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作者沒有持有任何參考股票的部位。
中芯國際面臨的挑戰
中國領先的半導體製造商中芯國際(SMIC)在與產業巨頭台積電(台積電)競爭時面臨巨大的挑戰。然而,對沖基金巨頭黃國輝對中芯國際的前景持樂觀態度,暗示其最終可能縮小與台積電巨大市值的差距。
過去 3 年表現優於約 97% 同行的對沖基金經理對中國半導體公司中芯國際 (SMIC) 做出了非常大膽的預測/預測。想想台積電。
股票是他們持有的最多股票之一。這是電話。pic.twitter.com/LKg9igbYEh
— 大衛‧英格爾斯 (@DavidInglesTV) 2025 年 1 月 7 日
支持黃先生對中芯國際持正面態度的因素
在與彭博電視台的深入討論中,APS資產管理公司創辦人兼聯合首席投資長黃先生闡述了可以為中芯國際發展鋪路的令人信服的理由。他承認市場估值有鮮明對比——台積電約為 1 兆美元,中芯國際約為 500 億美元——但強調中芯國際有潛力達到同等地位。
中芯國際的主要優勢
- 強大的投資能力: Wong 觀察到,晶片製造嚴重依賴資本支出 (CapEx),每個代工廠的資本支出通常超過 100 億美元。他相信中芯國際不僅可以獲得這筆資金,也得到中國政府的支持。
- 豐富的工程人才:黃在強調中國的教育實力時提到,每年有 500 萬名工程畢業生,這表明擁有強大的人才庫來支持中芯國際的雄心壯志。
- 廣泛的國內市場:黃指出,中芯國際受益於中國龐大的國內市場,這減少了滲透西方市場以擴大業務的需求。
- 追求技術獨立:雖然他認識到目前由於無法使用 ASML 的 EUV 光刻機而存在的局限性,但 Wong 表示,中國實體開發本土解決方案可能會極大地改變競爭格局。
長期前景和當前障礙
黃承認,他對中芯國際實現這一里程碑的預測不是立竿見影的,而是依賴更長期的視野。然而,挑戰比比皆是,特別是最近的報告表明,由於美國嚴格的出口管制,中芯國際至少要到 2026 年才能超越老化的 7 奈米生產節點。
技術創新與競爭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台積電不斷創新,最近與 NVIDIA 的合作就證明了這一點,並開發了基於光子學的實驗性晶片原型。這項新技術利用矽光子學,利用紅外光譜中的光進行資料傳輸,從而與傳統半導體架構相比,顯著增加了頻寬,同時消耗了相當少的功耗。這項進展顯示了克服摩爾定律限制的巨大潛力。
中國在矽光子領域的反擊
中國並沒有坐以待斃。該國已開始探索矽光子學作為技術獨立的手段。 JFS實驗室最近報告了一些突破,包括成功地將雷射源與矽基晶片集成,標誌著中國光電領域的進步。
隨著這些事態的發展,金融界和行業利益相關者將密切關注黃先生對中芯國際的樂觀論點是否在不斷發展的半導體技術格局中成為現實。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