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一部新電視劇首播時,它的發展軌跡仍然不確定。該節目的創作者和編劇的初衷經常會因多種原因而改變。有時,最初設計為反派的角色會吸引觀眾的喜愛,導致逐漸重寫,將他們轉變為英雄。這種動態提出了關於如何調和角色過去的不當行為的挑戰性問題,因為作家可能會選擇忽視或最小化這些違規行為。
有些系列以簡潔的故事開始,並打算在第一季結束時結束。在這些情況下,敘述包括主要對手造成的未解決的不公正,以及他們的行為缺乏後果。然而,當一部劇獲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收視率時,它通常會獲得額外幾季的綠燈,因此需要進行複雜的敘事轉變,以某種方式為這些角色開脫。許多觀眾可能會發現自己原諒了角色以前看似不可原諒的行為,從而在講故事中引發了圍繞道德和救贖的有趣討論。
10
喬殺死貝克
你(2018-2025)

喬·戈德堡被設計成一個反英雄。他的角色以跟踪、綁架和謀殺為特徵,最初是一位迷人的書店店員,有著無辜的迷戀。然而,正如觀眾很快就發現的那樣,在這個外表之下隱藏著一個被自己的慾望所驅使的人。在《你》的第一季中,喬對他的愛人的不懈追求暴露了一個更黑暗的故事,展示了他令人不安的行為,包括綁架她的前任和無情地監視她。
該劇在最初的網絡播出期間收視率低迷,最後以喬殺死貝克的令人震驚的高潮結束,顯然逃脫了正義。然而,在 Netflix 上獲得大量粉絲後,該劇又續訂了幾季,引發了敘事轉變,試圖將喬重新塑造為一個有點同情心的角色。這種演變引發了人們對為了講故事的參與而原諒令人髮指的行為的影響的擔憂。
9
殺死副市長的信念
吸血鬼殺手巴菲 (1997-2003)

信仰以新的殺手登場,她傲慢的舉止和魯莽的傾向成為巴菲的陪襯。費絲最初被定位為叛逆的對手,但當她意外殺死一個人時,她的性格發生了黑暗的轉變,這釋放了她內心的混亂和複雜性。這個關鍵時刻加深了她的性格,但也讓她走上了一條走向邪惡的道路,考慮到她本可以從同齡人那裡得到支持,這似乎是她個人的選擇。
費絲的掙扎的深度揭示了她與過去的創傷鬥爭的分層性格。然而,她的暴力行為,尤其是謀殺,應該會影響她未來的人際關係和性格弧線,引發人們對寬恕在角色發展中的道德後果的質疑。
8
達蒙殺死萊克西
吸血鬼日記(2009-2017)

在《吸血鬼日記》中,薩爾瓦多兄弟的道德準則形成鮮明對比,而達蒙則體現了更陰暗的性格。他的角色沉迷於混亂和破壞,尤其是他毫無意義地殺害了斯特凡最親密的朋友萊克西。這一關鍵行為概括了達蒙令人不安的道德模糊性,這在敘事中本應更加重要。
儘管他的行為很嚴重,但隨著劇情的進展,其影響卻出乎意料地微乎其微。這種問責制的缺乏引發了關於節目框架內的寬恕和救贖及其道德描繪的深刻問題。
7
喬佛里·拜拉席恩下令處決奈德·史塔克
權力的遊戲(2011-2019)

從他的介紹來看,喬佛里·拜拉席恩被描述為一個無法引起同情的惡棍。他對奈德·史塔克的處決令成為《權力的遊戲》中許多後續事件的催化劑,但他的罪惡行徑遲遲沒有得到正義的審判,這讓觀眾們苦苦掙扎,想要解決問題。儘管他沒有被徹底原諒,但他在許多季節中都毫無爭議地做出了一系列可怕的行為。
珊莎·史塔克(Sansa Stark)在目睹父親之死後,必須在喬佛里(Joffrey)的統治下忍受苦難,她的悲慘旅程凸顯了一個反復出現的不受制止的邪惡主題。雖然喬佛里最終迎來了自己的結局,但他的報應節奏引發了關於敘事正義的批判性討論。
6
殺死基思
一樹山 (2003-2012)

