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政府近期旨在加強國內晶片生產的舉措推動,中國的人工智慧 (AI) 產業目前正在經歷重大轉型。這些發展很大程度上受到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升級的影響,兩國都在重新評估各自的技術策略。
中國國產AI晶片:NVIDIA強勢崛起,自主研發更顯優勢
鑑於目前的地緣政治情勢,北京正致力於減少對英偉達H20 AI晶片的依賴。有報導稱,中國政府正建議本土科技公司不要採購外國晶片,理由是擔心潛在的安全漏洞。這種自主權的推動導致了新法規的出台,該法規要求資料中心使用的AI晶片一半以上必須來自國內製造商,這為華為和寒武紀等公司提供了巨大的推動力。
具體而言,由於擔心美國可能對出口到中國的晶片實施安全措施,政府正努力減少對英偉達的依賴。因此,有人猜測華為昇騰(Ascend)等晶片可能會獲得更廣泛的認可。然而,挑戰依然存在,據報道,目前國內的人工智慧晶片產品不足以滿足訓練尖端人工智慧模型所需的高性能需求。這項技術差距推遲了DeepSeek備受期待的R2模型的發布,凸顯了該行業持續存在的障礙。
隨著人們對開發本土人工智慧晶片的興趣日益濃厚,像寒武紀這樣的公司正抓住機遇,為雄心勃勃的專案增加融資。該公司預計將募集約40億元人民幣,以增強其產品線,使其成為AMD和NVIDIA等產業巨頭的可行替代方案。寒武紀的產品線包括專為資料中心和雲端運算量身訂製的思元系列,同時也推動大型語言模型(LLM)的尖端解決方案,協助本土企業開發下一代人工智慧技術。然而,目前仍未取得重大突破。

華為目前是中國領先的人工智慧晶片供應商,其昇騰系列產品線包含多款型號,包括備受期待的昇騰 910B 和 910C。據報道,後者旨在在訓練性能上超越英偉達的 H100 晶片。此外,華為還提供名為 CloudMatrix 384 的機架級解決方案,旨在與英偉達的 Blackwell NVL72 系統競爭。然而,華為面臨一個顯著的挑戰:其軟體與英偉達廣泛使用的 CUDA 工具包缺乏相容性,這使得中國企業難以向國產解決方案轉型。
儘管中國正在積極尋找英偉達AI晶片的替代品,但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仍將繼續依賴美國的技術創新。除了先進的硬體之外,成熟的軟體框架仍然是建立自給自足的AI產業的關鍵。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