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蒂芬史匹柏的《辛德勒名單》因其對大屠殺生動且毫不畏懼的描述而受到稱讚,它記錄了奧斯卡辛德勒和他所拯救的猶太人的真實故事。最初,德國工廠老闆辛德勒將 1939 年克拉科夫猶太社區的隔離視為一個有利可圖的商機。然而,在目睹了黨衛軍士兵對猶太人犯下的暴行後,他發生了深刻的轉變,從而引發了電影史上對人類歷史上黑暗篇章最具影響力的審視之一。
《辛德勒名單》上映三十多年來,一直是史上票房最高的大屠殺電影,並一直被評為描繪這段悲慘時期最引人注目的電影之一。其真實而又平易近人的描繪無疑提高了社會對納粹對猶太人造成的苦難的認識。然而,歷史學家和大屠殺倖存者都對其歷史準確性提出了質疑。正如許多以歷史事件為背景的影片一樣,影片在敘事上具有強烈的戲劇性,因此需要區分事實與虛構。
10 背後的真相:紅衣女孩
歷史上真實人物



本片最令人心酸的場景之一是克拉科夫猶太區被毀時的混亂場景,無數猶太人被納粹士兵圍捕。一位身穿紅色外套的年輕女孩在黑白圖像的海洋中顯得格外突出,象徵著在全世界面前對無辜者的屠殺。史匹柏選擇採用這一視覺元素強調了大屠殺的恐怖現實。
這個角色不僅僅是虛構的;她從真實事件中汲取靈感。作家托馬斯·肯尼利透過倖存家人的敘述了解到了一個身穿紅衣的小女孩,因此他將這個標誌性的細節寫進了小說《辛德勒的方舟》,而這部小說也成為史匹柏電影的基礎。有消息稱,這名女孩可能被確認為 Genya Gittel Chill,她在克拉科夫猶太區清理期間去世前因戴著紅帽子而出名;也可能是 Roma Ligocka,她聲稱在觀看影片時認出了自己就是這名女孩。
9 虛構作品:《辛德勒目睹猶太區的毀滅》
缺乏證據顯示他曾經到過

與電影的描述相反,奧斯卡·辛德勒並沒有從拉索塔山頂觀察到克拉科夫猶太區被毀的情況。歷史學家戴維·M·克羅 (David M. Crowe) 聲稱他已經意識到即將發生的災難,因此並沒有措手不及。此外,沒有證據表明辛德勒在 1943 年 3 月 13 日和 14 日(即猶太人區全面清理期間)的關鍵日子裡曾到過這個地方。這種藝術創作反映了電影為了達到戲劇效果而放大某些元素的傾向。
8 真相:辛德勒為他的工人建立了一個營地
改善勞工的生活條件

影片精確地描繪了奧斯卡·辛德勒在自己的工廠內設立分營地以安置猶太工人的場景。這項決定雖然以提高生產力為幌子提出,但實際上卻是出於對他們福祉的真正擔憂,因為他們每天都要忍受從普拉紹夫集中營到其他地點的危險通勤。
倖存者雷娜·芬德 (Rena Finder) 強調了普拉紹夫的惡劣條件,那裡的疾病常常導致被處決。相較之下,在辛德勒的集中營裡,囚犯們獲得了適當的營養和家庭凝聚力,而且沒有遭受黨衛軍警衛的同樣殘酷虐待。芬德回憶說,雖然她身患肺炎,但她還是設法在辛德勒的集中營接受了治療——這與她在普拉紹夫的經歷形成了鮮明對比,在那裡她差點喪命。
7 虛假陳述:辛德勒因不作為而感到愧疚
他的自我認知的真實性

影片以一個感人的場景結束,辛德勒哀嘆自己本可以拯救更多的生命,但這一幕並沒有歷史證據支持。在他的一生中,真正的辛德勒對自己作為救世主的角色感到非常自豪,並經常誇大他的貢獻,同時淡化其他相關人員的敘述。這體現在他向員工發表的告別演講中,他在演講中列舉了自己為員工所做的「無數次個人幹預」。
這樣的斷言使得辛德勒被人們視為英雄;然而,他更關注的是自己的榮譽,而不是他無法拯救的生命。
6 真相:阿蒙哥德的殘暴
以暴力為消遣

