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識別音樂電影可能很簡單,但某些例外使這種分類變得複雜。許多電影展示音樂表演並融入音樂場景,但這並不一定與傳統音樂劇保持一致。以舞台上或廣播中播放的歌曲為特色的電影與真正的音樂劇形成鮮明對比,真正的音樂劇中的角色透過自發性的歌曲表達他們的情感。這種區別提出了有關音樂電影的定義以及這種分類所需的基本標準的重要問題。
有趣的是,許多被歸類為「某種音樂劇」的電影都擁有與實際音樂劇相當數量的歌曲。然而,他們更現實的方法導致他們被歸類為不同的流派。儘管歌曲在其敘事中發揮關鍵作用,但這些電影以重要的方式創造性地利用了音樂,同時避免被貼上音樂劇的標籤。
10. 完美音調 (2011)
用音樂描繪人物成長
從本質上講,《完美音調》是一部充滿音樂特色的喜劇電影,尤其是透過其舞台表演。故事情節圍繞著一所全女子大學的無伴奏合唱團,努力實現表演風格現代化並吸引更多觀眾。這部電影展示了許多具有音樂天賦的表演者,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展示才華的充滿活力的平台。
影片巧妙地運用音樂來說明人物的轉變。就像一部體育電影一樣,《完美音調》遵循各種比賽,突出了角色旅程中的關鍵時刻。由於在非表演環境中缺乏自發性歌曲,因此無法將其完全歸類為音樂劇,但其以音樂驅動的敘事方式與傳統音樂劇相似。
9.尋夢環遊記 (2017)
皮克斯最具音樂性的作品
與以動畫音樂劇聞名的迪士尼同行不同,皮克斯在這一類型上更為保守。一個例外是:《尋夢環遊記》,它記錄了一個小男孩進入死亡之地以揭開家族遺產的旅程。這個溫馨的故事強調家庭價值觀,同時慶祝音樂的團結力量及其所能創造的持久記憶。
雖然《尋夢環遊記》並不完全符合音樂模式,但它的歌曲對敘事起到了重要作用。 《Remember Me》的變奏代表了米格爾與音樂的不同關係,凸顯了音樂的魅力與情感深度。 《尋夢環遊記》擁有令人印象深刻的配樂、引人入勝的角色和令人心酸的結局,仍然是皮克斯最優秀的作品之一。
8. 歐洲歌唱大賽:火傳奇的故事 (2020)
對歐洲現象的獨特詮釋
歐洲歌唱大賽:火傳奇的故事呈現了一個以真實音樂比賽為中心的虛構敘事。儘管歐洲歌唱大賽在全球範圍內的受歡迎程度不斷擴大,但它仍然是整個歐洲深受喜愛的傳統,有時會讓局外人感到困惑。然而,這部電影巧妙地從這些文化特色中挖掘幽默。
這部電影以威爾法洛和瑞秋麥克亞當斯為主角,飾演來自冰島的兄弟參賽者,其中包括他們的幾首原創歌曲以及其他參賽者的表演。儘管有音樂元素,但這部電影在喜劇背景下評論了比賽的奇怪之處——允許以真正的歐洲電視網傳奇人物為特色的放縱音樂劇。
7. 搖擺的船 (2009)
一部植根於歷史的英國喜劇
《搖晃的船》在北美被稱為海盜電台,講述了 20 世紀 60 年代北海一艘船上廣播電台的故事。雖然角色和電台都是虛構的,但影片的靈感來自真實的歷史廣播,充滿活力的 20 世紀 60 年代反主流文化美學。本片收錄了 The Who、The Kinks 和 Cream 等傳奇樂團的標誌性曲目。
雖然角色本身不是音樂家,但音樂在塑造電影的文化敘事和個人關係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理查德·柯蒂斯本可以輕鬆地將這部作品轉變為一部傳統音樂劇,但它卻側重於音樂對社會的深遠影響,確保對音樂的熱愛仍然是中心主題。
6. 黃色潛水艇 (1968)
對藝術表達的動畫致敬
而像《艱難的一天之夜》和《幫助! 《黃色潛水艇》可能主要吸引熱心的披頭四粉絲,但它可以受到更廣泛觀眾的欣賞,因為它結合了迷幻動畫和與披頭四音樂相得益彰的創意視覺效果。儘管它不太符合傳統的音樂框架,但音樂足夠完整,人們可以將其視為一張視覺專輯或擴展的音樂視頻,儘管這些標籤也有缺陷。
