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滿足國內人工智慧晶片產業的電力需求,中國正在推出大量電力激勵措施,主要針對華為和寒武紀等以「耗電」人工智慧晶片而聞名的公司。
中國的策略:為本土人工智慧晶片製造商提供電力補貼
在英偉達人工智慧晶片遭到全票否決(100%否決)後,中國人工智慧產業正大力發展本土替代方案。有報導指出,這些國產晶片因其低能效比而備受詬病。根據《金融時報》報道,國產晶片的能源效率比英偉達H2O人工智慧晶片低30%至50%,導致資料中心電力成本飆升。
甘肅、貴州、內蒙古等資料中心集中地區的當地政府正在採取應對措施,為使用國產晶片的資料中心提供補貼,可使其電費降低高達 50%。
然而,採用 NVIDIA 等外國晶片組的資料中心不符合此類激勵措施的條件。
為了與英偉達競爭,據報道,華為等公司正致力於提升功耗水平或將眾多人工智慧晶片整合到大型集群中,這可能導致能源需求遠超現有系統(例如Blackwell)的承載能力。然而,中國龐大的電網基礎設施似乎能夠支撐這一本土技術生態系統。鑑於地方政府提供的誘人激勵措施,人們對華為和其他本土晶片製造商的興趣可能會持續增長。

中國似乎致力於限制美國技術的滲透,這給其本土高效能運算產業帶來了挑戰。本土人工智慧產業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達到與英偉達產品相匹敵的水平。除了架構研發,中國還必須建立強大的半導體、高頻寬記憶體(HBM)和先進封裝技術的生產線。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