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夜驚魂》:超越《消失的愛人》的終極「對她有好處」電影

《仲夏夜驚魂》:超越《消失的愛人》的終極「對她有好處」電影

《仲夏夜驚魂》是阿里艾斯特的第二部引人注目、令人不安的電影,它已成為當代電影界討論和批評分析的焦點。這部兩極分化的敘事電影於 2019 年上映,以其深刻的情感深度吸引了觀眾,講述了丹妮 (佛羅倫薩皮尤飾) 在瑞典一個僻靜村莊的仲夏節期間的創傷經歷。雖然這部電影無疑是一部充滿令人難忘的恐怖時刻的恐怖體驗,但它也對悲傷、有毒關係等複雜主題及其對人類心理的根深蒂固的影響進行了豐富的探索。

這部電影引發了無數的解讀,尤其是關於它的​​潛在寓意。一個重要的討論主題是「對她有好處」的模因,它在 2020 年在Twitter上引起了關注,並在 Letterboxd 等平台上引起了共鳴。這句片語出自電視劇《發展受阻》,用來讚美女性角色克服逆境取得勝利的電影。我認為《仲夏夜驚魂》體現了「對她有好處」的電影的精髓,儘管包括電影明星在內的一些人可能持有不同的看法。

仲夏節的結局:終極「對她有好處」敘事的見證

Dani 的旅程以一個改變生活的微笑結束

丹尼仰望仲夏節
Dani 抬頭仰望,周圍都是邪教成員
丹尼注視著公社
描繪仲夏夜驚魂的恐怖經歷

被歸類為「對她有好處」的電影大多聚焦於復仇主題,描繪了忍受創傷並努力向壓迫者進行報復的人物。《消失的愛人》《追殺比爾》《隱形人》《我們》等經典作品經常主導這一類型中的討論。然而,令人著迷的是,儘管《仲夏夜驚魂》的故事情節令人痛心——一連串的殺戮和正義的伸張——但幾乎沒有人會認為這是一部傳統的復仇電影。

《仲夏夜驚魂》最吸引我的是丹妮的情感歷程。我很少遇到一個角色能讓我產生如此強烈的同情;我深深地希望她能減輕痛苦。在影片開頭,丹妮的男友克里斯蒂安 (傑克雷諾飾) 向朋友表達了自己的不滿,並考慮分手。早在丹妮家人遭遇謀殺自殺的悲慘消息傳出之前,我就為她感到心痛。

隨著故事的進展,丹妮不僅要面對自己深深的悲痛,還要面對克里斯蒂安造成的一系列操縱局面。她不情願地參加了一個由殺人公社主辦的令人不安的節日。她開始接觸致幻物質,目睹多個令人不安的場景,並遭受難以想像的創傷。有時,看到丹妮經歷的一系列令人痛苦的事件,感覺幾乎是一種折磨。

在《仲夏夜驚魂》的高潮時刻,當丹妮(Dani)考慮她有毒伴侶的命運時,她的選擇導致了克里斯蒂安(Christian)的最終犧牲——被包裹在一隻被剖開的熊體內並在寺廟中獻祭。這一刻標誌著一個深刻的轉捩點。丹妮的第一次微笑終於突破了絕望的裂縫。我從她的表情中看到了一種意想不到的滿足感——這表明,即使在混亂之中,她也找到了某種形式的解脫和慰藉。

阿里艾斯特的見解肯定了這是一部「適合她」的電影

精心打造的分手故事

佛羅倫斯皮尤在《仲夏夜驚魂》中飾演丹妮,與克里斯蒂安、哈加邪教成員同桌

阿里艾斯特 (Ari Aster) 表示,他認為《仲夏夜驚魂》是一部分手電影。在創作劇本的過程中,他最近經歷了一段失敗的戀情,他試圖將這些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他對《綜藝》雜誌說:

