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款未能達到預期的失敗電子遊戲克隆

10 款未能達到預期的失敗電子遊戲克隆

在電子遊戲產業,新遊戲從同類型熱門遊戲系列中汲取靈感是很常見的。像《街頭霸王》這樣的經典遊戲改變了格鬥遊戲的格局,《刺蝟索尼克》開創了一系列以動物吉祥物為主題的平台跳躍遊戲,而《光暈》則開啟了未來主義第一人稱射擊遊戲的新時代。然而,許多試圖效仿這些成功的遊戲往往缺乏能夠脫穎而出的原創性。

有時,開發者會採取平庸的創作手法,創作出的作品與其成功的前輩們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但卻未能捕捉到那些遊戲的獨特之處。結果呢?一系列遊戲常常遭到粉絲的唾棄,最終成為商業上的失敗,這主要是因為它們缺乏創意的執行力。

本文將深入探討十款最明顯的電子遊戲抄襲作品,它們從一開始就注定失敗。雖然這些遊戲的品質並非全都低劣,但與它們背後的原作相比,它們顯得黯然失色,而且大多數都遭遇了商業上的失敗。

10強力9號

無法捕捉洛克人魔法

2016 年電子遊戲《Mighty No.9》的截圖。

將《Mighty No.9》嚴格定義為《洛克人》的翻版未免過於簡單。雖然它確實模仿了經典的NES美學,但它被宣傳為洛克人的精神續作,由《洛克人》的原作者稻船敬二傾力打造。當稻船敬二發起眾籌活動時,粉絲們興奮不已,因為他們渴望這個在卡普空管理下苦苦掙扎的系列能夠重現昔日的輝煌。

可惜的是,由於遊戲開發一再拖延,這些期待最終會落空。《Mighty No.9》最終於2016年發售,但它與原作幾乎沒有相似之處;遊戲玩法缺乏靈感,關卡設計也缺乏粉絲們所鍾愛的複雜結構。

稻船同時投入另一個項目《赤色灰燼》(Red Ash),進一步分散了他的注意力,最終導致業績令人失望。這兩部作品的失敗,對於渴望復興自己摯愛系列的粉絲來說,無疑是個沉重的打擊。

9超級3D諾亞方舟

宗教遊戲為何如此爛的典型例子

1994 年電子遊戲《超級 3D 諾亞方舟》的截圖。

90年代的遊戲界出現了一個奇特的趨勢:大量聖經主題的電子遊戲湧現。其中一個最令人費解的例子是超級3D版《諾亞方舟》,它本質上是《德軍總部3D》的重新構想,玩家控制諾亞在方舟上餵養動物。

與前作提供獨特、動態的關卡不同,《諾亞方舟》的遊戲玩法重複,很快就變得乏味。視覺效果也略顯不足,缺乏《德軍總部》那樣的沉浸式畫面。不出所料,這款遊戲未能引起玩家共鳴,這也成為宗教遊戲難以獲得主流成功的突出例證。

8戰士的歷史

卡普空起訴《街頭霸王》山寨版

1993 年電子遊戲《戰士的歷史》的截圖。

1991年, 《街頭霸王II》的問世引發了街機格鬥遊戲的模仿浪潮。儘管《真人快打》等一些競爭對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格鬥史》卻遠遠未能達到這一高度。

這款遊戲與《街頭霸王II》如出一轍,其突出特點是旨在震懾對手的弱點系統,這本身並無創新之處。角色設計也乏善可陳,飽受抄襲指控,最終導致卡普空對其開發商Data East提起訴訟。儘管卡普空最終敗訴,但《鬥士史》始終未能獲得其迫切需要的關注度。

7武士之道

真人快打模仿秀

1994 年電子遊戲《武士之道》的截圖。

隨著格鬥遊戲類型競爭的加劇,《武士之道》作為另一款試圖借《真人快打》之名撈錢的山寨作品應運而生。這款由頑皮狗開發的遊戲很快就聲名狼藉,成為該公司最不靠譜的項目之一。

儘管3DO主機的畫面令人印象深刻,但遊戲玩法卻缺乏吸引力。遊戲陣容缺乏刺激,遊戲機制反而讓玩家感到沮喪,而不是帶來樂趣。因此,《武士之道》一經發售便遭遇慘敗,而頑皮狗憑藉《古惑狼》的成功卻有所反彈。

6 款PlayStation 全明星大逃殺遊戲

索尼對 Smash Bros.的“回應”

2012 年電玩遊戲 PlayStation All-Stars Battle Royale 中的角色渲染。

隨著《任天堂明星大亂鬥》的成功,許多山寨遊戲也紛紛加入競爭,其中最受期待的當屬PlayStation All- Stars Battle Royale 。然而,玩家在 2012 年體驗到的卻是一款漏洞百出的遊戲,絲毫沒有展現出前作的魅力。

