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 《進擊的巨人》巧妙地重新定義了英雄和惡棍的原型,創造了一個微妙的景觀,善與惡的區別變得越來越模糊。
- 該劇在人物發展方面表現出色,以有嚴重缺陷但又相關的個人為特色,推動了敘事的發展。
- 隨著情節的展開,它質疑傳統的英雄主義,深入探討犧牲、道德和人性的複雜性等重要主題。
目錄
《進擊的巨人》的結局讓粉絲們感到震驚,有時甚至感到困惑。許多觀眾發現自己回到了前幾集,以理解諫山創所編織的錯綜複雜的層次和伏筆。該系列的結局鞏固了其作為動漫標誌的遺產,影響了英雄主義敘事的看法。
即使我們正在努力解決複雜的結局,《進擊的巨人》顯然也預示著動畫故事講述方式的關鍵轉變。它重塑了我們對英雄和惡棍的理解,特別是艾倫·耶格爾這個角色的縮影,他從英雄到反英雄,最終到惡棍的演變挑戰了「英雄」定義的本質。
警告:本文包含大量《進擊的巨人》劇透。如果您尚未完成該系列,請謹慎行事。
進擊的巨人如何重新定義動漫中的英雄和反派
我們完全沒有預見那個人的到來
在敘事中,艾倫·耶格爾體現了反抗泰坦暴政爭取自由的鬥爭。人類已經撤退到巨大的圍牆後面,以保護自己免受這些可怕的威脅。當其中一個障礙被摧毀時,故事發生了黑暗的轉折,給艾倫帶來了毀滅性的損失,包括他母親的去世。
「每次我閉上眼睛,我都會看到那些我無法拯救的人的臉。每次我打開它們,我都會看到這個世界充滿了絕望。 ——艾倫·耶格爾
這場悲劇發生後,艾倫致力於消滅泰坦,並發誓要對這些對人類的威脅進行報復。
艾倫失去了人性
加入調查軍團後,艾倫在一次突圍中被泰坦吞噬,面對可怕的命運。在這個生物體內,艾倫的潛在能力被喚醒,將他變成了泰坦變形者。最初被判死刑的軍方選擇利用艾倫的力量來謀取利益。
然而,這個決定迫使艾倫努力應對自己的身份,因為他成為了他所鄙視的力量的工具。當他目睹未來的一瞥打破了他先前的信念,並促使他的行為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時,他的經歷進一步加劇。
在馬利篇中,艾倫揭開了他的世界的令人毛骨悚然的真相,以及他家庭地下室中所包含的真相。他最終決定,為了解放艾爾迪亞人,他必須訴諸隆隆聲,這是一種世界末日般的行為,涉及在全球釋放巨大的泰坦。
「我討厭這個世界。我討厭裡面的人。但是……我永遠不會停止戰鬥。我永遠不會停止,直到我摧毀這個奪走我一切的世界。 ——艾倫·耶格爾
艾倫對朋友的保護本能凸顯了他所做的激進決定。面對世界對艾爾迪亞人的敵意,艾倫得出結論,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消滅天堂島以外的所有人。這讓觀眾思考他到底是英雄救世主,還是被判處大規模毀滅的惡棍。
馬利的觀點
相反,敘事向我們介紹了馬利,法爾科和加比等角色首先作為對手出現。隨著故事情節的進展,觀眾見證了馬利人對艾爾迪亞人的敵意植根於艾爾迪亞人對他們造成的暴力和損失的悲慘歷史。加比保衛家園的決心反映了艾倫早期的動機。
「我才不關心天堂的人呢!我只是想保護馬利和我愛的所有人! ——加比·布勞恩
隨著真相的層層展開,觀眾發現自己越來越難以與艾爾迪亞-馬利衝突中的任何一方結盟。雖然艾爾迪亞人過去所施加的暴力證明了一定程度的怨恨是合理的,但馬利的極端仇恨引發了人們對復仇週期的質疑。
不是典型的英雄
隨著劇情的展開,善與惡的二分法變得越來越模糊。諫山創巧妙地透過闡述人物的缺陷和複雜性來挑戰觀眾的傳統觀念。
萊納、安妮和貝托特等角色的引入鼓勵觀眾一開始就信任他們,結果他們才揭露了自己作為背叛天堂島的泰坦變形者的真實角色。這種敘事的轉折強調了貫穿該系列的不信任主題。與此同時,三笠和阿明等朋友卻無能為力,艾倫則在與日益沉重的負擔作鬥爭。
“事實是,世界是一個充滿痛苦和磨難的無盡循環,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其中扮演自己的角色。” ——賴納‧布勞恩
阿明一開始是團隊中看似軟弱的成員,他面臨道德困境,最終需要為他認為更大的利益做出犧牲。同時,三笠被迫在她對艾倫的親和力和人類的未來之間做出選擇,這加劇了故事的情感風險。
諫山的角色發展挑戰了典型的少年比喻,表明在戰爭結束後,沒有任何角色可以簡單地定義為英雄或惡棍。《進擊的巨人》透過提供迫使觀眾面對人類衝突中固有的道德複雜性的敘事,成功地徹底改變了動漫格局。
該劇令人信服地說明,在戰爭的悲慘故事中,所有角色都是有缺陷的人,在巨大的痛苦中掙扎著駕馭自己的命運。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