強調歷史政治敘事的同時也強調多元性。
《星際大戰:新絕地武士團》最近邀請編劇喬治諾菲參與劇本創作,他計劃探索長期以來一直是該系列標誌性特徵的政治層面。諾爾菲的意圖與喬治·盧卡斯最初的願景一致,以融合更廣泛的政治主題而聞名。
《星際大戰:新絕地武士團》的概念首次在 2023 年星際大戰慶典上亮相。在活動上,黛西雷德利證實她將再次以雷伊天行者的身份回歸,繼續她在《星際大戰:天行者崛起》 15 年後建立新絕地武士團的旅程。雖然之前曾有多位作家為該計畫做出貢獻,但隨著諾爾菲於 2025 年 1 月加入,他獨特的視角有望增強敘事效果。
在最近接受《電影故事》採訪時,諾爾菲討論了劇本中可能蘊含的政治意涵。他曾學習政治和哲學,他承認盧卡斯的作品充滿了政治評論。他指出,該系列電影的情節發展經常反映歷史事件,例如銀河帝國與納粹德國等極權主義政權的相似之處,以及銀河共和國的垮台與羅馬帝國的覆滅相呼應。
諾爾菲表示,《星際大戰》具有獨特的能力,可以探索重要的主題,而不會讓觀眾感覺好像在聽講座。他評論道:「從本質上來說,這並不是在談論今天,而是談論納粹主義與羅馬帝國。羅馬帝國的民主逐漸崩潰,並成為一個帝國……這個故事是人類組織起來反抗混亂的永恆故事,而旨在維持秩序的機制也可能導致壓迫。

當被問及他計劃如何將自己的個人風格融入這樣一個標誌性的宇宙時,諾爾菲強調了合作和反思過去貢獻的重要性。他是繼達蒙·林德洛夫、賈斯汀·布里特-吉布森和史蒂文·奈特之後第三位加入這部電影創作團隊的編劇,沙梅恩·奧貝德-奇諾伊自2022 年起擔任本片導演。
他解釋道:“我處理這個問題的方式是,看看你面前發生的事情,看看正在發揮作用的更廣泛的想法。” “這意味著審視盧卡斯影業及其參與者提出的願景,並精心製作一個能夠傳承該系列輝煌遺產的故事。”
諾爾菲對新絕地武士團的願景中加入了「深刻」的話題,這讓那些重視故事內容的粉絲們興奮不已。儘管如此,一部分粉絲仍對他們認為的政治過度幹預表示擔憂,特別是在迪士尼收購星際大戰之後。批評者主要來自較保守的觀點,他們認為該系列電影採用了「覺醒」議程,他們認為這偏離了其核心主題。最近, 《星際大戰:信徒》因強調多樣性而遭到部分觀眾的強烈反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至關重要的是要記住,《星際大戰》在歷史上一直涉及政治主題,喬治盧卡斯關於越南戰爭和理查德尼克森政府對該系列的影響的評論強調了這一事實。銀河帝國周圍的複雜性是美國治理的隱喻。雖然前傳在上映時飽受批評,但回顧性分析認識到了它們的政治複雜性。例如,在最近的當代貿易爭端之後,圍繞《星際大戰:魅影危機》中貿易衝突的批評獲得了新的背景。
整體而言,《星際大戰:新絕地武士團》將延續該系列電影的傳統,在引人入勝的敘事框架內處理複雜的政治問題。
來源:電影故事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