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8 年,富有遠見的企業家 Chris Curry 和 Hermann Hauser 在劍橋創立了 Acorn Computers,這是一家不起眼的新創公司。他們很快就獲得了開發 BBC Micro 的合同,從而聲名鵲起。 BBC Micro 是英國政府倡導在每個教室配備電腦的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 Acorn Computers 認為這份合約是一項重大成就,但它最終引發了技術領域的變革。該公司採取了大膽的舉措,選擇創建自己的處理器,這對於這樣一家新興企業來說是一次了不起的飛躍。
ARM1誕生:小晶片,大志向
1980 年,工程師 Sophie Wilson 和 Steve Furber 接受了設計 32 位元處理器的挑戰。面對預算限制,他們堅持不懈,並於 1985 年推出了 ARM1,這款晶片僅採用了 3μm 製程製造的 25, 000 個電晶體。儘管體積小巧,但這款處理器在能源效率和性能方面表現出色——對於一家新興的英國半導體公司來說,這是一項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今天,ARM 自豪地慶祝其成立 40 週年,標誌著其在四十年間交付了第 2500 億塊晶片的非凡成就。
2025年4月是Arm架構誕生40週年。 Arm最初只是英國劍橋一個小角落裡的一個雄心勃勃的項目,如今已發展成為全球應用最廣泛的計算架構,為數十億設備提供支援——從感測器、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到汽車、資料中心等等。
Arm 架構的故事始於四十多年前,由一支擁有遠大願景的小團隊推動:讓所有人都能使用高效能、節能的運算。該架構以簡潔、優雅和節儉為基調,為高效、可擴展技術的新時代奠定了基礎。 」

諷刺的是,ARM 突破性的低功耗 CPU 設計並非源自於遠見,而是出於必要性。在早期,Acorn Computers 面臨財務限制,無法使用昂貴的陶瓷晶片封裝。因此,他們選擇了更便宜的塑膠包裝,這促使人們需要卓越的能源效率。此外,由於缺乏功率測量工具,解決方案過度設計,有意降低功耗以確保安全。
如今,ARM 的影響力在現代晶片設計中依然存在,其架構在聯發科即將推出的 Dimensity 9500 等新產品中佔據突出地位。展望未來,ARM 將繼續致力於創新,並渴望擴展到資料中心市場、人工智慧、邊緣運算和永續技術領域。當他們踏上旅程的下一章時,該公司強調未來的道路充滿了可能性。
欲了解更多信息,請訪問ARM 博客。
來源:WCCFTech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