作為有史以來最獨特的動畫長片之一,《黃色潛水艇》被譽為重振動畫產業,開闢了一條不同於迪士尼風格的新道路。它以披頭四的音樂為基礎,同時創造性地創新多樣化的藝術風格和視覺敘事技巧。
5. 銀河守護隊 (2014)
透過音樂洞察人物性格
《銀河守護隊》將音樂錯綜複雜地融入敘事中,利用它來增強角色發展並設定關鍵場景的情緒。導演詹姆斯古恩 (James Gunn) 精心策劃了配樂,確保每首曲目都與其各自的時刻無縫銜接。 Peter Quill 使用的「Awesome Mix」收錄了 20 世紀 60 年代和 1970 年代深受喜愛的熱門歌曲。
對於被困在太空中的奎爾來說,錄音機具有情感價值,是他與地球的唯一連結。每首歌都與他產生深刻的共鳴,放大了電影的情感深度。最終,音樂成為他與對手鬥爭的核心元素,最終以一場令人難忘的滑稽舞蹈達到高潮,展示了整個系列中音樂和故事講述之間的獨特協同作用。
4. 醉鄉民謠 (2013)
音樂產業一瞥
《醉鄉民謠》通常被視為鮑勃迪倫一生的浪漫史,它對格林威治村的民謠場景進行了迷人的探索,展示了音樂家所面臨的周期性掙扎。結論揭示了盧恩目睹迪倫的表演,澄清了科恩兄弟的靈感,無論個人對迪倫影響的解釋如何。
音樂表演標誌著電影的旅程,讓人們深入了解那個時代的音樂產業,將盧恩發自內心、內省的歌曲與他不得不表演的膚淺的流行音樂形成鮮明對比。雖然《醉鄉戴維斯》可能不是科恩兄弟最受好評的作品,但其對音樂的深刻描繪和奧斯卡伊薩克的出色表演吸引了觀眾。
3. 這是脊椎穿刺 (1984)
透過音樂模仿來喜劇
羅布萊納的開創性搖滾紀錄片《This Is Spinal Tap》仍然是電影史上最著名的喜劇之一。隨著備受期待的續集的製作,粉絲們將有機會探索樂隊四十年後的旅程,反思他們的相關性以及圍繞前樂隊成員的特殊情況。
原版電影的幽默源自於 Spinal Tap 的搖滾音樂與他們平凡的日常生活的並置。他們誇誇其談的舞台形象和舞台下平凡的生活之間的反差不斷引發歡笑。這種不和諧創造了一種獨特的氛圍,如果這部電影被視為一部真正的音樂劇,這種氛圍就會動搖。
2.瑪麗亞 (2024)
藝術與音樂的傳記深入探討
安吉麗娜·朱莉 (Angelina Jolie) 因在巴勃羅·拉拉恩 (Pablo Larraín) 探索 20 世紀重要女性三部曲的第三部《瑪麗亞》(Maria) 中扮演的角色而廣受讚譽。繼廣受好評的傑基和史賓塞之後,瑪麗亞透過專注於音樂和藝術而不僅僅是政治敘事,展現了全新的視角,朱莉則代表了傳奇歌劇歌手瑪麗亞·卡拉斯。
音樂貫穿了影片的各個方面,展示了音樂在卡拉斯生活中的重要性,儘管她失去了發聲能力並隨後退出了聚光燈。 《瑪麗亞》是一部辛酸的戲劇,它探討了失落和身份的主題,同時面對公眾目光的無情評判。與通常依賴懷舊的典型音樂傳記片不同,瑪麗亞靈巧且善於反思,將音樂無縫地融入敘事中。
1. 搖滾學校 (2003)
過渡到真正的音樂劇
理查林克萊特的電影經常融入音樂,捕捉特定時期和地點的精髓,《搖滾學校》是他最接近成熟音樂劇的作品。這部電影以《年少輕狂》等其他電影而聞名,最初以幾首原創歌曲為特色,重點講述傑克·布萊克作為一名搖滾愛好者,激勵一群謙虛的學生組建樂隊。
在整個旅程中,他傳授了有關音樂、音樂豐富歷史以及搖滾文化精神的重要課程。 《搖滾學校》最終轉變為一部成功的舞台音樂劇,由安德魯·勞埃德·韋伯改編。這次改編引入了更多原創歌曲,牢固地確立了它作為一部真正的音樂劇的地位。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