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個 DC 電影片段,重看更難

10 個 DC 電影片段,重看更難

DC 電影領域呈現了電影史上一些最令人振奮的場面。然而,經過進一步思考,你會發現,這些高潮背後隱藏著一些難以忍受的時刻。幕後爭議、值得質疑的敘事選擇以及令人不安的主題等因素,導致了可能引起不適或失望的場景。在 DC 宇宙的廣闊時間線上,有些事例顯得特別難以重現。

DC 宇宙自 1941 年啟程以來,一直致力於講述大膽而複雜的故事。然而,並非所有場景都能隨著時間的推移保持其影響力。許多標誌性的場景暗示了未來的可能性,但這些可能性從未實現,甚至否定了先前的故事情節。在某些情況下,低於標準的 CGI 反映了製作背後的不和諧,或超越了觀眾對超級英雄故事的容忍度。有些場景十分慘淡,重看這些場景就如同一場情感考驗。

10. 亨利卡維爾在《黑亞當》中的驚喜亮相

黑亞當

令人驚訝的是,亨利卡維爾在《黑亞當》的片尾片段中再次扮演了超人的角色,這重新引發了人們對他自《正義聯盟》之後長期缺席 DCEU 回歸的關注。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讓 DC 粉絲們欣喜若狂,尤其是卡維爾在社交媒體上慶祝他的回歸併表達對未來潛在項目的興奮。

然而,在《黑亞當》上映後不久,就有消息稱 DCEU 在新的領導下將進行重大重啟,而卡維爾飾演的超人則被排除在外。這一突然轉變使他的客串變成了對錯失良機的苦樂參半的提醒,使其重看感覺像是一個未兌現的承諾的象徵,以及卡維爾作為鋼鐵俠的傳奇遺產的突然結束。

9 圓點人的悲慘命運

自殺小隊

《自殺突擊隊》引入了由大衛達斯馬齊連飾演的波爾卡圓點人,他從一個滑稽的惡棍轉變為一個意想不到的英雄。由於過去的創傷和特殊的狀況,他釋放出破壞性的圓點,最終在與斯塔羅的決戰中,他接受了自己的英雄身份。悲慘的是,他在獲得新地位後不久就遭遇了死亡。

這意外的轉折強化了影片的不可預測的基調。再次觀看這一場景,突顯了他救贖之路的短暫性,美麗與悲傷並存。它凸顯了該片對 DC 經典的不敬,既體現了它的優點,也體現了它的缺點。

8. 亞瑟·弗萊克變身小丑

小丑

電影《小丑》生動地描繪了亞瑟·弗萊克陷入瘋狂,最終演變成臭名昭著的小丑的過程。他在樓梯上跳舞的標誌性時刻表明他完全接受了自己黑暗的性格,在引起觀眾深刻共鳴的同時又讓他們感到不安。

預期的續集進一步加劇了這種轉變的複雜性,引發了圍繞角色和主題解讀的爭論。重溫這個關鍵場景讓人感到好奇和不安,尤其是想到後續情節可能會淡化亞瑟小丑的身份,最終破壞這個淒美時刻的意義。

7. 亨利卡維爾的數位修改外觀

正義聯盟

在《正義聯盟》的重拍期間,卡維爾有合約義務保留《碟中諜 6:全面瓦解》中的小鬍子,這導致其在後期製作中被以糟糕的數位方式刪除。最終的視覺效果招致了嘲笑,成為困擾該電影的製作混亂的一個明顯例子。

雪上加霜的是,導演喬斯·韋登對扎克·施奈德的原始構想進行了徹底修改,導致許多影迷認為這部電影質量較差。在針對韋登的不當行為指控中,重新觀看卡維爾的數位形象現在成為 DCEU 在此階段面臨的困難的象徵性提醒。

