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款被其開發者討厭的超棒電子遊戲

8款被其開發者討厭的超棒電子遊戲

在電影領域,很少有影片能像法蘭西斯柯波拉1979年上映的《現代啟示錄》那樣,既令人敬畏又引發爭議。這部被譽為影史最偉大影片之一的作品,其製作過程卻飽受創傷和動盪的困擾,影響了所有參與者。同樣,電子遊戲領域也面臨著許多創作上的波折,那些最耀眼的作品往往背後都隱藏著創作者之間的艱辛與不和。無論是複雜的開發週期、創作理念的分歧,還是最終成果與最初設想的偏差,許多備受讚譽的遊戲都讓開發者感到疏離,甚至對自己的作品感到後悔。值得慶幸的是,儘管有些創作者選擇離開,但忠實的粉絲們仍然會堅持不懈地傳承這些遊戲及其所代表的藝術。

8.詛咒之影

企業幹預導致的死亡

被詛咒者的陰影

著名導演須田剛一(筆名Suda51)在《暗影詛咒》中展現了他獨特的藝術才華。這款遊戲原本旨在融合須田的創意天賦、三上真司的製作能力以及EA的行銷資源。然而,最終成品卻因公司介入、令人失望的銷售以及開發者的沮喪而黯然失色。遊戲發售後,三上真司對EA在支持遊戲最初構想方面做出的虛假承諾表示不滿,導致遊戲進行了大幅修改,最終成品幾乎面目全非。儘管製作過程坎坷,《暗影詛咒》的遊戲機制依然趣味十足,只是在商業上未能取得成功——這一結果也充分體現了須田對自己設定的高標準。

7. Flappy Bird

快速項目變成惡夢

撲翼鳥

在任天堂對《Palworld》等遊戲提起法律訴訟之前,業界曾熱議《Flappy Bird》是否抄襲了知名的《超級瑪利歐》系列。這款由阮河東(Nguyễn Hà Đông)獨立開發的簡單手機遊戲迅速走紅,在被應用商店意外下架前,創造了可觀的收入。阮河東在推特上發表了一篇情真意切的聲明,表達了他深深的愧疚,並表示「我再也無法承受這一切了」。他最初的意圖是讓這款遊戲成為一種舒緩身心的消遣,然而,它卻演變成了一種令人上癮的癮。為了承擔責任,他選擇將遊戲下架。此後,無數模仿湧入市場,但阮河東的退出導致他失去了商標權,這些權利被轉讓給了Gametech Holdings公司。該公司試圖在2024年以「Flappy Bird基金會」的名義重啟這款遊戲,但由於缺乏原作者的參與,最終以令人失望的失敗告終。

6.寓言2

噴子們最討厭的是什麼

寓言2

彼得‧莫利紐克斯在遊戲界是一位極具爭議的人物,他對《神鬼寓言2》的複雜感受也反映了這一點。這款遊戲被譽為《神鬼寓言》系列的巔峰之作,卻也讓莫利紐克斯相當不滿。他在2010年的一次會議上指出,這款遊戲有“一些非常糟糕的問題”,尤其是在開發後期。他將這些問題歸咎於團隊倉促的開發進度,據說這使得遊戲成為提交給微軟的版本中漏洞最多的一次。儘管存在一些技術缺陷——包括遊戲中家庭成員意外消失以及加載時間過長——《神鬼寓言2》憑藉其引人入勝的劇情和豐富的自定義選項,展現了其經久不衰的魅力,即便莫利紐克斯有所保留。

5.生化危機4

去玩賓果遊戲

生化危機4

三上真司在90年代初憑藉《生化危機》系列徹底革新了恐怖遊戲類型,然而,這份成功卻在之後的幾年裡阻礙了他的創作發展。三上將他認為自己創作的黃金時期都投入了這個系列中,直到《生化危機4》發售後才離開。儘管這款遊戲廣受好評,但離開創作總監一職對三上來說是一個重大的轉折點,他的角色從創作者變成了製作人。雖然有人可能會說,如果他早點離開,或許會探索其他的創作方向,但恐怖遊戲愛好者可能會認為,他對現代恐怖遊戲的貢獻足以彌補他離開的遺憾。

4.戰地3

這就是你要付出的代價

戰地3

對於《戰地3》的編劇們來說,圍繞這款遊戲的評價可謂喜憂參半,尤其是大衛·戈德法布,他曾公開批評過戰役模式的開發過程。儘管這款遊戲在許多玩家心中成為了系列中的亮點,但戈德法布卻感受到了來自內部的壓力,這導致他對遊戲評價的看法與玩家的喜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最初,評論家對戰役模式並不看好,但它逐漸被玩家群所接受,並最終發展成為一款經典之作。諸如高空跳傘和坦克突襲伊朗等精彩瞬間,展現了現代《戰地》系列遊戲標誌性的寫實而不失電影感的體驗。

3.特殊行動:第一線生機

杜拜惡夢

特殊行動:一線生機

敘事設計師沃爾特威廉斯將《特殊行動:一線生機》的開發過程形容為“殘酷而痛苦”,考慮到其引人入勝的劇情,這或許恰如其分。威廉斯曾說過一句名言:他寧願吃碎玻璃也不願再製作一款如此規模的遊戲。同時,首席設計師科里戴維斯批評2K公司強行加入多人模式,使其偏離了遊戲的核心概念。遊戲以約瑟夫·康拉德的《黑暗之心》為主題,強化了玩家的情感體驗,迫使他們面對黑暗的現實。儘管困難重重,《特殊行動:一線生機》依然是遊戲界創意冒險的典範。然而,由於版權問題,合法取得這款遊戲幾乎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2.《潛行者:晴空》

在其前作的陰影下

《潛行者:晴空》

GSC Game World以《潛行者:切爾諾貝利的陰影》鞏固了其在放射性恐怖遊戲領域的大師地位。然而,在《潛行者:晴空》的開發過程中,由於初代作品的成功,核心團隊成員紛紛離職。留下來的成員認為,包括《晴空》《潛行者:普里皮亞季的召喚》在內的後續作品,只不過是對其早期作品的重複。儘管《普里皮亞季的召喚》常被視為創新之作,但許多人認為《晴空》未能脫穎而出,只是在表面基礎上進行了些許調整。儘管如此,這種似曾相識感並未削弱其在玩家心中的地位。

1.《潛龍諜影V:幻痛》

我們為何在此?

合金裝備5

小島秀夫與科樂美的決裂可以說是遊戲史上最受矚目也最令人沮喪的事件之一,《潛龍諜影5:幻痛》更是這場爭議的焦點。小島聲稱遊戲是在未完成狀態下發售的,這引發了各方緊張關係,甚至導致他與配音演員大衛海特決裂。據估計,該遊戲的製作成本高達約8, 000萬美元。儘管經歷了動蕩的製作過程,《幻痛》仍被公認為該系列的巔峰之作。它深刻探討了衝突的空虛本質,展現了在冷漠的世界中成為一名僱傭兵的徒勞無功。其遊戲玩法和敘事深度至今仍能引起玩家的共鳴,也印證了其開發過程中所經歷的種種艱辛。

圖片來源及圖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