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款昂貴卻慘敗的 PS1 遊戲

10 款昂貴卻慘敗的 PS1 遊戲

第一代 PlayStation 的問世標誌著遊戲史上的轉捩點,開啟了一個充滿不確定性和實驗性的領域。人們不禁思考:哪種遊戲類型會佔據主導地位?平台遊戲能否繼續稱霸?還是射擊遊戲過於暴力,難以被主流接受?此外,西方玩家最終會接受標誌性的《最終幻想》系列嗎?

在這種創意混亂的環境下,無數遊戲應運而生,試圖吸引眼球,力求成為爆款,但最終卻銷聲匿跡。然而,這個時代也充滿了激情,玩家們得以體驗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奇體驗。雖然有些遊戲確實遭遇慘敗,但創新精神讓每一次新遊戲的發售都如同一場驚心動魄的賭博。

讓我們把時光機撥回到90年代——那時,涅槃樂隊的粉絲們驕傲地穿著他們的T卹,3D遊戲才剛開始流行,街機廳更是當時的文化中心。現在,我們來盤點一下PlayStation 1上最令人失望的幾款遊戲。

10 Bubsy 3D

沒什麼特別突出的

巴布西 3D

《Bubsy 3D》的失敗很大程度上要歸咎於其時機不佳:它發布的時間比開創性的《超級馬力歐 64》晚。馬力歐在發行時憑藉其創新的遊戲機制重新定義了平台跳躍遊戲,而《Bubsy》當時仍在開發中,試圖藉此炒作獲利。遺憾的是,它最終失敗了:糟糕的操控、缺乏吸引力的畫面以及平淡無奇的平台跳躍體驗,讓它感覺像是一部倉促拼湊的作品。

Bubsy 也並非深受玩家喜愛的吉祥物,這使得它很難與任天堂的重量級人物抗衡。它試圖將自己定位為 PS1 上的對手,但最終未能引起玩家的共鳴。

9克羅諾亞:幻影之門

只是另一張臉

克羅諾亞:幻影之門

儘管《風之克羅諾亞:幻影之門》的續作在日本取得了成功,但它在全球玩家中卻難以引起共鳴。它的玩法讓人聯想到早期的平台遊戲,缺乏在不斷發展的市場中脫穎而出的創新功能。儘管它擁有獨特的元素——例如投擲敵人和異想天開、如夢似幻的畫面——但這款遊戲仍然無法擺脫遊戲格局的變化。

隨著更成熟的主題逐漸佔據主導地位,平台遊戲除非能帶來突破性的元素,否則就會逐漸失去吸引力。儘管《克羅諾亞》獲得了好評,但它卻未能在全球範圍內保持影響力。

8明日帝國

無法擺脫《黃金眼》的遺產

《明日帝國》

1999年發行的《明日帝國》曾有過令人愉悅的時刻,其引人入勝的關卡設計和元素或許會受到007系列粉絲的青睞。然而,它很快就被《黃金眼》所掩蓋,後者為主機上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樹立了標竿。

《明日帝國》雖然試圖提供類似的體驗,但卻因操控不佳、畫面滯後以及實景鏡頭的尷尬整合而未能達到預期。評論家很快就指出了它的不足之處,這也標誌著後續007系列電影的頹勢。

7再生俠:永恆

角色的浪費

再生俠:永恆

《再生俠:永恆》被廣泛認為是評價最差的遊戲之一,它在遊戲界苦苦掙扎,難以找到立足之地。儘管它試圖將冒險和戰鬥元素結合起來,但卻未能在兩個方面吸引玩家。這款遊戲缺乏深度,關卡設計拙劣,視覺效果也缺乏創意。

這款遊戲並沒有為 Spawn 電子遊戲系列的蓬勃發展鋪平道路,反而開創了一個不幸的先例,需要後續版本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實現救贖。

6真人快打:特種部隊

死亡率

《真人快打》在90年代的風靡催生了多部衍生作品,但遺憾的是,《真人快打:特種部隊》被認為是其中最薄弱的環節之一。這款遊戲以賈克斯為中心,採用格鬥遊戲模式,未能捕捉到系列核心作品的刺激感。

這款遊戲的畫面粗糙,玩法乏善可陳,未能滿足玩家所追求的刺激感。倉促的製作和缺乏創新,導致它遭到了粉絲和評論家的一致批評。

5龍珠GT:最終決戰

無球

七龍珠GT:最終決戰

隨著《七龍珠Z》在全球聲名鵲起,《七龍珠GT:最終決戰》的發售卻令人失望。它試圖捕捉動畫的活力,但感覺更像是對《鐵拳》等遊戲的遲緩模仿。玩家面對的是緩慢的移動和乏味的能量攻擊,未能喚起該系列遊戲特有的速度和強度。

雖然在當時的視覺效果還不錯,但卻無法傳達出動畫版那種令人振奮的場面,導致粉絲們大失所望。總的來說,這部作品未能充分發揮系列的受歡迎程度,顯得有些乏善可陳。

4.《街頭霸王:電影版》

失去粉絲群

街頭霸王:電影

《街頭霸王:電影版》在將這個備受喜愛的系列遊戲轉化為一種連貫的遊戲形式方面遇到了困難。它本應是令人振奮的體驗,最終卻淪為拙劣的模仿,錯失了《街頭霸王》的獨特之處。

這款遊戲沒有專注於粉絲們所鍾愛的複雜玩法機制和引人入勝的連招,而是選擇了與原作截然不同的笨拙手法。流暢性和凝聚力的嚴重缺乏導致這款產品無法與核心玩家產生共鳴。

3星球大戰:泰拉斯卡斯大師

這一個沒有力量

《星際大戰:特拉斯·卡西大師》體現了「給遊戲貼上星際大戰的標籤並不意味著就能成功」這一理念。將熟悉的星際大戰元素與戰鬥機制融合的想法固然引人入勝,但最終的執行效果並不理想。

玩家遭遇了反應遲鈍、畫面平淡無奇的困境,最終導致遊戲體驗令人沮喪,而非像跨界遊戲那樣充滿刺激。雖然它也有亮點,但最終未能達到玩家們的期望。

2 WCW後台突擊

WCW 的最終謝幕

WCW後台突擊

《WCW 後台突襲》發售於 WCW 衰退時期,這款遊戲徹底顛覆了傳統的摔角遊戲機制,帶來了平淡無奇的遊戲體驗。由於沒有了摔角擂台,比賽內容也僅限於後台鬥毆,這款遊戲疏遠了摔角迷。

笨拙的操控、低劣的畫面以及整體乏味的遊戲體驗,都成為了這個系列迷失方向的典型標誌。這款拙劣地利用摔角運動的緊張感的遊戲,或許可以被視為WCW傳奇的圓滿結局。

1烏鴉:天使之城

這隻烏鴉沒有爪子

烏鴉:天使之城

作為一部同樣令人失望的電影改編遊戲,《烏鴉:天使之城》的票房表現不佳。評論家稱讚了遊戲畫面的氛圍,以及對電影精髓的掌握,但笨拙的操控方式嚴重影響了遊戲體驗,戰鬥體驗也令人沮喪。

玩家發現自己只能體驗簡陋的戰鬥機制,幾乎感覺不到遊戲的進步。最終,這款遊戲毫無亮點,更像是一部失敗電影的獲利手段,而非一款獨立的遊戲體驗。

雖然它在發布後在各種平台上都有所表現,但它在 PS1 上的失敗卻給它的聲譽蒙上了一層陰影,永遠標誌著它是一次值得銘記的失敗。

來源和圖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