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記憶邊緣:法國日式角色扮演遊戲的新篇章
對許多玩家來說,《Clair Obscur: Expedition 33》或許標誌著他們首次接觸到非日本工作室開發的日式角色扮演遊戲。然而,Sandfall Interactive 的這款作品並非法國首款此類遊戲。 Midgar Studio以其上一部作品《Edge of Eternity》而聞名,並一直在創作令人愉悅的開放世界日式角色扮演遊戲,其靈感源自《最終幻想》和《異度裝甲》等經典系列。
《永恆邊緣》為玩家呈現了廣闊的世界,並輔以策略性的回合製戰鬥系統,標誌著獨立日式角色扮演遊戲的里程碑。隨著團隊即將推出新作《記憶邊緣》,粉絲們可以期待全新的體驗,並吸引新的受眾。
Gamescom 初印象
在2025年科隆遊戲展期間,我有幸體驗了《記憶邊緣》(Edge of Memories)的預覽,並聆聽了米德加工作室(Midgar Studio)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傑瑞米·澤勒-莫里(Jérémy Zeler-Maury)的精彩見解。他的熱情與我2016年首次接觸《永恆邊緣》(Edge of Eternity)時他所展現的熱情如出一轍。當我操控角色艾琳(Eline,一位與神秘的腐蝕瘟疫作鬥爭的靈魂低語者)遊玩這款遊戲時,我不禁將這款遊戲與去年的《聖劍傳說》(Visions of Mana)進行了比較。

Zeler-Maury 證實,不少玩家也表達了類似的想法,把《Edge of Memories》誤認為是聖劍傳說系列新作。雖然這些相似之處可能會影響玩家的認知,但必須指出的是,《Edge of Memories》的開發時間遠早於《Visions of Mana》的發布。此外,儘管兩者擁有相同的活力四射的藝術風格,但 Midgar Studio 的新作似乎帶來了更深入、更引人入勝的戰鬥體驗。
遊戲動態
雖然我的遊戲時間有限,但試玩版有效地展示了創新的探索和穿越機制。玩家需要利用元素力量來解鎖路徑,這些路徑與輕量級平台跳躍挑戰無縫銜接。有趣的是,遊戲世界呈現出一種真實的規模感,讓我可以前往任何視覺上吸引人的區域,儘管最終版本中這可能會有所不同。
戰鬥是《記憶邊緣》真正與眾不同之處。與《聖劍傳說》相比,這款遊戲的玩法更具活力。玩家可以進行各種組合技,並快速切換技能,創造出獨特的動作導向體驗,讓人聯想到《尼爾:機械紀元》。當我面對一個極具挑戰性的Boss時,紅色圓圈標記的區域攻擊效果也讓我感受到戰鬥的流暢性。雖然我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徹底探索戰鬥系統,但即使對遊戲機制沒有深入理解,操控艾琳也依然流暢且引人入勝。
展望未來
Nacon收購 Midgar Studio 後,將於 2022 年發行這款遊戲,《記憶邊緣》預計將不設搶先體驗階段。該遊戲計劃於明年在 PC、PlayStation 5 和 Xbox Series X|S 上發布,人們對它的期望與日俱增。我熱切地等待著它的發布,好奇地想知道除了 Gamescom 上提供的精彩內容之外, 《記憶邊緣》還能帶來哪些更深層的體驗。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