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丁星期二:用戶需要延長軟體開發週期,以最大程度地減少挫折感和軟體錯誤

補丁星期二:用戶需要延長軟體開發週期,以最大程度地減少挫折感和軟體錯誤

介紹

軟體測試術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20 世紀 50 年代的 IBM。在此框架內,alpha 測試是內部評估,旨在在公開發布之前評估軟體。 Beta 測試隨後在生產推出之前進行,而 gamma 測試是公開發行之前的最終檢查。這些術語由 IBM 的 Martin Belsky 提出,在 20 世紀 60 年代被逐步淘汰,但在科技業留下了持久的影響。

快轉到 2010 年代,軟體發布格局發生了顯著變化。公司開始擺脫冗長的測試階段,轉而採用快速的發布週期。谷歌透過對 Chrome 瀏覽器的快速更新引領了這項運動,促使微軟和 Mozilla 做出相應的調整。隨著 Windows 10 的推出,微軟採用了軟體即服務 (SaaS) 方法,對其作業系統實施持續升級。

Windows 10 和 11 上的藍色畫面死機

然而,軟體部署速度的不斷加快引起了人們對其可靠性的擔憂。 2024 年的 Windows 11 Moment 5 更新是一個值得注意的例子,使用者遇到了嚴重的安裝問題,導致藍色畫面和啟動失敗。不幸的是,在軟體快速推出的時代,這類事件並不是孤立的。

這篇社論認為,像微軟這樣的科技巨頭應該重新考慮其軟體開發的步伐,優先考慮品質保證,確保更新強大且可供用戶使用。由於測試版和開發者管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訪問,因此在向普通用戶提供穩定的軟體方面不應有任何妥協。

“穩定”版本的衰落

從歷史上看,從 Windows 95 到 Windows 7,Microsoft 始終保持及時安全更新的記錄,特別是在補丁星期二(每月的第二個星期二)。這種做法使系統管理員能夠保護其網路免受潛在漏洞的影響。

雖然延長主要功能升級之間的間隔可以提高相容性和使用者體驗,但必須立即進行緊急安全更新,以應對新出現的威脅。最近的挑戰證明了這一點:嘗試從 USB 或 CD 安裝 Windows 11 版本 24H2 的用戶遇到更新失敗,暴露了 12 月補丁星期二決議之前補丁測試中的缺陷。

此外,2024 年底的各種週二補丁更新導致了嚴重問題,包括雙啟動失敗和「開始」功能表故障。儘管微軟的目標是快速增強系統安全性,但矛盾仍然存在,即加快更新往往會導致更嚴重的用戶中斷。

為了解決這些反覆出現的問題,重新考慮週二補丁發布的頻率可能會有所幫助。經過二十多年的實踐,微軟可能會謹慎地採取一種策略,允許回滾單一安全性更新而不影響不相關的修復。

這種快速更新趨勢不僅限於 Windows。自 Xbox 360 時代以來,微軟的 Xbox 生態系統也同樣經歷了頻繁的更新。雖然今年的大多數更新都很穩定,但在最初的幾個月裡,用戶面臨持續的音訊和網路連線問題,需要繁瑣的重新啟動才能解決。

對於 Xbox,功能更新通常優先於解決已知問題。由於這些功能不是必需的,因此公司明智的做法是首先專注於解決現有錯誤,然後再為不知道自己實際上充當 Beta 測試人員的用戶引入額外的複雜性。

轉向 Mozilla,其 Firefox 瀏覽器引入快速發布週期反映了整個行業的趨勢,很大程度上受到 Google Chrome 模型的啟發。儘管擁有穩定版、測試版和夜間頻道,Firefox 主要頻道的用戶仍然經常遇到需要後續修復的更新,Firefox 版本 133.0.3 的快速修正版本就說明了這一點。

問題的根源

隨著企業尋求加快功能交付並獲得競爭優勢(通常以犧牲穩定性為代價),快速發布現像在 2010 年代獲得了發展勢頭。從 CD 等傳統安裝媒體過渡到高速互聯網,可以實現快速更新,激發了消費者對持續創新的期望。

Google 的 Chrome 瀏覽器是這種敏捷方法的關鍵參與者,它實施每月更新,引入增強功能,同時將對使用者體驗的干擾降至最低。因此,Chrome 憑藉其性能和易用性鞏固了其市場地位,成為全球使用最廣泛的網頁瀏覽器。

Statcounter 12 月 23 日至 12 月 24 日桌面瀏覽器統計數據

現在許多瀏覽器都使用 Chromium 引擎,採用類似的快速發布策略,而 Mozilla 選擇調整其時間表以保持競爭力。然而,與 Google 不同的是,Mozilla 經常更新 Firefox 的介面,這種持續的重新設計可能會導致後續修正更新的必要性。

