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龍與地下城》的世界為新手提供了多個切入點,但許多人認為《博德之門 3》是最有效的。與其他流行文化代表作品(例如《怪奇物語》和《關鍵角色》)不同,這些作品從遠處探索 RPG 景觀,而《BG3》則深深植根於費倫的傳說中——這是 D&D 特有的廣闊背景。這種聯繫,加上當前遊戲人氣的飆升,推動了《博德之門 3》成為 2023 年年度遊戲,吸引了一群渴望進入桌上角色扮演遊戲世界的新玩家。
《博德之門 3》以獨特的方式吸引了資深 D&D 玩家,尤其是那些長期擔任地下城主但很少有機會扮演不同角色和職業的玩家。遊戲充分利用了 D&D 的豐富傳說,展現了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其中充滿了古怪而多面的人物。儘管它啟發了人們創造出所謂的“馬特·默瑟效應”,但合作遊戲玩法有效地反映了真實的 D&D 體驗,培養了玩家對傳說的真正欣賞,而其他改編作品很少能做到這一點。
BG3 如何凸顯 D&D 傳說的複雜性
避免重新起草脫節的故事





D&D 的世界一直傾向於包含所有可以想像的元素,這導致傳說有時感覺不連貫。相較之下,《博德之門 3》採用了精心設計的三幕劇形式,在保持敘事吸引力的同時,也聚焦了費倫的魅力。遊戲深入探討了奪心魔與吉斯人之間的獨特衝突,呈現出了豐富多樣且充滿陰謀的故事。這種專注的敘事方式確保了《博德之門 3》優先考慮 D&D 宇宙的固有深度,避開較為籠統的面向。
有趣的是,儘管我從 2018 年就開始玩這款桌上角色扮演遊戲,但這款遊戲卻讓我第一次真正欣賞了 D&D 的傳說。我的經驗主要圍繞著自製作品,這使我更多地從機制的角度而不是廣闊的敘事世界的角度來看待 D&D。
自製材料通常指的是玩家製作的設置,而不是來自出版商的官方內容。這種藝術自由常常會模糊 D&D 所設立的官方場景(例如費倫)的清晰度。在 BG3 之前,我認為 D&D 更像是一個充滿規則和奇幻生物的遊戲,而不是一個細緻、身臨其境的世界。雖然《關鍵角色》和《怪奇物語》等電視劇提到了奪心魔等標誌性實體,但它們並沒有讓觀眾沉浸在費倫複雜而多層次的傳說中,而是經常引導玩家參與成熟的自製環境。
忠於吉斯和卓爾
確保通用表示的深度

在當今的遊戲領域,D&D 已經開始理順其自然一些定義機制,優先考慮包容性和遊戲平衡性,但卻冒著過度簡化其傳說的風險。《博德之門 3》忠實地還原了吉斯和卓爾精靈的敘事,透過萊澤爾和明薩拉等角色展現了他們嚴肅而複雜的社會。遊戲並沒有將這些種族簡化為典型的惡棍,而是賦予了他們豐富的複雜性,使他們變得有趣和相關性,從而在不犧牲深度的情況下促進了包容性。
將這些角色同質化的誘惑可能會導致一種剝奪吉斯和卓爾文化獨特性的敘事。然而,透過忠於費倫複雜的傳說,拉瑞安工作室成功地將這些文化呈現為多面而神秘的,激勵像塔夫這樣的玩家與萊澤爾和明薩拉這樣的角色建立有意義的聯繫。
萊澤爾代表著一個吉斯洋基人——一個致力於從奪心魔手中解放出來的派系——她的歷史與根深蒂固的文化衝突息息相關。這樣的說法引起了我個人的共鳴,特別是對於像我這樣經常解釋不同文化的人來說,因為我的背景根植於與西方理想截然不同的思維方式。這種相關性激發了人們對吉斯和卓爾精靈以及他們在與強大的奪心魔的持續戰爭中所扮演的複雜角色的好奇心。
BG3 啟發了我探索《斯特拉德的詛咒》
杜爾格揭露了費倫故事的黑暗面

雖然我對 D&D 傳說的新迷戀源於吉斯和卓爾,但我的沉浸式旅程是從 BG3 中的 Dark Urge 遊戲開始的,揭示了故事中更殘酷的一面。我一直覺得 D&D 的世界很異想天開,而Durge 卻透過與 Bhaal 的激烈鬥爭囊括了幻想中的黑暗元素。 BG3 所展現的複雜性遠遠超出了龍與地下城電影《盜賊中的榮譽》中所表現的簡單而輕鬆的表現。
儘管《龍與地下城》電影提供了娛樂,但它並沒有傳達我所欣賞的傳說的深度。《博德之門 3》鼓勵玩家探索細緻的人物和充滿活力的文化,這些都是我在幻想場景中非常重視的元素。這部電影的平淡表現與《博德之謎3》的持續成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儘管它在發布一年多後通過第 8 補丁等持續更新而蓬勃發展。這次經歷徹底改變了我的觀點,讓我能夠將費倫與托爾金的阿爾達等傳奇幻想世界以及《上古捲軸》中豐富的傳說世界相提並論。
這種觀點的轉變最終促使我加入了「斯特拉德的詛咒」活動,渴望重新體驗 BG3 的「黑暗衝動」故事情節中同時出現的黑暗與吸引力。雖然我試圖管理自己的期望以避免“馬特·默瑟效應”,但《博德之門 3》重新點燃了我對費倫和更廣泛的 D&D 體驗的熱情,並以其他人很少能做到的方式為 TTRPG 社區做出了積極貢獻。有趣的是,拉瑞安工作室沒有推出續集,這對包括我在內的許多人來說是一個明顯的失望。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