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nux 中的軟體套件管理器在簡化軟體的安裝、更新和卸載流程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無需手動下載檔案和配置安裝,而是自動與受信任的儲存庫進行交互,從而無縫地執行這些任務。各種 Linux 發行版都附帶其獨特的預設軟體包管理器(例如 APT、DNF 和 Pacman),每個軟體包管理器都根據特定需求量身定制。本文將探討這些軟體套件管理器的功能、重要性和獨特之處。
Linux 中軟體套件管理器的關鍵作用
Linux 上的軟體通常依賴眾多依賴項,包括函式庫和工具,而非獨立存在。如果沒有有效的機制來管理這些依賴項,安裝新應用程式可能會導致衝突,從而破壞現有軟體的功能。正因如此,每個 Linux 發行版都包含一個專用的軟體套件管理器,以確保軟體安裝順利進行並維護系統完整性。
使用軟體包管理器時,它不僅會檢索主應用程序,還會檢查並安裝所有必需的依賴項,以確保相容性。此外,這些管理器還能有效地處理更新和刪除操作,避免版本不匹配,從而避免常見的「依賴地獄」問題。依賴發行版的預設軟體包管理器還能確保存取來自可信任來源的經過測試的軟體、定期的安全性修補程式以及簡化的管理流程。對於新手來說,這種方法既安全又方便。此外,使用者可以選擇擴展軟體倉庫,或為不喜歡使用命令列的使用者使用圖形介面。
知名發行版中的預設軟體包管理器
不同的 Linux 發行版會使用與其預期功能相符的特定套件管理器。雖然它們都擁有相同的軟體管理核心功能,但它們的理念和命令結構可能存在很大差異。
APT(Debian/Ubuntu)
Apt,即高階軟體包工具,是 Debian 及其衍生版本(例如 Ubuntu、Linux Mint 和 Pop!_OS)的預設軟體套件管理器。它基於 dpkg 運行,dpkg 負責管理.deb 軟體包的安裝,並以其廣泛的軟體庫存取權而聞名。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APT 提供了大量的軟體,只需幾個命令即可輕鬆安裝。
APT 的一大亮點是支援個人軟體包存檔 (PPA),讓開發者直接分發較新的軟體。 Synaptic 和 Debian 軟體中心等使用者友善的圖形介面進一步增強了經驗不足使用者的可訪問性。
APT 中的指令非常簡單,方便使用者管理他們的安裝:
sudo apt install vlc

保持系統更新同樣簡單:
sudo apt update && sudo apt upgrade
雖然 APT 通常比較可靠,但在進行大規模更新時可能會比較慢,尤其是在處理第三方倉庫時。儘管如此,它的可靠性和易用性使其成為 Linux 套件管理新手的絕佳入門工具。
DNF(Fedora/Red Hat)
DNF,即 Dandified YUM,是 Fedora、CentOS 和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等基於 RPM 的發行版中 YUM 的強大替代品。 DNF 旨在提高速度、記憶體效率並改善依賴項解析,已成為現代 RPM 管理的首選解決方案。
DNF 的命令結構與 APT 類似:
sudo dnf install package-name

對於系統升級,命令很簡單:
sudo dnf upgrade
DNF 還提供其他功能,例如交易歷史記錄和回滾變更的功能。其模組化儲存庫尤其實用,允許使用者在不影響系統穩定性的情況下選擇不同的軟體版本。 DNF 的增量 RPM 功能透過在更新期間僅下載更改的部分來提高效率,從而優化了時間和頻寬。
Pacman(Arch Linux)
Pacman 是 Arch Linux 及其衍生版本(包括 Manjaro)的軟體套件管理器。 Pacman 專注於速度和極簡主義,旨在支援 Arch 的滾動發布模式,提供持續的軟體更新。
Pacman 設計簡潔,使用清晰的指令:
sudo pacman -S neofetch

