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們先前的遊戲PC組裝指南中,我們探討了500美元到1000美元預算範圍內的選擇。然而,這個價位段存在一些限制,尤其是在GPU效能和VRAM容量方面。雖然我們的旗艦配置使用了RX 9060 XT,但遊戲玩家可能會遇到效能瓶頸,尤其是在運行那些利用光線追蹤的圖形密集型遊戲時。配備16GB RAM的RX 9060 XT足以滿足標準遊戲的需求,但預算較緊的玩家可能很難找到能夠提供同等性能的兼容組件。
這一動機促使我們開發了兩種卓越的配置,旨在提升較高預算範圍內(具體來說是 1000 美元到 1500 美元)的遊戲體驗。在這個範圍內,您可以靈活地創建多種配置,但我們確定了兩種最佳配置:一種是價格接近 1150 美元的預算友好型配置,另一種是價格接近 1500 美元的高端配置。
如果您準備投資 1000 到 1500 美元,本指南將指導您組裝一台近乎完美的遊戲電腦。我們的建議是,在 1440p 遊戲中,在更高的圖形設定下保持至少 60 FPS 的幀率。我們考慮了許多重要因素,例如當前市場價格、組件供應情況、性價比以及未來的升級可能性。以下是我們針對此價格區間客製的 2025 年組件建議清單。
配置一(約 1150-1200 美元)
成分 | 描述 | 價格(可能會有變動) |
中央處理器 | AMD 銳龍 5 7500F | 158美元 |
主機板 | 微星 PRO B650M-A WiFi V1 | 139美元 |
記憶 | Crucial Pro 32GB DDR5 | 87美元 |
貯存 | WD Black 1TB SN7100 | 69美元 |
顯示卡 | MSI Gaming GeForce RTX 5070 Ventus 3X OC | 549美元 |
電源 | Thermaltake Toughpower GX2 600W | 55美元 |
電腦機殼 | Thermaltake View 170 TG ARGB | 69美元 |

為低於 1200 美元的配置選擇 CPU 或主機板相對簡單,但由於價格差異巨大,在預算範圍內選擇合適的 GPU 卻頗具挑戰性。像 Ryzen 9600X 或 Intel Core i5 14600K 這樣的高階選擇,會讓我們難以為強大的 GPU 分配足夠的資金。
在這個價位,選擇 Ryzen 5 7500F 是合乎邏輯的選擇。我們之前在 1000 美元的配置中採用了 Radeon RX 9060 XT,而考慮類似的 GPU 或 RTX 5060 Ti 等其他選擇,性能提升微乎其微,尤其是在與預算和中端 GPU 搭配使用時。因此,Ryzen 5 7500F 脫穎而出,成為理想的 CPU,因為它與合適的 GPU 搭配使用時,效能幾乎可以匹敵高階 CPU。

我們以 549 美元的價格購買了 GeForce RTX 5070 顯示卡——這是目前市場上最優秀的 1440p 遊戲中階 GPU 之一。這款顯示卡讓您能夠充分利用所有圖形設置,在現代遊戲中保持遠高於 60 的 FPS。此外,DLSS 4 和多幀生成 (MFG) 等功能有助於提升遊戲體驗。

對於其餘組件,我們選擇了價格實惠且品質保證的零件。 Micro-ATX 的 MSI PRO B650M-A 主機板提供出色的連接性和擴充選項,同時支援 CPU 和記憶體超頻。支援 EXPO 的 32 GB DDR5 記憶體套件可為遊戲和多工處理提供充足的動力。
儲存方面,它搭載 Western Digital Black 1TB NVMe SSD,並搭配 Thermaltake Toughpower GX2 600W 電源,該電源擁有 80 Plus 金牌能源效率認證。所有組件均由時尚的 Thermaltake View 170 TG ARGB 機箱容納,該機箱設計旨在實現最佳氣流,同時為散熱方案和美觀性提供充足的空間。
您應該期待什麼:
- ✅ 1440p 最高畫質遊戲
- ✅ 持續保持 60 FPS 以上
- ✅ 1080p 下強大的光線追蹤性能
- ✅ DLSS 4 與 MFG 集成,實現最佳性能
您不該期待的是:
- ❌ 1440p 下光線追蹤支援不足
- ❌ 不適合高強度 CPU 工作負載
- ❌ 未來的 CPU 升級可能需要更高額定功率的 PSU
- ❌ 機箱相容性有限,無法相容於較大的 ATX 主機板
備用配置
成分 | 描述 | 價格(可能會有變動) |
中央處理器 | 英特爾酷睿 i5 14400F | 147美元 |
主機板 | 華擎 B760M Steel Legend WiFi | 139美元 |
記憶 | Crucial Pro 32GB DDR5 | 87美元 |
貯存 | WD Black 1TB SN7100 | 69美元 |
顯示卡 | 華擎挑戰者 Radeon RX 9070 | 549美元 |
電源 | Thermaltake Toughpower GX2 600W | 55美元 |
電腦機殼 | Thermaltake View 170 TG ARGB | 69美元 |

