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 AMD 新一代 APU(例如 Strix、Sarlak、Kraken 和 Sound Wave)的詳細資訊已經曝光,讓我們深入了解紅隊對未來行動和桌面平台的計劃。
AMD下一代APU可能會大量採用Chiplet設計,聲波也被洩露
AMD 正在開發一系列適用於未來行動平台的 APU,這些平台也可能適用於桌上型電腦。最迫在眉睫的下一代產品線將是 Strix(或 Strix Point),它採用即將推出的 Zen 5 核心架構以及更新的 RDNA 3.5 架構,為圖形方面提供動力。
AMD Strix APU 將屬於Ryzen 8050 系列,並將提供名為 XDNA 2「Ryzen AI」的全新 NPU,將 AI 運算效能提高 3 倍(高達 48 TOPS)。這些 APU 預計將在 2024 年下半年取代目前的 Hawk Point APU「Ryzen 8040」系列。
繼 Strix Point 之後,明年的Kracken Point將採用相同的 Zen 5 核心和 RDNA 3.5 GPU。這些晶片先前設計為配備 RDNA 4 核心,但該計劃被放棄。目前的資訊表明,Kracken APU 將在 Zen 5 和 Zen 5C 版本中使用多達 8 個核心,並提供多達 8 個運算單元,因此我們正在尋找非常主流的晶片陣容。
現在,資訊中提到的最有趣的事情是 Sarlak 和 Strix 將具有不同的 IO 晶片配置,這表明了小晶片設計。 AMD 的 Strix APU 將有兩種配置,一種是具有多達 12 個 CPU 核心和 16 個 CU 的標準單片,另一種是提供多達 16 個 CPU 核心和 40 個 CU 的高級小晶片設計。有傳言稱 Sarlak 是高級 Strix 產品的內部代號,但從此處提供的資訊來看,情況似乎並非如此,因為它分別列出了 Strix 和 Sarlak IO 晶片。
最後,提到了Sound Wave,它可能是AMD 的下一代APU,基於先進的製程節點,採用Zen 6 和RDNA 5 等最新技術。人們對Sound Wave 知之甚少,但它列在Kracken 之後,這意味著我們可以預計 2026 年推出。
還應該注意的是,為每個 AMD APU 列出的製程節點技術並不準確,並且可能掩蓋其真實的製程技術。 Strix 在 A0 和 B0 步進中均列出。 AMD 的 Zen 4 核心架構很可能會在今年的 Computex 上亮相,因此我們將在短短幾個月內確定 APU 的未來。
AMD 銳龍行動 CPU:
CPU 系列名稱 | AMD聲波? | AMD 克拉坎點 | AMD 射程 | AMD Strix 點光環 | AMD Strix 點 | AMD 鷹點 | AMD 龍系列 | AMD鳳凰 | AMD 林布蘭 | AMD塞尚 | AMD雷諾阿 | AMD畢卡索 | AMD 烏鴉嶺 |
---|---|---|---|---|---|---|---|---|---|---|---|---|---|
家族品牌 | 待定 | AMD Ryzen 9040(H/U 系列) | AMD 銳龍 8055(HX 系列) | AMD 銳龍 8050(H 系列) | AMD Ryzen 8050(H/U 系列) | AMD Ryzen 8040(H/U 系列) | AMD Ryzen 7045(HX 系列) | AMD Ryzen 7040(H/U 系列) | AMD 銳龍 6000 AMD 銳龍 7035 |
AMD Ryzen 5000(H/U 系列) | AMD Ryzen 4000(H/U 系列) | AMD Ryzen 3000(H/U 系列) | AMD Ryzen 2000(H/U 系列) |
流程節點 | 待定 | 4奈米 | 5奈米 | 4奈米 | 4奈米 | 4奈米 | 5奈米 | 4奈米 | 6奈米 | 7奈米 | 7奈米 | 12奈米 | 14奈米 |
CPU核心架構 | 是6嗎? | 當時是 5 | 當時是 5 | 當時是5C | 禪5+禪5C | 禪4+禪4C | 當時是 4 | 當時是 4 | 那是3+ | 當時是 3 | 當時是 2 | 原來是+ | 當時是 1 |
CPU 核心/執行緒(最大) | 待定 | 8/16 | 16/32 | 16/32 | 12/24 | 8/16 | 16/32 | 8/16 | 8/16 | 8/16 | 8/16 | 4/8 | 4/8 |
L2 快取(最大) | 待定 | 待定 | 待定 | 待定 | 待定 | 4MB | 16MB | 4MB | 4MB | 4MB | 4MB | 2MB | 2MB |
L3 快取(最大) | 待定 | 32MB | 待定 | 64MB | 32MB | 16MB | 32MB | 16MB | 16MB | 16MB | 8MB | 4MB | 4MB |
最大 CPU 時鐘 | 待定 | 待定 | 待定 | 待定 | 待定 | 待定 | 5.4GHz | 5.2GHz | 5.0 GHz(銳龍 9 6980HX) | 4.80 GHz(銳龍 9 5980HX) | 4.3 GHz(銳龍 9 4900HS) | 4.0 GHz(銳龍 7 3750H) | 3.8 GHz(銳龍 7 2800H) |
GPU核心架構 | RDNA 5 iGPU? | RDNA 3+ 4nm iGPU | RDNA 3+ 4nm iGPU | RDNA 3+ 4nm iGPU | RDNA 3+ 4nm iGPU | RDNA 3 4nm iGPU | RDNA 2 6nm iGPU | RDNA 3 4nm iGPU | RDNA 2 6nm iGPU | Vega增強7nm | Vega增強7nm | 織女星14奈米 | 織女星14奈米 |
最大 GPU 核心數 | 待定 | 12 個 CU(786 核心) | 2 個 CU(128 核心) | 40 個 CU(2560 個核心) | 16 個 CU(1024 個核心) | 12 個 CU(786 核心) | 2 個 CU(128 核心) | 12 個 CU(786 核心) | 12 個 CU(786 核心) | 8 個 CU(512 核心) | 8 個 CU(512 核心) | 10 個 CU(640 核心) | 11 個 CU(704 核心) |
最大 GPU 時鐘 | 待定 | 待定 | 待定 | 待定 | 待定 | 2800兆赫 | 2200兆赫 | 2800兆赫 | 2400兆赫 | 2100兆赫 | 1750兆赫 | 1400兆赫 | 1300兆赫 |
TDP(cTDP 下降/上升) | 待定 | 15W-45W(65W cTDP) | 55W-75W(65W 熱設計功耗) | 25-125W | 15W-45W(65W cTDP) | 15W-45W(65W cTDP) | 55W-75W(65W 熱設計功耗) | 15W-45W(65W cTDP) | 15W-55W(65W 熱設計功耗) | 15W -54W(54W 熱設計功耗) | 15W-45W(65W cTDP) | 12-35W(35W cTDP) | 35W-45W(65W 熱設計功耗) |
發射 | 2026? | 2025 年? | 2024 年 2 小時? | 2024 年 2 小時? | 2024 年 2 小時 | 2024 年第一季 | 2023 年第一季 | 2023 年第二季度 | 2022 年第一季 | 2021 年第一季 | 2020年第二季度 | 2019年第一季 | 2018年第四季 |
新聞來源:gamma0burst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