當時我正經歷分手,並試圖挽回失敗戀情的傷痛。我想寫一部分手電影,但我很難找到一個獨特、吸引人的角度,而不是陳腔濫調的廚房水槽劇。

從這個角度觀看這部電影強化了以下論點:《仲夏夜驚魂》是一部典型的「對她有好處」的敘事。許多人仍然陷於不健康的關係中,往往是因為對未知的恐懼。他們沒有選擇孤獨,而是堅持熟悉。

對於悲痛欲絕且失去了家人關係的丹尼來說,選擇繼續和克里斯蒂安在一起——即使是在邪教的邪惡控制之下——似乎比面對進一步的損失要好。影片的結局最終讓她有能力擺脫阻礙她前進的負擔。

阿里·艾斯特在接受Vice採訪時進一步闡述了他的主題意圖:

《仲夏夜驚魂》是我拍攝的分手電影,反映了分手的痛苦和強烈。這並不是一切的結束,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確實是一切的結束。你圍繞著某人建構你的生活,當這一切突然改變時,你會面臨存在主義的重新覺醒,意識到孤獨是我們固有的現實。這就是我們如此投入感情的原因;它們分散了我們面對孤獨的注意力。

佛羅倫斯‧皮尤的獨特視角與艾斯特的願景截然不同

女主角的不同詮釋

丹妮在仲夏夜驚魂中看著鏡子

弗洛倫斯·皮尤 (Florence Pugh) 對《仲夏夜驚魂》的結局提出了對比鮮明的看法,挑戰了阿里·艾斯特 (Ari Aster) 的解讀。雖然她的觀點與各種觀眾的意見一致,但她並不認為這部電影是「對她有好處」的敘事。普格將丹妮的旅程解讀為陷入瘋狂,他認為角色最後的微笑不是解放,而是她心理徹底崩潰的表現。在接受《連線》雜誌關於她的電影《我們生活在時間裡》的採訪時,她評論道:

我的解釋與阿里的想法不同。對我來說,這反映出她心理的崩潰。當她選擇讓克里斯蒂安死去時,她就陷入了持續的心理混亂狀態。在一切都點燃的高潮時刻,我引導童年時篝火之夜的興奮,旨在喚起一種簡單的快樂,彷彿暗示她已不再存在。

普格對她角色的清晰洞察增強了影片的深度——她深刻理解丹妮的痛苦,並自始至終刻畫了她的脆弱。這種多元化的詮釋體現了《仲夏夜驚魂》的藝術實力。許多觀眾與普格有著同樣的感受,擔心丹妮只是被邪教操縱的一枚棋子,在選擇上缺乏自主權。

儘管如此,我還是傾向於 Aster 的解讀。在經歷瞭如此令人心酸的歷程後,我渴望丹妮能夠抓住哪怕是最微小的勝利——在她從束縛自己的枷鎖中解放出來時找到慰藉。

為什麼《仲夏夜驚魂》與其他「對她有好處」的電影不同

《消失的愛人》中艾咪看著尼克
Dani 是邪教成員之一
隱形人中的塞西莉亞
《追殺比爾》中的黑曼巴

被歸類為「適合她」的電影的吸引力通常在於主角最終勝利並實現其願望的那一刻。然而,我發現許多這類電影的結局都是可以預料的,觀眾所期待的結局就是如此。

即便是像《消失的愛人》這樣被視為「對她有好處」的敘事的電影,也沒能從這一點上引起我的共鳴。雖然艾米確實以令人震驚的轉折實現了她的目標,但這一切都在令人沮喪和有害的關係背景下破裂,尤其是在孩子即將出生的情況下。

相反,《仲夏夜驚魂》的結局卻進入了意想不到的領域。即使它不能滿足許多觀眾對丹妮的期望,我仍然感到無比的滿足——一種因她的轉變而產生的難以言喻的快樂。這種刻意的顛覆顯示了什麼才是真正適合她觀看的電影。

來源和圖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