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島秀夫是電子遊戲界備受尊敬的人物之一,被視為業界最受尊敬的人物之一和文化偶像。他的作品,尤其是標誌性的《潛龍諜影》系列,充滿了深刻的哲學和政治敘事。此外,他對電影的熱愛和與好萊塢名人交往的愛好進一步增強了他迷人的個性。
然而,小島秀夫的成名之路並非一帆風順。由於多種原因,他離開了職業生涯起步的公司 Konami,並因雙方關係動盪而被迫離開,最終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小島製作公司 (Kojima Productions)。
在本文中,我們將探索小島秀夫最具影響力的遊戲,只專注於他執導或撰寫的遊戲,這些遊戲已經成為他名字的代名詞。因此,《潛龍諜影:復仇》等遊戲將不會出現在此列表中,因為我們的目標是突出具有小島特色的作品。
13太平洋標準時間
從未有過的遊戲

在他的眾多作品中,《PT》尤為突出,該片與著名導演吉爾莫·德爾·托羅合作創作,諾曼·瑞杜斯擔任主角。儘管 PT 獲得了極大的反響,但由於與小島秀夫的關係破裂,Konami 仍決定取消遊戲。該預告片隨後從 PlayStation Store 中移除,粉絲們無法體驗它,除非事先將其下載到他們的遊戲機上。
這款遊戲仍然讓遊戲社群感到非常失望,因為它代表了深受喜愛的創作者的雄心勃勃的項目,但最終卻因公司決策而受阻,令熱切的粉絲們大為沮喪。
12.合金裝備
合金裝備! ?

有趣的是,儘管初代《潛龍諜影》在小島秀夫傳奇生涯的開端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它的排名卻較低。雖然這款遊戲開啟了他的崛起之路,但與後來的作品相比,遊戲玩法不再優雅。其晦澀的謎題、緩慢的戰鬥以及特定時期的圖形阻礙了它與其他遊戲相比的地位。
與當代遊戲相比,《潛龍諜影》缺乏現代觀眾所期望的精緻,這是許多 80 年代遊戲的共同特徵。
11掠奪者
小島秀夫的 70% 都是電影

小島秀夫的許多早期作品,包括《掠奪者》,都反映了那個時代的限制,因為他仍在摸索自己的敘事方式。《掠奪者》最初於 1988 年在日本 PC 上發布,之後移植到家用遊戲機上,該遊戲通常被視為其典型的電影體驗,明顯受到《銀翼殺手》、《魔鬼終結者》和《阿基拉》等經典作品的啟發。
儘管《Snatcher》的故事情節很吸引人,但它存在過多的回溯和繁瑣的機制,玩家需要點擊多個選項才能前進。值得注意的是,該片的配音演員是《潛龍諜影》系列中 Snake 和《死亡擱淺》中 Die-Hardman 的配音員大塚明夫。
10太空人
經典夥伴警察

與《掠奪者》類似,《宇宙騎警》是一款互動敘事遊戲,深受小島秀夫的電影影響,值得進行現代復興。小島在創作《掠奪者》時構思了這個計畫。
遊戲的主角是喬納森·英格拉姆和艾德·布朗,他們的設計與《致命武器》中的里格斯和莫塔夫相似。《太空飛行警察》的靈感來自 1990 年日本第一位太空人的太空之旅,講述了一位洛杉磯警察局警官轉行做私家偵探,努力解開其已故前妻之謎的故事。
儘管該作品從未正式以英文發行,但粉絲翻譯為非日本觀眾提供了有限的機會來欣賞這部隱藏的寶藏。
9.《潛龍諜影2:索利德·斯內克》
略有改善

《潛龍諜影 2:索利德·斯內克》於 1990 年僅在日本發行,與其前作相比有了顯著的改進,乏味的情節更少,故事更引人入勝,圖形和音樂也更加出色。
這個標題表明小島開始磨練他的創作技藝,從而創造出更獨特的人物形象,並形成了他標誌性的敘事風格。
直到《潛龍諜影3》重新發行後,西方觀眾才可以接觸《潛龍諜影2》。有趣的是,科樂美 (Konami) 選擇了僅在西方發行的續集《蛇之復仇》,而小島秀夫對此並未做出貢獻,因此該作品未被視作經典。
8《潛龍諜影 4:愛國者之槍》
在桶裡滾動

《潛龍諜影 4:愛國者之槍》曾被譽為該系列的巔峰之作,儘管其視覺效果有所提升,並在整個系列中佔據了標誌性地位,但現在由於其眾多缺點,人們對其的評價也更加挑剔。
有了 OctoCamo 套裝等新裝備和激動人心的對抗(包括 Snake 和 Ocelot 之間令人難忘的 CQC 決鬥),《合金裝備 4》依然引人入勝。然而,它的圖形美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普遍問題的影響,呈現出暗淡的色彩分級,削弱了它的視覺活力。
這款遊戲也因其冗長的過場動畫而臭名昭著,玩家經常感到沮喪,因為遊戲控制權經常被交給電影序列,有時甚至會延長到 30 分鐘。
7.《潛龍諜影:和平行者》
典型的合金裝備

回顧時間線,《潛龍諜影:和平行者》的故事背景設定在 1974 年,記述了 Big Boss 和 Kazuhira Miller 的傭兵組織無國界軍事的成立。
本作巧妙地將基於任務的遊戲玩法與基地管理元素結合在一起,這些元素後來在《幻痛》中得到了發展。
《和平行者》最初是為 PSP 設計的,採用漫畫風格的藝術作品來講述故事,由著名的《合金裝備》藝術家新川洋司精心創作。它的古怪跨界遊戲,例如以火龍為特色的怪物獵人任務,使它成為眾多粉絲的最愛。
6.《潛龍諜影》
精神螳螂……! ?