對於完整系統更新,只需執行:
sudo pacman -Syu
Pacman 簡潔明了,專注於性能,沒有多餘的功能。.pkg.tar.zst
它利用壓縮檔案來提升下載速度,並結合 Arch 使用者倉庫 (AUR),允許存取各種軟體包,包括許多社群開發的工具。 AUR 工具(例如 yay 和 paru)不僅擴展了 Pacman 的功能,還顯著提升了使用者體驗。
APT、DNF 和 Pacman 的比較
雖然 APT、DNF 和 Pacman 的核心功能相同——安裝、更新和卸載軟體,但它們在效能上卻有顯著差異。 Pacman 通常以其安裝和升級的速度而著稱,尤其是在 Arch 的持續更新環境中。它使用壓縮包,從而提高了速度和儲存效率。
DNF 取得了顯著的進步,通常比舊版本更快,儘管在涉及批量更新和複雜依賴關係的複雜場景中它仍然比 APT 慢。
APT 在使用者可預測性和穩定性方面表現出色,有效地平衡了速度、詳盡的文件和豐富的軟體倉庫存取。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使用發行版提供的軟體套件管理器將輕鬆獲得出色的使用體驗。
探索其他值得注意的套件管理器
Linux 生態系統中除了 APT、DNF 和 Pacman 之外,還有豐富的軟體套件管理器。每個發行版都可能推出自己的工具,以滿足獨特的需求:
Zypper(openSUSE)
Zypper 是 openSUSE 和 SUSE Linux Enterprise 的軟體套件管理器,它處理 RPM 軟體包並提供附加功能。它支援透過「模式」一次安裝整個軟體組,從而簡化批量安裝。例如:
zypper install -t pattern web-server
借助內建的 Btrfs 快照,Zypper 還允許在安裝過程中出現問題時快速回滾。
APK(Alpine Linux)
Alpine Linux 採用 APK 作為其高效能、輕量級的軟體套件管理器,尤其適合 Docker 環境。其簡潔性體現在其極簡的命令結構中:
apk add package
APK 非常適合那些對大小和速度有嚴格限制的系統。
Portage(Gentoo)
Gentoo 的 Portage 系統與眾不同,它是一個基於原始碼的軟體包管理器。它不使用預先編譯的二進位文件,而是下載原始程式碼並在您的機器上進行編譯,並根據您的硬體進行自訂。安裝使用emerge
指令,使用者可以使用 USE 標誌調整建置。雖然它提供了無與倫比的客製化能力,但編譯軟體可能非常耗時。
XBPS、Nix 與 Guix
軟體套件管理器領域新增了適用於 Void Linux 的 XBPS(X 二進位軟體包系統)、適用於 NixOS 的 Nix 以及適用於 GNU Guix 系統的 Guix。 XBPS 提供了一個輕量級的管理器,可同時支援二進位和原始碼建置。
Nix 採用獨特的設計,將套件視為獨立的實體,從而支援相同應用程式的多個並發版本。該框架支援輕鬆回滾,並因其可重複性而廣受好評。
同樣,Guix 以 Nix 的原則為基礎,利用 Scheme 強調自由、透明和可重複性。它支援獨特的用戶環境以及聲明式系統管理,吸引了那些對功能獨特且開源的生態系統感興趣的用戶。
套件管理器的圖形集成
許多 Linux 發行版意識到並非所有使用者都喜歡命令列,因此為其軟體包管理器開發了圖形介面。這些 GUI 提供了類似應用程式商店的美感,使用者只需點擊即可瀏覽、查看螢幕截圖和安裝軟體,而底層 CLI 則負責管理這些操作。

在基於 Debian 的系統中,APT 通常與軟體中心配對使用,以提供使用者友善的體驗。對於更高級的功能,Synaptic 仍然是一個選項,它允許查看依賴項和版本的詳細視圖。
Fedora 繼續增強其 GNOME 軟體介面,並計劃整合 DNF5,以實現 GUI 和 CLI 環境之間更緊密的合作。
KDE 的Discover提供跨多個後端的兼容性,包括 RPM 和 Flatpak,而基於 Arch 的發行版則利用 PAMAC 來管理 AUR、Flatpak、Snap 和 AppStream 資源。

openSUSE 將 Zypper 與 YaST 集成,增強了系統配置和軟體管理。雖然小型發行版或小眾發行版可能提供 GUI,但其功能和相容性可能存在很大差異。
這些圖形介面為使用者提供了更友善的體驗,儘管它們在有效管理更新或解決衝突方面可能不如 CLI 效能。對於需要精確度的使用者來說,終端仍然是最透明、最精確的選擇。
軟體安裝的替代方法
雖然 Linux 發行版的預設軟體套件管理器方便了軟體安裝,但也出現了一些替代方法。 Flatpak、Snap 和 AppImage 等通用格式旨在跨各種發行版運行,因為它們打包了自己的依賴項,並在註重安全的沙盒中運行。

此外,使用者可以選擇從原始碼編譯軟體作為手動安裝方法,增強對其軟體環境的控制。
結論:選擇正確的套件管理器
最終,最好的 Linux 軟體包管理器是與你偏好的發行版相匹配的。每個軟體套件管理器都體現了其各自發行版的理念,提供了強大而高效的軟體管理工具。如果你還在猶豫選擇哪個 Linux 發行版,可以考慮閱讀本指南以獲得更多見解。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