雖然像尼克兒童頻道的《全明星大亂鬥》這樣的作品預算相對較低,但索尼的製作本應體現出更高的水準。然而,它卻顯得倉促,倉促的劇情也損害了整體的觀賞性。網路連結問題和角色名冊的缺陷進一步影響了它的受歡迎程度。許多備受矚目的偶像缺席,讓粉絲們對原本可以呈現的畫面感到惋惜。

儘管失敗了,但許多粉絲仍然相信重啟或續集會帶來希望,尤其是自發布以來索尼豐富的角色庫中湧現出大量新角色。

5但丁的《地獄》

根本沒機會對抗奎托斯

2010 年電子遊戲《但丁的地獄》的截圖。

EA 於 2010 年發行的《但丁的地獄》為玩家帶來了引人入勝的砍殺體驗,內容大致取材自《神曲》。然而,與《戰神》的巨大成功相比,這款遊戲的競爭難度很高。雖然遊戲機制相似,但其難以確立自己的獨特風格。

此外,遊戲體驗變得單調乏味,缺乏《戰神》中那些讓玩家沉浸其中的魅力元素。雖然銷售量還不錯,但不足以成為續作,再加上行銷力道不足。許多人認為這款遊戲失去了潛力,但也相信它應該在同類遊戲中佔有一席之地。

4尼克卡丁車賽車手

《瑪利歐賽車》的極簡版

2018 年電子遊戲《Nickelodeon Kart Racers》的截圖。

尼克兒童頻道的《卡丁車賽車》系列繼承了《瑪利歐賽車》的精髓,旨在融入人們熟悉的卡丁車賽車元素,但結果卻好壞參半。可惜的是,它並非以其優勢脫穎而出,而是以其不足之處脫穎而出。儘管尼克兒童頻道龐大的角色陣容蘊藏著巨大的潛力,但第一代遊戲的體驗卻令人失望。

四個系列只有十二個角色,遊戲玩法顯得空洞,製作水準也讓人想起前幾代那些不太出名的作品。值得慶幸的是,後續的續作改進了遊戲模式,但初代作品仍然很容易被遺忘。

3.《辛普森家庭》:路怒症

瘋狂計程車司機並非肇事逃逸

2001 年電子遊戲《辛普森家庭:路怒症》的截圖

《辛普森家庭》系列因其對其他電子遊戲的戲謔致敬而聲名狼藉,其中《Hit & Run》等作品被譽為同類遊戲中的佼佼者。相較之下,《辛普森家庭:路怒症》則明顯模仿了《瘋狂計程車》,甚至因其概念與世嘉發生了法律糾紛。

可惜的是,《Road Rage》缺乏《Crazy Taxi》那樣的動態玩法和鮮活的世界觀。雖然它確實為系列粉絲帶來了一些美好的致敬——展現了不同的場景和角色,但整體體驗卻遠不及它的靈感,這讓它成為一部最好被遺忘的遊戲。

2索尼克大亂鬥

世嘉對馬裡奧派對的回應是一次性完成

2000 年電子遊戲 Sonic Shuffle 的截圖。

受《馬力歐派對》啟發的遊戲種類繁多,但很少有像《索尼克大亂鬥》這樣慘敗的。與其他尋求外部協助的系列遊戲不同,世嘉選擇自主開發這款遊戲,甚至還邀請了《馬力歐派對》的開發者。然而,結果卻令人失望。

棋盤設計乏善可陳,令人困惑,迷你遊戲也未能充分吸引玩家。遊戲僅有八個可操作角色,這讓其顯得捉襟見肘,而它本可以大幅擴展角色陣容。雖然續作可以改進其理念,但世嘉退出主機市場阻礙了任何重製的機會。

1 KC芒奇金

一款抄襲《吃豆人》的遊戲被禁了

1981 年電子遊戲 KC Munchkin 的截圖。

出版商

飛利浦

平台

Magnavox Odyssey 2,飛利浦 VG5000

發行年份

1981

如果你認為你以前聽說過這個遊戲前提,那很可能是因為它大量借鑒了吃豆人:一個圓形的生物穿越迷宮,在躲避彩色幽靈的同時消耗點數,獲得能量提升後獲得追逐它們的能力。

確實,KC Munchkin是對 Odyssey II 主機上備受喜愛的經典遊戲的公然模仿。儘管它有一些創新之處,例如可自訂的迷宮,但卻缺乏原作的魅力。隨後,雅達利對飛利浦提起訴訟,最後判決KC Munchkin被迫退出市場,對遊戲版權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此後,飛利浦試圖利用這次失敗,推出續集《KC’s Krazy Chase》,該續集的概念更加獨特。然而,原作的聲譽受損,給它蒙上了一層陰影,使其不該被遺忘。

來源和圖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