《潛龍諜影》讓該系列遊戲一舉成名,其創新的隱身機制重新定義了該類型遊戲。它以令人難忘的時刻和豐富的敘事為未來的潛行遊戲奠定了基礎,並鞏固了其經典地位。
一個突出的功能是 Psycho Mantis 打破第四面牆的遭遇,他會讀取玩家的保存檔案——這種體驗在現代遊戲機上已經消失了。
遊戲擁有一群才華橫溢的配音演員,包括傳奇配音演員大衛海特 (David Hayter),儘管從《原爆點》開始基弗薩瑟蘭 (Kiefer Sutherland) 等配音演員就接替了 Snake 的職位,但他對 Snake 的演繹仍然具有標誌性。
5.《潛龍諜影5 :原爆點》
讓您久等了,嗯?

儘管片名較短,《潛龍諜影 5:原爆點》卻重現了該系列的隱身和戰鬥機制,並引入了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大約一個小時就可以完成。這幾乎類似於一個獨立的演示,讓人回想起人們對 PT 的期待
《原爆點》以《和平行者》事件為背景,講述了 Big Boss 潛入古巴戰俘營拯救角色 Chico 和 Paz 的故事,同時引入了新的反派角色——XOF 的領導人 Skull Face。
透過顯著的圖形增強和動態隱身系統,玩家可以標記敵人以進行更好的戰略規劃,並參與反射模式,這後來在《幻痛》中得到了呼應。
儘管基弗·薩瑟蘭為斯內克配音的表現令人欽佩,但大衛·海特的缺席還是讓粉絲們深感悲痛。
4.《潛龍諜影5:幻痛》
我們是鑽石狗

《幻痛》在《原爆點》發布一年後推出,體現了小島秀夫在離開 Konami 期間對《潛龍諜影》系列的最終敘事。故事敘述略顯倉促,部分內容明顯缺失,反映出小島秀夫想要在這個宇宙中延續其傳奇的願望。
《幻痛》還整合了《和平行者》中建立的 Mother Base 管理系統,讓玩家招募士兵並提升鑽石狗的隊伍和士氣。
儘管其敘事可能不盡人意,但遊戲循環仍然令人愉快,為創造性任務完成提供了巨大的沙盒,並保留了該系列標誌性的地緣政治敘事元素。
3.《潛龍諜影2:自由之子》
誘餌與轉換

儘管最初人們對雷電角色的誘餌轉換引起了褒貶不一的反應,但《潛龍諜影 2》憑藉其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和遊戲機制被譽為該系列最優秀的作品之一。
《自由之子》最初引發了爭議,但現在被視為遊戲敘事的大師級作品,它涉及社會政治主題,並深入探討複雜的哲學問題,隨著社會逐漸適應數位時代的複雜性,這些討論引起了更大的共鳴。
2.《死亡擱淺》
這就是美國

隨著我們瀏覽此列表,必須強調的是,我們的探索並不局限於《合金裝備》宇宙。
小島秀夫的快速崛起很大程度上與他參與創作的《潛龍諜影》系列作品有關,這也使得人們對《死亡擱淺》寄予厚望。粉絲們期待類似的遊戲元素和敘事深度,類似於他們在《Snake》中體驗到的。
然而,最終呈現出的是小島秀夫抽象敘事風格的獨特融合,其中充滿了哲學和社會政治問題,反映了他離開 Konami 後獲得的創作自由。
憑藉著充分的藝術自由,小島秀夫釋放了他的電影野心,儘管其中不乏商業宣傳。他熱衷於與好萊塢合作並非偶然,遊戲的陣容包括諾曼·瑞杜斯 (Norman Reedus)、麥德斯·米科爾森 (Mads Mikkelsen) 和湯米·厄爾·詹金斯 (Tommie Earl Jenkins) 等知名演員。
儘管《死亡擱淺》最初被認為是一款普通的步行模擬器,但它最終提供了一種以聯繫和社區的重要性為中心的深度參與體驗。
1.《潛龍諜影3:食蛇者》
多麼令人激動啊…

《潛龍諜影 3:食蛇者》被視為《潛龍諜影》系列的巔峰之作,它將隱身和生存的元素巧妙地交織在一起,呈現出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其中充滿了令人難忘的 Boss 遭遇戰,即使在推出 21 年後仍然給玩家留下了持久的影響。
隨著 Konami 宣布推出重製版《潛龍諜影 Delta:食蛇者》,遊戲的傳奇仍在繼續,並由原始配音員擔綱配音。粉絲們的熱情依然高漲,迫切希望看到它與經典之作相比如何。
在遊戲玩法方面,《Snake Eater》體現了隱密的元素,類似於詹姆士龐德在叢林中進行的扣人心弦的冒險。具有先進的隱形機制和各種裝置。鼓勵玩家採用多種戰術,包括獨特的偽裝選項來增強隱身能力。
鼓勵玩家最大限度地利用可用資源來實現他們的目標,創造超越單純戰鬥機制的遊戲體驗。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