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籍改編經常引發關於是否忠於原著文學的爭論。儘管許多人將一部電影的成功歸功於其對原著的忠實,但製作一部與原著有明顯差異的引人入勝的電影也是完全可行的。事實上,一些最受好評的改編作品對原著故事進行了靈活的詮釋,抓住了核心主題,同時引入了符合電影體驗的創新元素。這種靈活性通常是必不可少的,因為並不是每一部文學作品都能無縫地改編到大銀幕上。
當電影改編作品偏離其文學原意時,讀者,有時是作者,可能會表示沮喪;然而,這些調整可以增強整體體驗。嘗試複製書中的每一個細節可能會導致繁瑣的描述。在某些情況下,電影版本過於獨特,以至於觀眾可能無法立即認出原著文學作品。當導演和編劇在改編作品中註入大量原創概念時,情況尤其如此。
8.木偶奇遇記(1940)
改編自卡洛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記》
迪士尼工作室的第二部動畫片《木偶奇遇記》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優秀的動畫作品之一。深入研究科洛迪原著的讀者可能會對其較為陰暗的色調(包括一個陰鬱的結局)感到驚訝。在這個版本中,皮諾丘犯下了令人髮指的罪行,包括謀殺吉米尼蟋蟀,儘管吉米尼只是一個小角色,卻以鬼魂的形式回歸。書中木偶的性格更加複雜和憤世嫉俗,遭受了嚴厲的懲罰,最終經歷復活並獲得幸福的結局。
值得注意的是,《木偶奇遇記》體現了迪士尼如何頻繁地改變原著的主題和訊息。工作室的改編作品常常會軟化經典故事的敘事風格。例如,在《小美人魚》的原著中,愛麗兒失去的是舌頭,而不是聲音。同樣地,《叢林奇航》和《愛麗絲夢遊仙境》也呈現了原著的淡化版,而《木偶奇遇記》則是這一趨勢最明顯的例子之一。
7.大白鯊(1975)
改編自 Peter Benchley 的書籍
著名電影製片人史蒂芬史匹柏以在電影敘事中重塑文學作品而聞名。他改編的《大白鯊》就是這種方法的一個有力例證。這部電影與本奇利小說的前提非常一致,但透過省略某些次要情節和改變人物弧線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創造了更緊湊的敘事。與史匹柏精緻的電影體驗相比,讀者常常發現書中大量的細節令人難以承受。
值得一提的是,改編版中刪除了胡珀和布羅迪妻子之間的愛情故事,以及與市長有關的組織犯罪的次要情節。這些幹擾會減弱胡珀、布羅迪和昆特之間影片的核心矛盾,從而增強鯊魚出現時影片的強烈懸念。
6.《湮滅》(2018)
根據 Jeff VanderMeer 的書改編
傑夫范德米爾 (Jeff VanderMeer) 的《湮沒》為電影改編提供了一個具有挑戰性的敘事,因為其抽象的想法阻礙了直接的可視化。導演 Alex Garland 選擇了一種鬆散的改編風格,在保留小說怪異氛圍的同時,融入了原創形象並修改了角色互動。與書中人物沒有名字的職位不同,電影賦予了他們獨特的身份,並將團隊描繪得更具凝聚力,不同於書中對內部衝突的關注。
這兩個版本都讓更深層的含義籠罩在神秘之中,加蘭令人不安的視覺效果呼應了科學家們在神秘的「X 區域」中尋找答案的過程。種格式中都有出現,但這部電影引入了像變異熊這樣的生物,展示了與來源材料有顯著差異。
5.史瑞克(2001)
根據怪物史萊克改編!作者:威廉‧施泰格
考慮到威廉·施泰格的兒童讀物的晦澀難懂以及電影的獨特敘事,許多人可能認為《怪物史萊克》是完全原創的作品。雖然這兩個故事都以名叫史瑞克的食人魔為主角,但它們卻大不相同。書中以史瑞克被逐出家門、製造混亂開場,而在電影中,他卻被迫捲入一場旨在重獲孤獨的冒險。
