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24年11月《光之魔盜》發布以來,它與Guerrilla Games的《地平線:零之曙光》和《地平線:西部禁域》驚人的相似性引發了爭議。從動物造型的機器到身著部落服飾的紅髮主角,它們的相似之處讓許多人立刻將這兩款遊戲連結起來。
2025年7月,事態進一步升級。當時,Guerrilla Games的母公司索尼互動娛樂(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在加州對《光之魔盜團》( Light of Motiram )的開發商騰訊提起了法律訴訟。訴訟指控騰訊侵犯版權和商標權,稱騰訊曾試圖就《地平線》系列的移動改編進行談判,但最終選擇創作受該系列啟發的自主遊戲。
作為回應,騰訊提交了一份駁回訴訟的動議,強調索尼指控中存在幾個重大缺陷。動議認為:
- 缺乏管轄權:在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並在中國運營的騰訊控股辯稱,其被不當納入訴訟範圍,該訴訟針對的是直接參與遊戲開發的實體所採取的行動,這些實體尚未收到法律文件。
- 對實際索賠的猜測:動議進一步指出,由於《Light of Motiram》計劃於 2027 年第四季度在Steam上發布,因此目前不存在任何實際侵權行為需要考慮。
- 文化控制的誤導性嘗試:騰訊質疑索尼訴訟背後的動機,認為這代表了索尼為壟斷流行遊戲文化所採取的拙劣行動。
騰訊的動議引用了Guerrilla Games首席美術師Jan-Bart van Beek的評論,以此強化其立場。 Jan-Bart van Beek在一部紀錄片中透露, 《地平線》的設計最初被擱置,是因為它與《奴役:西遊記》過於相似。 Van Beek強調了圍繞遊戲概念的決策過程:
《奴役》基本上描繪了一個末世後的世界,一個女性主角,以及一些沉睡著、即將被喚醒的機器。所以我自己去找赫爾曼,我說,我覺得我們不該這麼做。它觸及了太多其他方面的內容。
騰訊利用這些見解辯稱,索尼訴訟中概述的元素是許多成功遊戲的常見梗,包括《薩爾達傳說:曠野之息》和《孤島驚魂》。因此,這家中國科技巨頭認為索尼在聲稱擁有遊戲類型慣例所有權方面有些過頭了。
有趣的是,有證據表明騰訊及其開發團隊對《光之魔提拉姆》進行了修改,以進一步將其與《地平線》系列區分開來。遊戲主角原本與艾洛伊相似,但經過重新設計。此外,遊戲還融入了基地建設等生存機制,並提供線上合作遊戲——這些功能在《地平線》系列中都沒有出現,儘管Guerrilla目前正在開發該系列的線上版本。
隨著這場法律糾紛的展開,騰訊的駁回動議結果仍不確定。我們將持續關注事態發展,並及時更新訴訟的任何重大進展。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