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 Ally X 與 Steam Deck:在相同 TDP 下,使用 SteamOS 3.8 效能提升高達 20%;使用插件解鎖額外效能

ROG Ally X 與 Steam Deck:在相同 TDP 下,使用 SteamOS 3.8 效能提升高達 20%;使用插件解鎖額外效能

SteamOS 3.8 的推出標誌著 Steam Deck 以外手持遊戲設備的關鍵時刻,尤其凸顯了 ROG Ally X 的功能,它輕鬆超越了 Steam Deck。

性能洞察:ROG Ally X 以 SteamOS 3.8 超越 Steam Deck

SteamOS 3.8 的推出激發了遊戲玩家的興奮,尤其是它在 ROG Ally X 和聯想 Legion S 等熱門遊戲掌上設備的性能增強。最近的演示表明,在 SteamOS 3.8 的幫助下,ROG Ally X 不僅能夠匹敵 Steam Deck 的性能,而且遠遠超過了它。值得注意的是,ETA Prime 展示了透過插件實現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效能提升。

ROG Ally X SteamOS 3.8
圖片來源:ETA Prime

ROG Ally X 與基於相同熱設計功率 (TDP) 設定的 Steam Deck 相比,性能不僅僅提升 4-5%,而且實現了高達 20% 的顯著飛躍。雖然 SteamOS 3.8 本身並不支援 ROG Ally X 的 TDP 範圍調整,但名為「SimpleDeckyTDP」的插件可以將範圍擴大到 4W 至 40W。在標準模式下,ROG Ally X 的運作功率為 18W。

ROG Ally X 40W
圖片來源:ETA Prime

為了進行公平的比較,ETA Prime 將 ROG Ally X 的 TDP 限制設為 15W,與 Steam Deck 相符。在這些條件下,ROG Ally X 的表現始終比 Steam Deck 高出約 10%。例如,在要求苛刻的遊戲 Cyber​​punk 2077 中,ROG Ally X 實現了每秒 53 幀 (FPS),而 Steam Deck 僅為 44 FPS,性能優勢為 20%。

Steam Deck OLED 與 ROG Ally X Cyber​​punk 2077 SteamOS 3.8
圖片來源:ETA Prime

在其他遊戲測試中,例如《黑神話:悟空》和《古墓奇兵:暗影》,ROG Ally X 分別實現了 12% 和 10% 的效能提升。儘管有些情況下,例如在《魔物獵人荒野》中,ROG Ally X 的表現無法與 Steam Deck 匹敵(很可能是因為遊戲缺乏針對 SteamOS 的優化),但整體前景還是令人樂觀的。

至於 ROG Ally X 在更高 TDP 水準下的潛力,雖然 ETA Prime 沒有提供 40W 模式的具體數據,但我們可以預期效能會大幅提升。透過先進的升級和幀生成技術,可以實現 60 FPS 的遊戲速度,再加上設備強大的 80Wh 電池續航時間,它對於遊戲愛好者來說是一個誘人的選擇。展望未來,人們期待 SteamOS 3.8 能夠在採用 Strix Point 和 Lunar Lake APU 的更快的手持裝置上實現。

來源和圖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