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十年來,馬修·布羅德里克 (Matthew Broderick)在娛樂界建立了傑出的影響力。 20 世紀 80 年代初,他在《馬克斯杜根歸來》中扮演角色,開始了他的電影之旅。然而,他在《費里斯·布勒的休息日》(Ferris Bueller’s Day Off,1986)中令人難忘的表演俘獲了全球觀眾的心,並鞏固了他的明星地位。這部標誌性電影的預算僅為 500 萬美元,但票房收入高達 7,000 萬美元,並因其文化意義而受到美國國會圖書館的認可。布羅德里克繼續在《獅子王》(1994 年)、《哥吉拉》(1998 年)和《神探加吉特》 (1999 年)等電影中扮演重要角色,展現了他的多才多藝,同時也沉迷於他對戲劇的熱情,一路上贏得了兩項東尼獎。
雖然布羅德里克最受好評的大部分作品都可以追溯到 20 世紀,但他的職業生涯也在 21 世紀蓬勃發展。他在《製片人》 (2005)、《蜜蜂電影》 (2007) 和《絕望的故事》 (2008)等成功作品中擔任角色,此外還在各種電視節目中客串,包括在《大樓裡的謀殺案》中客串。儘管他的名氣巔峰出現在 80 年代和 90 年代,但最近的事態發展激起了人們對他的一部經典電影的興趣,暗示了現代翻拍的可能性——儘管這項努力最終未能實現。
《戰爭遊戲》差點進行現代翻拍
它將專注於新技術





在布羅德里克於 1983 年上映的突破性電影《戰爭遊戲》中,他飾演大衛萊特曼 (David Lightman),一位年輕的電腦高手,他的駭客行為無意中引發了潛在的核危機。這部廣受好評的電影以 1200 萬美元的製作成本獲得了 1.25 億美元的票房,並獲得了三項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儘管沒有任何獎項獲獎。除了在經濟上取得成功之外,《戰爭遊戲》還幫助大眾了解了在核戰恐懼不斷升級的時期如何進行電腦駭客攻擊。最近,這部電影被考慮翻拍,由以《可怕的老闆》而聞名的賽斯戈登執導。
由約翰·巴德姆 (John Badham) 執導,他因拍攝《不歸路》( Point of No Return,1993 年) 和《週六夜狂熱》( Saturday Night Fever ,1977 年)等經典作品而聞名,原版《戰爭遊戲》至今仍銘刻在電影史上。不幸的是,翻拍的希望落空了。在接受Collider採訪時,戈登透露該項目未能獲得關注。這部擬議的電影旨在討論震網病毒,這是一種對伊朗核計畫產生重大影響的電腦蠕蟲病毒。戈登強調,雖然主題仍然相關,但該項目從未找到所需的動力。
「當時是 Spyglass 的人在經營米高梅,我對震網病毒和整個網路恐怖世界以及事情的發展方向有自己的看法。我只是覺得他們當時沒有感覺到,所以它並沒有真正獲得所需的動力。我喜歡這個故事和方法,嘿,我必須說,它仍然有意義。就像幾年前發生在[沙蟲]身上的一切。太可怕了。我覺得未來四年將會發生一些與此非常相關的事情,因為 GRU 仍然完全有效。
我們對廢棄的戰爭遊戲電影的看法
這是正確的決定,但很少見

重製《戰爭遊戲》的概念將為當代網路威脅提供有趣的探索。然而,它不太可能複製原始電影引人注目的精髓。最初的上映發生在電腦革命的初期階段,這使得這部電影的駭客主題引人入勝且富有創新性。如今,隨著科技和網路戰敘事的過度飽和,現代的重述可能不會以同樣的方式引起共鳴。因此,在充滿期待的 2025 年電影翻拍的氛圍中,暫時不受影響似乎是謹慎的做法。
來源:對撞機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