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儘管《後窗》被公認為阿爾弗雷德·希區考克和詹姆斯·史都華最激動人心的作品之一,但實際上《奪魂索》才首次讓觀眾感受到希區考克敘事中強烈的心理張力。希區考克和史都華的合作在他們的四部電影中引人注目:《後窗》、《迷魂記》、《擒兇記》和《奪魂索》。儘管詹姆斯史都華的和藹可親的性格並不適合希區考克電影中較為黑暗的主題,但他的表演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後窗》通常被視為典型的懸疑電影,它錯綜複雜地編織了一個在一個公寓範圍內展開的謀殺謎團。這部電影由史都華和光彩奪目的葛蕾絲凱利聯袂主演,其創新的敘事方式贏得了評論界的一致好評,並成為電影史上的里程碑。然而,我們必須記住,就在幾年前,希區考克在《奪魂索》中運用了類似的敘事技巧。
繩索:與後窗形成的獨特對比

《奪魂索》和《後窗》都圍繞著謀殺這個主題展開,但在敘事結構上卻有很大差異。在《奪魂索》中,罪責問題從一開始就解決。觀眾立刻意識到布蘭登·肖(約翰·道爾飾演)和菲利普·摩根(法利·格蘭傑飾演)犯下的謀殺案。他們的動機源自於一種扭曲的慾望,想要測試人類生命的極限,並殺死了他們的同學大衛肯特利。
《後窗》中的緊張氣氛源自拉爾斯·托沃德妻子失蹤之謎,而《奪魂索》中的懸疑則源自於兇手在犯罪後立即舉行的聚會。受害者的缺席,加上客人們與受害者的聯繫,以及圍繞布蘭登本已緊張的精神狀態的日益增長的偏執,創造了一種不斷升級的緊張氛圍,讓觀眾一直處於緊張狀態,等待著岌岌可危的真相浮現。
創新電影技術:《奪魂索》的先例

《後窗》中的敘事限制與《奪魂索》中的限制相似,因為兩個故事都完全在公寓內展開。這種講故事的方法並不常用,因為如果沒有多樣化的場景,要保持觀眾的興趣會很困難。然而,這樣的背景所提供的親密感增強了兩部電影的懸念。在《後窗》中,當傑弗里斯注視著街對面不斷上演的戲劇性事件時,緊張氣氛逐漸升溫,而《奪魂索》則透過派對參與者之間不斷升級的衝突營造出懸念。
《奪魂索》的整個故事都在公寓範圍內展開,無需外部設置,從而可以不間斷地探索人物動態。隨著客人的到來,氣氛變得越來越緊張和猜疑,觀眾不禁想知道在日益增多的疑慮中,布蘭登和菲利普還能維持他們的偽裝多久。
《繩索:時間的掌控》:即時體驗
連續拍攝的錯覺
這兩部電影都因使用長鏡頭而受到稱讚,這種技術可以擴大觀眾的體驗。在《後窗》中,緩慢的節奏和拖沓的場景營造出一種明顯的焦慮感,模仿了主角自己的偷窺經歷。相反,《繩索》透過有效地創造單一連續鏡頭的幻覺,將這個概念更進一步。導演運用巧妙的過渡和淡入淡出技術將場景無縫連接起來,使電影情節順利展開。
與《後窗》中傑弗里斯打瞌睡時時間跨度跳躍不同, 《奪魂索》的時間跨度是實時展開的,強調了即時的、幽閉的緊張感。維持這種即時敘事所需的技巧——從鏡頭之間的無縫過渡到捕捉派對中不斷升級的戲劇性——展現了希區考克創新的講故事能力。《奪魂索》和《後窗》都展現了希區考克的天才,但前者對於即時敘事的堅持使其成為電影史上的獨特成就。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