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特爾正在考慮是否將其晶圓代工部門拆分為一個獨立實體。這種猶豫不決讓人想起了其主要競爭對手AMD的一個重要歷史教訓,AMD過去也曾面臨類似的困境。
近期事態表明,英特爾的代工業務受到當前經濟和政治情勢的嚴重影響。儘管一些董事會成員和股東表示支持可能的分拆,但據報道,執行長陳立武(Lip-Bu Tan)對此表示反對。這種內部不和為公司的未來發展方向帶來了不確定性。為了闡明這個困境,AMD轉型為無晶圓廠商業模式的經驗是一個值得借鏡的案例。
背景:AMD 向無晶圓廠模式的轉型
部門拆分通常受經濟情勢驅動,AMD 在 2008 年的困境就反映了這一點。當時,該公司的產品發布面臨嚴重延誤,尤其是在伺服器 CPU 產品線方面。四核心 Opteron 伺服器的延期導致股東價值大幅下降,而面向消費者的 Phenom 產品線也面臨類似的問題。
這些挫折嚴重損害了AMD的財務前景。相比之下,英特爾的業績表現強勁,AMD的處境岌岌可危。該公司多年來一直錄得巨額營運虧損,主要原因是半導體製造成本高昂,而半導體製造對其業務至關重要。到2008年,AMD的晶圓代工部門在先進製造流程方面舉步維艱,幾乎看不到任何改善的跡象。

面對市佔率下滑和持續虧損,AMD 做出了採用無晶圓廠模式的關鍵決策。這促成了「The Foundry Co.」的成立,該公司後來更名為 GlobalFoundries,並與阿布達比的穆巴達拉投資公司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這筆交易不僅為 AMD 提供了 7 億美元現金,還減輕了 11 億美元的債務,同時獲得了新公司 34% 的股份。
透過向無晶圓廠結構轉型,AMD 可以從當時正在取得重大突破的台灣台積電採購先進晶片,從而降低製造成本並增強競爭地位。
評估 AMD 的決策:這些教訓對英特爾有用嗎?
雖然 AMD 剝離格芯(GlobalFoundries)確實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例如格芯目前的估值大幅上升至約 160 億美元,但顯然,這一舉措讓 AMD 得以與台積電建立重要的合作夥伴關係。儘管一些評論人士強調 AMD 對台積電的依賴,但結果不言而喻——自轉型以來,AMD 生產了一些業界領先的處理器。
目前,英特爾可以從AMD的經驗中汲取重要的教訓。營運一家虧損嚴重的代工廠是不可持續的,會對產品品質和整體市場競爭力產生不利影響。透過考慮分拆,英特爾可以改善現金流,並專注於增強產品線,利用外部製造能力開發更先進的CPU和GPU。
報告顯示,英特爾晶圓代工部門到2024年可能虧損約130億美元,占公司市值的近10%。這些財務困境引發了人們對晶圓代工部門是否還能繼續作為英特爾主要業務部門的可行性的迫切質疑,尤其是在領導層對潛在分拆持有異議的情況下。
英特爾晶圓代工業務分拆:矛盾的觀點
是否剝離英特爾代工業務的問題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政治因素以及董事會成員之間的分歧。許多支持者認為,剝離英特爾代工業務有助於鞏固美國半導體聯盟,並提升國內製造能力。
相反,執行長陳立武似乎更重視晶圓代工廠的持續技術進步,尤其是在開發關鍵的18A製程方面。鑑於前任執行長帕特·基辛格領導下在研發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在這個關鍵時刻進行分拆可能會阻礙進展,削弱英特爾的競爭優勢。
為了擺脫財務困境,英特爾正在進行營運調整,包括大規模裁員和放棄前景不佳的項目。儘管公司內部出於股東利益的考量而推動分拆,但董事會仍面臨一個複雜的決定,這可能會從根本上影響公司的商業模式。

我認為,英特爾應該讓18A工藝完全成熟並融入其產品中。如果即將推出的Panther Lake和Clearwater Forest等產品能夠達到預期效果,代工部門的地位可能會有所提升。有報導稱,執行長陳志勇的目標是將18A工藝的良率控制在70%左右,以確保實現量產並獲利。這項合作的成功對英特爾至關重要,這將進一步鞏固其在半導體領域的關鍵地位。
鑑於近期策略轉變,英特爾因外部需求不足而選擇縮減其在先進製程節點的競爭,這可能有助於減輕未來的損失。因此,改進18A過程以與台積電的N2過程競爭成為當務之急,尤其是考慮到這代表著一種在政治和經濟支持下得到強化的國產解決方案。
雖然先前的討論暗示英特爾和台積電之間可能會達成合作協議,但這種合作關係可能缺乏長期可持續性。相反,英特爾必須專注於推進自身的晶片技術,尤其是在執行長陳文卓的領導下,這可能預示著在英特爾代工服務 (IFS) 的支持下,英特爾將迎來更加光明的未來。
因素 | 如果分拆發生 | 如果分拆不發生 |
---|---|---|
研發連續性 | 18A 製程進步可能會受到干擾;在 Gelsinger 的大量投資之後,可能會失去發展動力。 | 確保 18A 和 14A 的開發仍在英特爾內部進行,以促進與即將開展的項目的協同效應。 |
政治風險 | 與美國主導的財團的股東目標一致;加強國內製造業措施。 | 保留英特爾的戰略製造角色,但如果代工廠業績下滑,將面臨來自利害關係人的巨大壓力。 |
現金週轉 | 可以產生類似 AMD 分拆收益的即時資金。 | 缺乏即時現金資源;依賴削減成本的措施來提高流動性。 |
競爭地位 | 可能允許專注於類似於 AMD 的策略的產品設計,但代價是內部製造監督。 | 保留垂直整合結構,如果 18A 達到預期收益率,則可增強競爭潛力。 |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