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基於終端的瀏覽器是否適合您的日常瀏覽需求?

這款基於終端的瀏覽器是否適合您的日常瀏覽需求?

最近,我開始嘗試用基於終端的替代應用程式來取代我的傳統應用程式。這並不是因為我缺乏與世界的互動;相反,我發現探索這些命令列工具是一項令人愉快的挑戰。在這個過程中,我遇到了一個超出我預期的基於終端的日曆,這促使我探索終端 Web 瀏覽器的領域。自從我放棄 Chrome 以來,w3m這樣的瀏覽器已經陪伴我兩週了。雖然我的體驗很有趣,但我並不認為它會成為我的長期解決方案。

了解 w3m

w3m 是一款功能強大的基於文字的 Web 瀏覽器,可直接在終端環境中運作。 “w3m”一詞源自日文短語“WWW wo miru”,意為“瀏覽網頁”,體現了其預期用途。 w3m 專案最初開發於 1995 年,之後逐漸停用,但得益於開發者 Tatsuya Kinoshita 的分支開發,w3m 得以持續發展。 2024 年,一個新的由社區驅動的分支正式啟動,引領 w3m 的持續發展。

w3m 與 Lynx 等前代產品的不同之處在於,它能夠渲染許多現代 HTML 元素。它支援終端內的表格、框架和內嵌圖像等功能,力求呈現與圖形版面相符的網頁結構,而非僅呈現純文字。此外,w3m 也擅長處理表單和 Cookie,讓使用者無需依賴繁瑣的腳本即可登入各種網站。然而,需要注意的是,w3m 不支援 JavaScript,這限制了其有效顯示某些內容的能力。

顯示 w3m 主頁的螢幕截圖

儘管 w3m 本身有局限性,但它仍然具備終端應用所需的功能。它具有標籤頁瀏覽、相容終端下的基本滑鼠功能,以及在正確配置的情況下顯示圖像的功能。本質上,w3m 提供了一種極簡的網頁瀏覽體驗,強調文字和超鏈接,同時融合了一些格式和顏色元素。這款瀏覽器可以在 Linux 和其他類 Unix 系統上輕鬆訪問,也可以在 Windows(透過 Cygwin)和 macOS(透過 Homebrew)上使用。

如何安裝 w3m

w3m 的安裝過程非常方便。在大多數 Linux 發行版中,您只需存取終端機並使用套件管理器即可安裝:

sudo apt install w3m w3m-img

此命令將下載主 w3m 軟體包和用於圖像顯示功能的 w3m-img 插件。對於使用 Fedora 或其他基於 RPM 的系統的用戶,安裝命令也很簡單:sudo dnf install w3m。在 Mac 上,您可以使用 Homebrew 啟動安裝brew install w3m,而 Windows 使用者可能需要透過 Cygwin 編譯並執行。

安裝完成後,使用 w3m 非常簡單——只需w3m在終端機中輸入 ,然後輸入 URL 即可。例如,輸入 ,w3m maketecheasier.com即可直接在終端機中顯示我們的主頁,而無需啟動圖形介面。

W3m 指令實際運行

在開始正式使用 w3m 之前,最好先熟悉它的基本導航控制。您可以使用箭頭鍵進行移動—使用對應的按鍵上下捲動,使用左箭頭返回上一頁,使用右箭頭或 Enter 鍵跳到連結。

W3m 中的說明

我使用 w3m 作為日常瀏覽器的歷程

我日常使用 w3m 瀏覽器的經驗既有令人振奮的時刻,也有一些不可避免的挫折。它的一大亮點是極快的頁面加載速度,這主要是因為它只加載文本,而不會加載繁重的 JavaScript、圖片或視頻內容。在網路速度較慢的時候,這一點顯得尤為重要,它提供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瀏覽體驗,降低了筆記型電腦的資源佔用,即使在打開多個標籤頁的情況下,也能保持更低的溫度和更安靜的運行。

w3m 能夠有效率地處理 HTML,以簡潔易讀的格式顯示標題、清單和段落,同時以直覺的方式排列表格。但需要注意的是,預設情況下,圖像不會直接渲染;相反,您會遇到替代文字或占位符。

W3m 網頁瀏覽實際操作

適應以鍵盤為中心的工作流程的過程出奇地順利。一旦我熟悉了快捷鍵,輸入 URL 和瀏覽連結就變得毫不費力了。標籤功能也可用,儘管形式簡約,只提供簡單編號的文字條目供循環瀏覽。然而,由於缺乏會話保存功能,關閉 w3m 後,你的瀏覽記錄也會消失。

登入基本網站或搜尋引擎沒什麼大問題,但任何依賴 JavaScript 的網站都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雖然我可以訪問 Gmail 的基本 HTML 版本,但標準視圖卻無法訪問,而現代的、腳本密集的網站通常會呈現為混亂或不完整的頁面。

w3m 中的網頁

然而,導航卻是其中最具挑戰性的方面之一。由於沒有多功能框或自動完成等功能,每次造訪新網站都需要我手動調出完整地址。為了方便搜索,我經常會在 DuckDuckGo 上打開一個標籤頁,但與 Chrome 精簡的搜尋功能相比,這顯得有些繁瑣。使用 w3m 瀏覽需要更有系統的方法,有時會影響我的效率。

在 w3m 中搜尋

從隱私角度來看,我發現 w3m 相當自由。它沒有 JavaScript,這意味著大多數廣告、追蹤器和侵入性彈跳窗根本不會顯示。 Cookie 橫幅和其他惱人的干擾來源也被消除,從而帶來更專注、更流暢的瀏覽體驗。

使用 w3m 兩週後,我逐漸體會到它的獨特優勢,但也意識到它在現代數位環境中的限制。雖然它可以作為一項有趣的實驗,或滿足特定的需求,但對於日常使用來說,它還是不夠。

缺乏 JavaScript 無疑是最顯著的缺點。如果沒有這項功能,Gmail、Google Docs 或社群媒體平台等網站根本無法正常運作。當代網路很大程度上依賴腳本,而 w3m 會將許多網站壓縮成簡陋的框架。此外,w3m 缺乏對媒體的原生支援;它對音訊和視訊的處理能力很差,影像顯示起來也很繁瑣。

w3m 中的 YouTube

可用性是另一個挑戰。整個體驗依賴鍵盤快捷鍵,缺乏可見的網址列、書籤或歷史記錄功能。由於沒有搜尋和網址列的組合,也沒有任何搜尋建議,搜尋效率低。我們在主流瀏覽器中習以為常的基本功能,例如密碼管理器、同步、擴充功能或開發者工具,都明顯缺失。

儘管如此,w3m 在其領域內確實表現出色。它尤其適用於透過 SSH 檢索資訊、在沒有圖形使用者介面的系統上運行,或在無幹擾的環境中瀏覽網頁。對於專注閱讀的任務,它表現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您正在尋找一種替代的瀏覽方式,尤其是在人們對人工智慧驅動的瀏覽器日益不滿的情況下,w3m 可能值得探索。

來源和圖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