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藝》雜誌 的一篇文章似乎試圖將《白雪公主》的票房慘淡歸咎於瑞秋·澤格勒。相反,澤格勒才是我決定看這部電影的主要原因。文章並沒有將澤格勒描繪成一個正面的人,而是將她描繪成一個「惡棍」。對我來說,她給人一種無比令人欽佩的感覺。
文章稱,核心問題在於齊格勒在社交媒體上發表的帖子,她在該帖子中用「永遠記住,自由的巴勒斯坦」這句話表達了她的支持。雖然她的立場無疑正確,但文章卻未能讚揚她的倡議。相反,它與製片人馬克·普拉特(Marc Platt)的觀點一致,據報道,馬克·普拉特前往紐約敦促澤格勒撤回她的聲明(但她拒絕這樣做),並與她的聯合主演蓋爾·加朵(Gal Gadot)的觀點一致,後者最近在一次採訪中花費了大量時間討論她的親以色列立場。
值得注意的是,這篇文章並未承認右翼社群媒體用戶針對澤格勒發起的仇恨運動。這場種族主義運動不僅將她趕出了X平台,而且使有關她的討論滲透到了她名字出現的所有地方。相反,文章暗示加朵收到了死亡威脅,並且不公平地將責任歸咎於澤格勒對巴勒斯坦的支持。
一位據稱是內部人士的消息人士評論道:「她不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對電影、對加爾、對任何人造成什麼影響。」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對一名僅僅表達了對巴勒斯坦權利的信念的 23 歲女性實施死亡威脅不僅是不公正的,而且是徹頭徹尾的殘忍。最終,文章強調了澤格勒拒絕退縮的精神,這更增強了我對她的欽佩。
這聽起來像是在指責澤格勒…正確
《綜藝》雜誌的文章也指出,澤格勒在電影上映前在 D23 發表的言論是該片失敗的原因之一。在大會期間,她指出弗洛里安王子的行為類似於跟踪,並強調這一版本的白雪公主將塑造一個更主動的性格,與原著相反。
諷刺的是,她的坦率正是讓我有興趣看這部電影的關鍵因素。我從來都不是原版白雪公主角色的粉絲;她跑進樹林裡並立即開始迎合七個男人的想法從來沒有吸引過我。重新塑造的白雪公主透過有意義的行動展現了她的善良和溫暖,將她塑造成一個更複雜的角色。
故事中這些引人入勝的元素促使我克服了最初的猶豫。我從澤格勒的批評中獲得的見解促使我購買了電影票並觀看了這部電影。不過,《綜藝》文章中提到的「票房分析師」傑夫·博克所引發的討論,卻將電影面臨的挑戰歸咎於澤格勒的言論。
「他們說所有的新聞都是好新聞,但在白雪公主的案例中,他們顯然是錯的,」博克評論道。 「多年來這部電影受到了太多的負面爭議,而且評論也低於標準,這無濟於事,很可能會促使許多潛在觀眾選擇 D+ 而不是去影院觀看。」他補充道,儘管《白雪公主》的首映成績不盡如人意,但「疲軟的市場」可能仍會讓其在一段時間內保持熱度。
他們繼續指責她的奧斯卡言論

迪士尼對澤格勒憤怒的另一個原因據稱源於她在《西區故事》中的經歷。儘管這部電影獲得最佳影片提名,但澤格勒並未被邀請參加奧斯卡頒獎典禮。當她在社群媒體上透露這一消息時,粉絲們反應十分憤怒,最終導致學院院長向她發出了邀請。
有消息稱,迪士尼對她的公開反應感到不滿,因為他們認為這是「表達不滿」。在我看來,如實回應不參加直播並不等於表達不滿。更嚴重的是,據稱,華特迪士尼影業電影製作公司前總裁肖恩貝利 (Sean Bailey) 不允許澤格勒拍完《白雪公主》回來,從而阻止了她參加頒獎典禮。
就為了一天嗎?您不會允許她暫停拍攝去參加奧斯卡頒獎典禮,在那裡她可以展示她的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提名的電影嗎?我再一次發現自己堅定地站在了澤格勒這邊。
《綜藝》雜誌的整篇文章似乎都是為了把責任推到澤格勒身上。然而,我拒絕讓她為此事的任何方面承擔責任。她對巴勒斯坦的支持並不是針對加朵的威脅的動機。同樣,她對 1937 年電影的批評也沒有損害這部電影的成功;不管怎樣,他們激勵我去觀看它。最終,這些事件只會鞏固我對澤格勒的卓越成就的印象。
發佈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