拉爾夫費因斯 (Ralph Fiennes) 的電影中描述了阿蒙哥特 (Amon Göth) 實施的許多令人不安的行為,這些行為都是基於真實事件。哥德因大規模謀殺和酷刑被判有罪,並於 1946 年被處決。這種描述雖然準確,但可以說淡化了他的恐怖行為的程度,因為某些事件被省略了以保持更廣泛的觀眾接受度。
5. 錯誤:哥德對他的猶太女僕的吸引力
反猶太主義影響他的判斷

然而,影片錯誤地描繪了哥德對他的女僕海倫赫希 (Helen Hirsch) 的吸引力。儘管他殘酷地虐待了她,但沒有證據表明他對她有任何愛慕傾向。片中出現了赫希的身影,但沒有出現她的女傭同伴海倫喬納斯羅森茨威格。
喬納斯-羅森茨威格後來表示,哥德的極端反猶太主義使他對猶太女性沒有任何吸引力。在她對他的回憶中,沒有表現出任何愛慕之情,這證實了影片在刻畫他時確實有所改變。
4 真相:被送往奧斯威辛-比克瑙的女性
復工前檢查

片中,奧斯卡辛德勒 (Oskar Schindler) 設法確保了布倫利茨工廠部分勞動力的未來後,女工們被送往奧斯維辛-比克瑙,這意味著必死的命運。事實上,這些婦女是被送到那裡接受黨衛軍的“檢查”,以驗證她們是否適合工作,而不是被消滅。
雖然那些被認為不合格的人的命運可能很悲慘,但大多數人還是通過了檢查,而不需要辛德勒的巨額賄賂,這對電影更戲劇性的敘事提出了挑戰。
3. 誤導:名單上有1100個名字
澄清拯救生命的數量
《辛德勒名單》中一個雖小卻很重要的錯誤是對獲救工人總數的混淆。在影片的結尾,會計師伊扎克·斯特恩告訴辛德勒,「因為你,有 1, 100 人活了下來。」雖然這個數字指的是戰爭結束時存活下來的總人數,但只有 1, 000 人是透過官方名單獲救的——700 名男性和 300 名女性。
此外,大約有 1, 200 名猶太人被辛德勒拯救,但有 98 人並非透過名單本身獲救,而是逃跑了或從其他集中營轉移了。不斷提到 1, 100 人會誤導觀眾了解辛德勒挑選過程的真實性質。
2 事實:工人們認可辛德勒的努力
請求戰後支持

《辛德勒名單》中所記載的寫給辛德勒的一封情真意切的信,是一份真實的歷史文獻。這篇文章的作者——他的猶太工人——對他在戰爭動亂期間營救他們和其他猶太難民的努力表示深切的謝意。
信的最後誠摯地請求各方給予支持,因為辛德勒為了他們的安全犧牲了自己的財產,以「建立新的生活」。但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工人都簽署了該協議。只有少數人,例如斯特恩、希爾夫斯坦博士和哈伊姆·薩爾彼得,完成了這份至關重要的文件。
1. 誤解一:辛德勒親自訂定了名單
他人在清單創建過程中的監督

與電影所給人的印象相反,奧斯卡·辛德勒並沒有親自編制布倫利茨工廠的工人名單。這關鍵的不準確性大大改變了他作為唯一救世主的形象。雖然電影暗示辛德勒是名單的作者,但事實上,他在那段時間因賄賂納粹官員而被監禁,而他的猶太監工馬塞爾·戈德堡則負責挑選名單。實際名單是由與集中營有關的另一位猶太人物米特克·彭珀 (Mietek Pemper) 精心起草的。
在這個關鍵過程中,排除戈德堡和彭珀的作用,會讓辛德勒的貢獻顯得更加英勇,最終塑造了他不朽的遺產。
為了進一步了解和了解歷史背景,我們使用了以下來源:尋找墳墓;波蘭門;福布斯;時間;亞德瓦謝姆;美國大屠殺紀念博物館;棕櫚灘郵報;歷史網站;奧斯威辛.dk;衛報;電訊報。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