兩部改編作品中都出現了驢子、龍和公主等反覆出現的角色;然而,為了達到喜劇效果,主要情節點被改變了。例如,在書中,史瑞克用火打敗了惡龍,他對公主的吸引力是基於她的醜陋而不是浪漫的理想。菲奧娜公主的角色以及電影的主要衝突和對手都是完全為電影虛構的。隨著續集的不斷推出,《史瑞克》已越來越偏離施泰格原著的簡單敘事風格。
4.阿甘正傳(1994)
改編自溫斯頓·格魯姆的書籍
羅伯特·澤米吉斯的《阿甘正傳》獲得了極大的歡迎,蓋過了溫斯頓·格魯姆相對晦澀的小說。儘管取得了成功,但這部電影卻偏離了書中的許多元素,包括對阿甘的性格的改變——他在原著中表現出了暴力和粗暴的性格。湯姆漢克斯的詮釋呈現了一個更純淨的主角,去掉了許多粗糙的稜角,並省略了物理和數學等重要才能。
此外,劇情也經歷了大幅修改。阿甘與巴巴的合作關係以及他的蝦子生意被描述得不同,導致諸如他與猩猩的太空之旅等奇怪的次要情節被排除在外。最終,影片更加精簡的敘事使其能夠聚焦於阿甘旅程的基本元素,而不會失去深度。
3.《銀翼殺手》(1982)
基於《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作者:菲利普·K·迪克
標題從《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 《銀翼殺手》凸顯了兩部作品之間的本質差異。影片中許多標誌性的元素——包括“銀翼殺手”和“複製人”等術語——從未出現在迪克的敘述中。小說中,主角被模糊地稱為警察,但沒有詳細的背景故事。
影片在許多重要方面都出現了分歧,營造出一種令人難以忘懷的模糊氛圍。《銀翼殺手》中背景故事的缺失加劇了神秘感,而更深層的變化使人物關係變得複雜;例如,德卡的婚姻狀況和瑞秋對自己複製人身分的承認都是本書獨有的。此外,一種被稱為「Mercerism」的複雜信仰,在迪克的敘事中不可或缺,但在電影中卻明顯缺席。這樣的改變促使觀眾思考原著小說中缺少的主題。
2.《閃靈》(1980)
改編自史蒂芬金的小說
《閃靈》常被認為是史蒂芬金作品最出色的改編作品之一;然而,作者公開批評了史丹利·庫伯力克的詮釋。庫伯力克以其非傳統的改編而聞名,他對《洛麗塔》和《發條橘子》等作品中的小說的改編與原著有顯著的不同。金尤其對庫伯力克強調傑克天生的邪惡而非 Overlook 酒店的險惡歷史表示不滿。
金的敘事將酒店本身描繪成影響傑克的邪惡力量,而電影則聚焦於傑克的內心掙扎。其他變化改變了關鍵的情節元素——丹尼的通靈能力在書中更加突出,哈洛倫倖存了下來,而雙胞胎和樹籬迷宮等幾個標誌性的圖像都是庫伯力克原始構想的產物。
1.了不起的狐狸爸爸(2009)
改編自羅爾德達爾的小說
著名作家羅爾德達爾表達了他對其作品改編的不滿,尤其是在目睹了 1971 年對他最喜歡的故事《威利旺卡和巧克力工廠》的改編之後。這次不愉快的遭遇使他對自己的故事產生了一種保護態度。魏斯安德森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是一部極具創意的改編作品,與達爾的簡短兒童讀物有很大不同。
儘管達爾的敘事相對簡單,安德森還是將其改編成了一部引人入勝的搶劫電影,深入探討了家庭關係和個人救贖的主題。事實上,人物動機、劇情發展和對話大多是安德森電影獨有的,與達爾的原著有著鬆散的相似之處。安德森的創意視野造就了一部電影珍品,它捕捉了達爾作品的精髓,同時大膽地開闢了自己的道路。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