6 未解決的惡夢幻象

札克·施奈德的正義聯盟

在扎克·施奈德版本的正義聯盟中,存在著一個令人難以忘懷的「噩夢」景象,蝙蝠俠預見了一個由腐敗的超人領導的反烏托邦世界。這個場景概括了在韋登進行重大修改之前史奈德最初的敘事意圖,暗示了從未實現的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如今重溫這段片段,人們對於未知故事情節的挫敗感油然而生,它展現出了一種可以進一步探索英雄與惡棍之間聯盟的場景。由於製作方向的轉變而失去的潛在故事仍然存在疑問,使得這一場景深刻地提醒人們可能發生的事情。

5 蝙蝠俠與蝙蝠女的爭議時刻

致命笑話

動畫版《致命玩笑》加入了蝙蝠俠和蝙蝠女之間的有爭議的場景,而這在原版圖像小說中是沒有的。由於導師與學徒之間關係存在問題,這一意外時刻受到了嚴格審查。

在今天的背景下,這一場景引發了人們對權力動態和剝削的擔憂,使蝙蝠俠處於一種令人不舒服的境地。重新觀看這一刻強化了這樣的批評:這是一個錯誤的敘事決定,損害了故事的整體完整性。

4. 喬納森·肯特的爭議性傳球

鋼鐵之軀

在《超人:鋼鐵之軀》中,喬納森·肯特在龍捲風中喪生引發了有關其必要性的爭論。儘管兒子擁有非凡的力量,喬納森還是不鼓勵克拉克介入。當他重新觀看時,這一刻感覺更加無端和令人沮喪,因為它以他父親的生命為代價來教訓他要克制自己。

將喬納森的死描繪成一種高貴的犧牲的決定每次都讓人感覺越來越不自然,因為克拉克可以採取其他合理的方法來拯救他,而無需透露他的力量。這種敘事選擇在討論影片的敘事方法時仍然是一個爭論點。

3 DC 多元宇宙超人客串

閃電俠

在《閃電俠》中,為了向粉絲致敬,設計了一系列展示超人各種多元宇宙形象的片段,其中包括喬治·里夫斯和尼古拉斯·凱奇等演員的 CGI 再現。然而,由於視覺效果不佳,影片的執行效果不盡人意,導致批評聲浪掩蓋了主角的光芒。

這段蒙太奇鏡頭提醒觀眾這部電影存在的無數問題,對懷舊情緒的依賴顯得膚淺,並且與電影的中心敘事脫節。由於埃茲拉·米勒的爭議,圍繞這部電影的討論已經變得緊張;因此,該場景的反響不佳進一步體現了導致這部電影陷入困境的選擇。

2 羅賓的尷尬舉動

蝙蝠俠與羅賓

在《蝙蝠俠與羅賓》中,克里斯·奧唐納飾演的羅賓對艾莉西亞·西爾維斯頓飾演的年輕蝙蝠女進行了令人不快的追求。蝙蝠女穿著校服出現的背景與羅賓的調情行為形成了鮮明對比,產生了一種令人不安的動態,引起了人們對他們年齡差異的嚴重擔憂。

隨著社會對此類動態的態度不斷演變,重溫這一場景在現代背景下加劇了人們的不適感。對於他們關係的刻畫顯得膚淺和不敏感,使得這一刻成為電影敘事中令人遺憾的失誤。

1. 小丑攻擊蝙蝠女

致命笑話

2016 年改編的《致命玩笑》中有一個令人痛心的場景,小丑殘忍地襲擊了芭芭拉戈登。在向她開槍並給她造成改變人生的傷害後,小丑進一步侵犯了她,脫掉她的衣服並拍下她受傷的狀態。

這一暴力行為引發了廣泛的反對,經常被認為是「冰箱裡的女人」形象的典型例子,即為了男性角色的發展而犧牲女性角色。此場景的殘酷性和本質鞏固了它作為 DC 歷史上最令人痛心的場景之一的地位,無論觀看體驗如何,這都是一場痛苦的觀看。

      來源及圖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