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18A製程「冒險生產」:晶圓代工部門準備大舉反攻

英特爾18A製程「冒險生產」:晶圓代工部門準備大舉反攻

英特爾為科技愛好者帶來了令人興奮的消息:其下一代 18A 製造流程已正式進入「風險生產」階段。這一重要里程碑顯示全面生產即將到來,引發整個產業的期待。

英特爾 18A 製程即將在 Panther Lake SoC 及其他產品中集成

雖然英特爾晶片代工近年來面臨挑戰、成長乏力,但18A節點的推出為其復興帶來了新的希望。在日前舉行的英特爾願景2025發表會上,該公司確認18A製程將進入風險生產,預計在年底前實現量產。這一進展對於該公司及其利益相關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可喜的消息。

對於那些不熟悉該術語的人來說,「風險生產」是指大規模生產之前的關鍵階段。在此階段,英特爾進行小規模生產運行,以評估新製程的可製造性和性能。此步驟對於識別潛在的生產缺陷至關重要,最終指導公司微調成品率和整體效率。一旦這些參數得到確認,英特爾就可以自信地進行大規模生產。

透過這項最新聲明,顯然英特爾對於克服與 18A 工藝相關的先前障礙抱持樂觀態度。首批採用這項尖端技術的產品很可能是 Panther Lake 系統單晶片 (SoC),預計將於 2026 年上市。這個時間表將更清楚地展示 18A 工藝的真正有效性,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令人關注的令人興奮的發展。

英特爾18A晶圓

英特爾的 18A 技術一直是科技界反覆討論的話題,鑑於周圍的興奮之情,現在是進行仔細研究的好時機。 18A 製程的突出創新之一是背面電源傳輸網路 (BSPDN) 的實現。此方法透過將電源分配重新定位到晶圓背面來提高電力傳輸效率。值得注意的是,18A 技術的高密度變體實現了顯著的 38.1 Mb/mm² 的宏位密度。因此,18A製造流程的前景非常光明。

來源和圖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