SaaS 在地化進一步鼓勵科技公司在功能上競爭,通常會導致微軟等公司尋求用戶對新更新的回饋,就像 Beta 測試一樣。對於網路瀏覽器等免費應用程式來說,這種方法似乎更容易接受,但當消費者為作業系統付費時,這種動態就會變得有爭議。隨之而來的是相當大的破壞,導致許多組織重新考慮他們對某些軟體供應商的忠誠度。

有趣的是,隨著蘋果每年提供作業系統更新,而 Linux 發行版僅在主要版本發佈時才推出重要功能,微軟頻繁更新節奏的理由逐漸減少。在發布週期中花費更多時間可能會帶來更精緻的用戶體驗,而不是急於獲得功能。

對消費者的影響

快速開發方法,正式名稱為敏捷開發,提出了持續的更新流程,旨在透過逐步解決問題來增強用戶參與度。然而,這種方法引起了對產品穩定性的擔憂,並可能帶來不一致的使用者體驗。

雖然快速更新的優勢有利於提高市場競爭力,但在周二補丁日期間小更新的失敗說明,即使是很小的變化也會給用戶帶來很大的不便,最終損害對軟體可靠性的信任。使用者不必作為承諾稍後增強的功能的實驗參與者。

遇到軟體問題的個人會面臨相當大的挫敗感,這種情況在企業環境中更加嚴重,系統管理員必須解決眾多計算機上的廣泛故障,從而導致由於運營停機而造成驚人的財務損失。根據 Atlassian 的研究,業務停機的平均成本約為每分鐘 5,600 美元,這凸顯了可靠軟體的緊迫性。

因此,財務後果嚴重影響公司繼續使用某些軟體的決定,特別是當頻繁更新導致嚴重中斷時。透過在推出前投入更多時間來確保質量,公司可以減輕因更新相關故障而造成的聲譽損害和財務損失。

隨著用戶信心的下降,出於對系統完整性的擔憂,個人可能會選擇停用自動更新,使他們越來越容易受到安全威脅。此外,未經嚴格審查的更新可能會無意中引入新的漏洞,使微軟等努力保護用戶系統的公司面臨的挑戰更加複雜。

有效的敏捷開發可以促進軟體品質的提升;然而,急於推出功能可能會導致在開發過程中走捷徑,這通常會導致發布有缺陷的應用程式。

行業慣例和消費者選擇

在其Windows 即服務 (WaaS) 概述中,Microsoft 強調其與組織的協作,以在開發階段的早期解決潛在問題。這包括對經常安裝和評估建置的員工進行嚴格的內部測試,然後再進入更廣泛的測試小組。

持續的軟體品質問題可能會扭曲大眾對科技公司的看法,Android 和 iOS 之間持續的競爭就證明了這一點。谷歌多樣化的 Android 生態系統允許不同的用戶體驗,與蘋果嚴格控制的平台形成鮮明對比,後者的無縫整合經常受到稱讚——儘管其自身存在揮之不去的問題,例如iOS 18發佈時觀察到的問題。

鑑於日常生活中對技術的依賴日益增加,測試品質軟體的持續發布可能會引發軟體開發方法的範式轉變,優先考慮穩健的測試和清晰的編碼原則。監管機構對大公司壟斷問題的日益嚴格的審查可能會導致未來更加嚴格的測試要求。

如前所述,如果回饋機制得到有效利用,在快速開發週期中徵求最終用戶回饋可以帶來有價值的見解。然而,廣泛存在的軟體問題的持續存在引發了人們對發布前實施的整體品質保證流程的擔憂。使用者在投資軟體時假定穩定性,而依賴使用者回饋來識別問題是令人不安的,特別是當那些提供回饋的人經常得不到公司的認可時。

對於對快速發展方式感到沮喪的公民,可以透​​過審查或討論提出建設性批評。雖然軟體錯誤在行業中屢見不鮮,但對不穩定版本的日益不滿可能會促使人們呼籲制定法規,以確保用戶獲得符合基本品質標準的穩定產品——儘管測試和創新之間的平衡仍然很微妙。

結論

那些對不穩定的軟體版本不再抱持幻想的人應該考慮各種策略來減輕他們的挫折感。 iOS 18 的錯誤發佈等實例表明,使用者最好推遲更新,直到確認後續修補程式有效。同樣,Firefox 的擴展支援版本 (ESR) 為那些喜歡經過更多測試的軟體的人提供了穩定的替代方案。

最終,仍不確定快速發布週期的趨勢是否會消退,轉而有利於提高穩定性的模型。這些頻繁的更新沖淡了曾經伴隨重大軟體發布而來的興奮,讓許多用戶感到失望。

展望未來,在快速發布新功能和徹底測試之間找到平衡可能最終會提高用戶滿意度並減輕對快節奏技術環境中軟體品質的擔憂。

來源和圖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