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驚聲尖叫 7》概述:需要新的動機
- 為了避免冗餘,《驚聲尖叫 7》必須為鬼臉殺手引入一個獨特且引人入勝的動機。
- 一個流行的粉絲理論提出了一個模仿鬼臉的理論,從原始殺手斯圖和羅曼那裡汲取靈感。
- 斯圖和羅曼的潛在回歸可以透過探索西德尼和蓋爾這兩個角色所面臨的創傷來深化敘事。
身為恐怖片的長期愛好者,我認為《驚聲尖叫 7》必須優先為鬼臉建立一個引人注目的動機。該系列因重複使用類似的故事情節而經常受到批評。在最初的三部作品中,鬼臉對最後女孩西德尼普雷斯科特 (內芙坎貝爾飾) 的復仇是一個中心主題。同時,從《驚聲尖叫 4》到《驚聲尖叫 6》的電影焦點發生了變化,各種鬼臉殺手都專注於惡名昭彰。
隨著《驚聲尖叫 7》即將上映,我希望這部電影能為《鬼臉》帶來一個迷人而新鮮的主題。一個有趣的粉絲理論浮出水面,暗示與早期電影中的角色有聯繫,我覺得這特別令人興奮。
探索粉絲理論:鬼臉背後的動機

Reddit 用戶@LunarTules認為,Ghostface 的新化身可能從原始殺手 Stu Macher(馬修里沃德飾)和 Roman Bridger(斯科特福利飾)的行為中汲取靈感。他們詳細闡述:
「我們在這部電影中看到的鬼臉將不斷被暗示是斯圖和羅曼。就像,角色們完全將其視為受到鬼魂 Ghostface 攻擊一樣,這部電影會讓你不斷猜測。
該理論表明,可能存在模仿殺手,他們崇拜原始殺手的作案手法,並試圖在該系列的唯一倖存者身上複製他們臭名昭著的行為。這可能會導致這樣一種敘事,我們心愛的最後的女孩面臨著一個常見的比喻:最後的女孩經常隨著系列的進展而走向死亡,特別是在跳鯊魚之前。
讓斯圖和羅曼復活(無論是活著還是只是殺手想像出來的人物)的概念讓《驚聲尖叫 7》能夠向它的根源致敬。這不僅會製造一些幹擾,讓觀眾透過驚心動魄的轉折不斷猜測,也會讓回歸對粉絲來說很有意義。以這些過去的殺手為主角的倒敘可能會加深情感投入,迫使像 Sidney 和 Gale Weathers(柯特妮考克斯飾)這樣的關鍵人物面對他們的歷史創傷。





這個理論強調了西德尼·普雷斯科特作為中心人物的重要性。此外,《驚聲尖叫 7》可以對恐怖電影《最後的女孩》的演變提供巧妙的後設評論。先前已有六部作品對這類型進行了探討,這不禁讓人想問:《驚聲尖叫 7》能提供什麼新視角呢?角色之間的對話對比了各種標誌性的最後女孩——從《猛鬼街》中的南希·湯普森(希瑟·蘭根坎普飾)到即將上映的《準備好了沒》續集中的格蕾絲(薩瑪拉·維文飾)——可以為觀眾增添深度和參與度。
揭秘 Stu Macher 和 Roman Bridger 的動機

在 1996 年首映的《驚聲尖叫》電影中,斯圖·馬切爾 (Stu Macher) 和羅曼·布里傑 (Roman Bridger) 的主要動機都是對西德尼·普雷斯科特 (Sidney Prescott) 的仇恨。雖然斯圖與主謀比利·盧米斯 (斯基特·烏爾里奇飾) 一起參與其中,但很明顯他是聽從了比利的領導,而不是製定自己的計劃。相較之下,《驚聲尖叫 3》中出現的羅曼,則因為多年隱藏自己是西德尼同父異母兄弟的身份而尋求復仇。
《驚聲尖叫3》於25年前上映,具有一些懷舊意義,斯科特·弗利在接受《人物》雜誌的獨家採訪時表達了他對飾演羅曼的激動之情。他分享了為什麼直到拍攝開始他才知道自己的角色——鬼臉——的真實身份:
「我不知道自己是高興還是吃驚,但這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刻。我認為部分原因是身為演員掌握這類資訊會對你有幫助,而且我理解為什麼他們最初對我隱瞞了這些資訊。但這很令人興奮,是的。直到今天,我仍然會想,『嘿,你是《驚聲尖叫 3》中的兇手。我不知道。 “太酷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