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恐怖遊戲以獨特的方式展現了恐懼的主體性;令一位玩家感到恐懼的事物,可能對另一位玩家毫無影響。正是這種情感上的差異,讓恐怖遊戲的體驗如此引人入勝——每一次遊戲都如同一段個人旅程,根據玩家自身的觸發因素,恐懼感可能會增強或減弱。
有些恐怖遊戲確實驚險刺激,但也有一些遊戲未能達到極致的驚悚效果,儘管它們在其他方面實力雄厚,但缺乏真正令人毛骨悚然的瞬間。這些遊戲通常在敘事、角色塑造和引人入勝的玩法方面表現出色,優先考慮豐富的劇情而不是純粹的恐怖感。本文將深入探討一些值得關注的恐怖遊戲,它們承諾提供引人入勝的體驗,但玩家在驚悚方面可能會意猶未盡。
10 收官之戰
如此多的工作

《The Closing Shift》由Chilla’s Art 工作室製作,以一位咖啡師的視角,講述了一位咖啡師無意中成為跟踪狂目標的故事,帶給我們一場扣人心弦的恐怖體驗。遊戲採用復古的 PS1 風格畫面,營造出令人毛骨悚然的氛圍,令人聯想到經典的恐怖體驗。
然而,儘管遊戲的敘事引人入勝且充滿緊張感,但玩起來更像是一部驚悚片,而非真正的恐怖片,幾乎沒有突如其來的驚嚇。玩家有時會發現自己更專注於製作咖啡訂單,而不是去應對潛在的恐懼,這讓人覺得它更像是一款咖啡師模擬器,而不是恐怖遊戲。
九層 恐懼
Bloober Team 的試運行

在《寂靜嶺2》重製版中成為恐怖大師之前,Bloober Team 就曾嘗試過恐怖題材,推出了《層層恐懼》,展現了一位飽受折磨的藝術家在創作鉅作過程中所經歷的種種考驗。這款遊戲讓玩家沉浸在豐富的恐怖氛圍中,但最終還是缺乏一些足以提升遊戲張力的強烈恐懼元素。
遊戲體驗令人毛骨悚然,但其緩慢的節奏和簡單的機制幾乎無法營造出真正的驚悚氛圍,主要依靠氛圍營造。雖然劇情引人入勝,但並未充分展現恐怖體驗,讓玩家渴望體驗更多不同的恐怖元素。
8 虔誠
血寫成的悲劇

2019年,我通關了《獻身》之後,發現它那令人毛骨悚然的劇情依然鮮活地印在了我的記憶中。遊戲充滿了悲劇色彩,給人留下的並非根深蒂固的恐懼,而是持久的情感衝擊。雖然遊戲中也有一些恐怖元素,例如激烈的邪教儀式,但恐怖本身往往被壓抑在遊戲整體的絕望主題之下。
遊戲對氛圍和微妙張力的營造,使其體驗更像是一種憂鬱而非令人毛骨悚然的體驗,其焦點不再是恐懼,而是直奔主題,令人心碎。然而,《還願》憑藉其引人入勝的探索細節,依然堪稱傑作,擁有極高的重玩價值。
7. 《黑相集:灰燼之屋》
引入民間恐怖

《黑相集》提供了一種自選式的恐怖冒險方式,玩家可以控制多個角色,並做出決定以確保他們的生存。在《灰燼之屋》中,伊拉克戰爭期間緊張局勢加劇,導致與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神話生物的對抗。然而,由於軍事角色通常依賴幽默而非恐懼,恐怖的深度潛力似乎被削弱了。
這種獨特的融合引人入勝,同時也展現了對文化的尊重,尤其是透過像薩利姆這樣引人入勝的角色。然而,幽默感削弱了整體的恐怖體驗,讓玩家渴望非軍事角色也能營造出更強烈的迫切感。
6 深淵依然甦醒
完美氛圍,更多請

《深淵依然覺醒》探索了宇宙恐怖的領域,玩家將扮演工程師卡茲·麥克萊裡,與因石油鑽探而甦醒的怪物搏鬥。遊戲的視覺效果和敘事營造出身臨其境的體驗,並以震撼人心的結局收尾,然而遊戲缺乏足以真正凸顯其設定的驚悚元素。
儘管氣氛令人不安,但恐怖元素依然低調而含蓄。遊戲的DLC「Siren’s Rest」擴展了劇情,但其核心體驗依然是以敘事為主導的探索,而非發自內心的恐懼。
5 森林
有人見過蒂米嗎?

《森林》的故事背景設定在一個偏遠島嶼上,島上居住著食人族,茂密而險惡。這片森林堪稱恐怖遊戲的典型背景。然而,遊戲對生存機制和引人入勝的製作元素的關注,往往會讓玩家的注意力從恐怖元素上轉移開來。
故事情節圍繞著飛機失事後尋找兒子展開,但玩家常常在引人入勝的遊戲中迷失對劇情的關注。雖然氛圍營造得當,但整體玩法營造的趣味性有時會掩蓋背後的恐怖主題。
4 控制
想像一個房間,裡面有一張海報

《控制》透過讓玩家扮演一個擁有超自然能力的角色,提供了引人入勝的恐怖視角。半開放的世界探索營造了一種動態的體驗,然而遊戲對未知恐怖的依賴往往不足,尤其是在一些老套的對話削弱了遊戲嚴肅性的時候。
當主角試圖表達自身經驗時,有時會陷入尷尬的境地,削弱了整體的恐怖氛圍。然而,對於那些能夠忽略這些基調變化的玩家來說,《控制》仍然提供了引人入勝的遊戲體驗。
3. 《心靈殺手》
喜怒無常的惡夢

雖然《心靈殺手2》作為恐怖遊戲大獲成功,但原作更著重於營造緊張氛圍,而非展現令人恐懼的對手。其節奏和詭異的基調成功地營造了懸念,但遊戲玩法可能變得重複,最終導致玩家感到沮喪而非恐懼。
它滿足了生存恐怖體驗的所有要求,但往往缺乏玩家對該類型遊戲所期望的恐懼因素,導致遊戲氛圍始終緊張,但很少令人恐懼。
2.《 最後生還者》
劇情第一,恐怖第二

沒有一款遊戲能像《最後生還者》這樣,將敘事驅動的敘事手法發揮到極致。遊戲以一個飽受真菌感染蹂躪的末日世界為背景,將玩家帶入一個比傳統恐怖元素更令人動容的深刻情境之中。
雖然恐怖元素確實存在,但它們常常融入角色令人心碎的旅程中,導致內心的恐懼感減弱,而無助和悲傷感增加。這種令人揪心的敘事或許會在未來的作品中掩蓋恐怖元素,引發人們對未來恐怖元素更加重視的期待。
1. 《生化危機》
生存恐怖的起源

《生化危機》系列常被譽為現代生存恐怖遊戲的鼻祖,然而這款近三十年前的初代遊戲或許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恐怖。許多玩家,包括那些從小就開始玩這款遊戲的玩家,可能會覺得遊戲中的恐怖元素不如同代作品和其他系列作品那麼強烈。
這款遊戲的對話誇張、畫面老舊,還夾雜著些許二流電影的元素,雖然刺激感十足,但恐怖效果有限。雖然一些突如其來的驚嚇可能會讓玩家措手不及,但整體體驗還是以趣味性為主,而非令人恐懼。即便如此,它仍然是一部備受珍視的經典之作,而新版重製版或許能重新點燃遊戲最初設定的恐怖元素。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