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特爾最新入門級酷睿Ultra 200H處理器表現出色,尤其是在同等條件下的散熱管理方面表現出色。
性能對決:酷睿 Ultra 5 225H 對比 AMD 銳龍 AI 7 350
Arrow Lake 系列,尤其是其桌上型電腦版本,在遊戲領域一直難以與 AMD 的產品抗衡。然而,在筆記型電腦處理器方面,情況卻發生了轉變,尤其是配備了強大整合式顯示卡的機型。基於 Battlemage 架構的 Arrow Lake-H 處理器的整合式顯示卡表現出色,高階配置的 Arc 140T 和入門級型號(例如 Core Ultra 5 225H)的 Arc 130T 都展現出了令人讚嘆的遊戲效能。
憑藉更高的核心數量和混合架構,即使是入門級的 225H 也能與 AMD 的中低階解決方案(例如銳龍 AI 7 350)形成強勁競爭。 225H 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種筆記型電腦中,例如聯想 Ideapad Pro 5,它也有一款搭載銳龍 AI 7 350 的 AMD 版本,這是一款基於 Zen 5 架構的令人印象深刻的 8 核 16 線程 APU。最近,中國評測員「極客萬」透過各種綜合測試和遊戲測試對這些處理器進行了正面對比。


在大多數基準測試中,酷睿 Ultra 5 225H 和銳龍 AI 7 350 的成績相當。雖然酷睿 Ultra 5 225H 在某些基準測試中略勝一籌,但銳龍 AI 7 350 在其他基準測試中卻展現出強勁實力。例如,在 Cinebench R23 測試中,酷睿 Ultra 5 225H 在高功率場景(60-80W)下的表現優於 AMD 處理器,而銳龍 AI 7 350 在低功率場景(10-25W)下則表現更佳。整體而言,225H 的跑分比 AMD 處理器快 2.5%,遊戲效能表現幾乎相當。


225H 在散熱性能方面略佔優勢,在 Cinebench R23 測試中,峰值負載下溫度保持在 90 攝氏度以下,而銳龍 AI 7 350 則接近 100 攝氏度,導致筆記型電腦機箱內部產生更多熱量。這使得這兩款處理器成為預算型筆記型電腦的有力競爭者,但考慮到 225H 擁有更高的核心數量(即使其中大多數核心都被指定為高效核心),更詳細的多核心效能測試將大有裨益。

本分析比較了 14 核心 14 執行緒處理器與 AMD 的 8 核心 16 執行緒 APU。英特爾版本採用混合架構,不具備超線程技術,而銳龍 AI 7 350 則由四個 Zen 5 核心和四個 Zen 5c 核心組成,並配備同步多線程 (SMT)。最終,這兩款處理器都為經濟型筆記型電腦、迷你電腦和遊戲掌機帶來了光明的前景,儘管迄今為止,除了基於 Zen 5 架構的定製版銳龍 Z2 晶片外,很少有掌機製造商採用英特爾的這些型號。
有關這場對決的更多信息,請參閱原始來源:@realVictor_M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