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解釋蘋果如何透過向供應商施壓而不是將製造業務遷回美國來緩解川普時代的關稅

分析師解釋蘋果如何透過向供應商施壓而不是將製造業務遷回美國來緩解川普時代的關稅

上週出現了重大進展,美國總統川普的政府公佈了影響廣泛國家的新進口關稅政策。這些變化可能會為蘋果這家供應鏈嚴重依賴海外製造的科技巨頭帶來巨大挑戰。關稅有可能擾亂蘋果的定價策略,迫使它重新考慮如何保持其產品(包括最新 iPhone 機型)的價格實惠。著名產業分析師馬克古爾曼 (Mark Gurman) 提出了幾種蘋果可以採取的策略來有效應對這些進口關稅。

蘋果緩解關稅影響的策略

這些關稅的推出可能會導致進口商品成本大幅增加,這可能會迫使蘋果提高全線產品的價格,尤其是 iPhone 的價格。如同先前報導所詳述的,將製造業務遷回美國對於蘋果來說並不是一個可行的選擇,因為營運成本會高得多。關稅宣布後,蘋果股價大幅下跌近 10%,反映出投資人的擔憂。顯然,該公司在減輕潛在財務影響方面可選擇的選擇有限。

川普總統關稅實施細節

川普總統的關稅框架包括相當高的稅率,其中對來自中國、印度和越南等國的進口產品徵收 54% 的稅,對來自印度和越南等國的進口產品徵收 26% 的稅。政府的意圖很明確:迫使企業減少對進口商品的依賴,並強化本地製造業。然而,這項策略帶來了相當大的經濟挑戰,最終消費者可能會承受潛在價格上漲的衝擊。在這些變化中,彭博社的馬克古爾曼概述了蘋果可以實施的幾種方法,以減輕進口成本增加的負擔:

  • 鼓勵零件和製造合作夥伴提供更具競爭力的價格,這可能會降低蘋果的整體生產成本。
  • 蘋果內部承擔部分額外成本,讓蘋果公司和消費者分擔財務負擔。
  • 實施短期價格調整,同時評估關稅對其商業模式的長期影響。
  • 透過將生產擴展到其他國家來實現製造足跡多元化,從而避免完全轉向美國製造業。

蘋果的準備與未來展望

隨著貿易談判的進展,人們注意到中國仍未參與目前的談判,這促使蘋果重新評估對中國市場的嚴重依賴。保持銷售動能而不轉嫁大幅漲價至關重要;否則,價格上漲可能導致消費需求減少。據報道,目前蘋果正在囤積產品,以減輕預計將於 4 月 9 日開始徵收的關稅的影響,從而為公司提供暫時的緩衝,使其目前的定價能夠維持一段時間。我們將繼續關注此事態勢,並隨著事件進展向讀者通報任何新資訊。

來源和圖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