《一樹山》的敘述以斯科特兄弟之間混亂的關係為中心,最終以丹·斯科特謀殺了他的兄弟基思這一節目最令人震驚的時刻之一告終。這種毀滅性的行為成為後續故事情節中人物探索和道德探究的焦點。儘管丹自首了,但最終還是得到了包括觀眾在內的某些角色的一定程度的寬恕,他們對他隨後的救贖弧線投入了情感。
這種對觀眾同理心的操縱引發了關於講故事中寬恕的本質以及它是否削弱了他行為的嚴重性的爭論。
5
Sylar 殺死多名“英雄”
英雄 (2006-2010)

扎克瑞昆圖 (Zachary Quinto) 飾演的塞勒 (Sylar) 在《英雄》中是一位引人注目的反派。他一開始是個無情的殺手,累積的死亡人數令人驚訝。然而,隨著該劇連續幾季的展開,塞拉的角色經歷了重大發展,從一個強大的惡棍轉變為一個追求救贖的更複雜的角色。
這種敘事的轉變引發了人們的疑問,對那些行為最初被定義為邪惡的角色尋求寬恕的有效性。雖然塑造角色深度可能很引人注目,但它可能會削弱他的惡意所產生的興奮感。
4
沃特讓簡死去
絕命毒師(2008-2013)

華特懷特在《絕命毒師》中的人物弧線呈現出引人入勝的反英雄敘事。然而,他所做的允許簡死亡的決定標誌著一個關鍵點,加深了他的道德模糊性。作為實現目標的障礙,沃爾特在危機時刻的不作為無異於謀殺,使他在邪惡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簡之死的後果在整個系列中引起共鳴,尤其是對傑西的影響。沃特的選擇的分量使觀眾與他的關係變得複雜,導致整體敘事探索救贖和同理心的界限。
3
尼根殺格倫
行屍走肉(2010-2022)

在進入《陰屍路》後,尼根很快就將自己塑造成了一個無情的對手,尤其是在格倫令人震驚的謀殺案之後。這種殘酷的行為引發了角色們一連串複雜的衝突和情感動盪。然而,尼根的超凡魅力的描繪導致他意外地演變為尋求救贖的中心人物。
這種轉變引發了圍繞嚴重暴力事件後角色康復倫理的重要討論,尤其是在許多粉絲難以原諒尼根過去的行為的情況下。
2
雷吉娜殺死格雷厄姆
童話鎮 (2011-2018)

雷吉娜·米爾斯,也被稱為邪惡女王,在《童話鎮》中將邪惡行為提升到了新的水平。透過消滅對她的權力構成重大威脅的格雷厄姆,雷吉娜鞏固了她作為強大對手的地位。儘管如此,她在整個系列中經歷了一段救贖之路,迫使觀眾在莫名其妙地原諒她的同時,努力思考她過去行為的影響。
儘管拉娜·帕里拉(Lana Parrilla)的刻畫為雷吉娜(Regina)的性格增添了豐富的色彩,但問題仍然是她的無情決定是否值得原諒,或者講故事的細微差別是否掩蓋了她早期行為的嚴重性。
1
克勞斯殺死珍娜
吸血鬼日記與第一代吸血鬼 (2013-2018)

《吸血鬼日記》中的另一位角色克勞斯·米凱爾森在衍生劇《初代吸血鬼》中從對手轉變為主角,展現了寬恕的複雜性。隨著克勞斯與那些有充分理由怨恨他的角色建立關係,他最初殺害埃琳娜的阿姨珍娜的令人髮指的行為似乎逐漸消失。
儘管克勞斯的角色中有黑暗的元素,但克勞斯的魅力讓觀眾擁抱他,引發了關於救贖邪惡角色的有效性的發人深省的問題,特別是當他們的過去深深植根於他人遭受的痛苦時。隨著各種互動使克勞斯的行為正常化,個人責任的批判視角變得模糊。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