對於偏愛英特爾處理器的使用者來說,酷睿 i5 14400F 是銳龍 5 7500F 的最佳替代品。兩者之間的價格差距很小,也不需要選擇更昂貴的主機板。華擎 B760M Steel Legend WiFi 主機板配備了先進的連接選項,同時支援 DDR5 記憶體。由於 14400F 缺乏超頻能力,因此價格更實惠的 B760 晶片組更適合,機箱要求保持不變。

對於 GPU,如果您需要更高的記憶體容量,可以選擇 Radeon RX 9070 而不是 GeForce RTX 5070。性能方面,兩款顯示卡旗鼓相當,但 RX 9070 配備 16GB 顯存,未來發展前景可能更好。其餘配置與先前討論的配置類似,總成本維持在 1200 美元左右。
配置二(約 1450-1500 美元)
成分 | 描述 | 價格(可能會有變動) |
中央處理器 | AMD 銳龍 5 9600X | 199美元 |
CPU 冷卻器 | 海盜船 Nautilus 240 RS 一體機 | 89美元 |
主機板 | MSI B650 Gaming Plus WiFi | 159美元 |
記憶 | Crucial Pro 32GB DDR5 | 87美元 |
貯存 | WD Black 1TB SN7100 | 69美元 |
顯示卡 | PowerColor Reaper Radeon RX 9070 XT | 659美元 |
電源 | 微星 MAG A850GL | 99美元 |
電腦機殼 | NZXT H6 Flow RGB | 99美元 |

預算增加 250 到 300 美元後,我們就能入手性能強大的銳龍 5 9600X,它可以說是 200 美元以下能買到的最好的遊戲 CPU。它的 Zen 5 架構提升了單線程和多線程效能,在遊戲場景下,FPS 僅比 7600X 略高。這筆額外的預算也讓我們可以投資一款更有效率的 CPU 散熱器——海盜船 Nautilus 240 RS——它以其安靜高效的散熱性能而廣受好評。

主機板升級至 MSI B650 Gaming Plus WiFi,這是一款全尺寸 ATX 主機板,配備眾多 I/O 連接埠和強大的 12+2 相供電設計,可實現卓越的 CPU 時脈效能。值得關注的增強功能包括 EZ Debug LED,可簡化組件故障排除。
我們保留了 Crucial Pro 32GB DDR5 內存,透過 EXPO 和 BIOS 中的額外微調,最高可達 6000 MT/s。對於遊戲來說,32GB 容量綽綽有餘,確保您無需額外配置 RAM。 1TB WD SN7100 SSD 提供強大的基礎儲存空間,未來還可以增加 SSD 或 SATA 硬碟,以增加容量。

為了實現最佳效能,我們整合了強大的 Radeon RX 9070 XT,它是 AMD RDNA 4 架構的一部分。價格通常在 650 美元到 700 美元之間,但也可能出現低於 650 美元的折扣。相比之下,它與 GeForce RTX 5070 Ti 競爭,憑藉其卓越的 VRAM 容量,它有望隨著時間的推移帶來更好的性能。這款卓越的 GPU 可以輕鬆處理 1440p 遊戲,超越同價位的所有競爭對手。

MSI MAG A850GL 電源為該系統提供 850W 的功率,足以滿足當前需求,並支援未來小幅升級。其容量遠超傳統電源的預期,相容於 PCIe 5.1 和 ATX 3.1,同時支援專為尖端 GPU 設計的最新 16 針介面。

最後,為了美觀有效地收納您的組件,NZXT H6 Flow 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其雙腔室設計帶來簡潔的外觀,隔離電源可見性,同時還能更好地展示您的內部組件。機殼可容納大量散熱器和 GPU,方便日後升級,而其強化玻璃設計則能出色地展示您的設備。
您應該期待什麼:
- ✅ 1440p 峰值遊戲效能
- ✅ 出色的光線追蹤能力
- ✅ 優秀的熱管理
- ✅ 促進未來升級
- ✅ AIO 散熱帶來卓越的 CPU 超頻效果
您不該期待的是:
- ❌ 不適合 4K 遊戲
- ❌ 較不適合專業生產力任務
常問問題
1200 美元和 1500 美元的版本之間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初始配置注重性價比,單位價格幀率略高。相比之下,1500 美元的配置則透過更大的主機板和機殼增強了升級靈活性,並配備了更強勁的電源。此外,它更有利於超頻,並在生產力任務中提供更好性能。
這些版本可以處理 4K 遊戲嗎?
雖然 4K 解析度下玩遊戲是可行的,但為了獲得更流暢的遊戲體驗,建議將畫質預設降低至高或中。這些配置主要針對 1440p 遊戲進行最佳化,因為 4K 遊戲可能會相當吃力,尤其是在現代 AAA 遊戲中。
600W PSU 是否適合第一個配置?
是的,在評估所有組件的累積 TDP 後,600W 的電源足以應對短暫的電源波動,尤其是在額定功率為 220W 的 GPU 的情況下。然而,雖然目前足夠,但對於未來的升級,例如 RTX 5080 或更高版本的顯示卡,它可能會顯得力不從心,因為這些顯示卡通常需要 350W 或更高的功率。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