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幾週,蘋果 iPhone 17 系列需求強勁的跡像不斷湧現。供應鏈評估的新見解不斷湧現,為蘋果旗艦智慧型手機的前景提供了更清晰的圖景,前景看起來非常樂觀。

根據台灣《工商時報》(CTEE)最近的報道,有以下關鍵見解:
- 蘋果的組裝合作夥伴預計,2025 年第四季將生產 6, 200 萬支 iPhone 17 系列手機。
- 與 2024 年同期相比,這一數字增加了約 300 萬台,成長率約為 5%。
- A19 晶片採用台積電先進的第三代 3nm 製程製造,將使該公司的先進節點生產設施保持最大產能運作。
- 即將推出的 iPad Pro 和 MacBook Pro 將推動對 A19 晶片的需求增加。
- 展望 2026 年,A20 晶片將採用台積電的下一代 2nm 節點技術,目前已在高雄 Fab 22 進行初步試生產。
- 蘋果的 M6 晶片也計劃在 2nm 節點上生產,產能預測較為緊張,顯示未來產品線強勁。
然而,讀者必須考慮與這些預測有關的幾個因素:
- iPhone 目前在印度組裝。 《台灣日報》的估計很可能是基於台積電的晶圓產能利用率數據,對第四季度的組裝數量進行了粗略估計。
- 2025年第三季度,iPhone 17系列共組裝2, 800萬台,超過前一年的2, 600萬台,較去年同期成長7.7%。
- 目前第三季和第四季的組裝數據表明,2024 年 iPhone 16 系列的產量將比同期增加約 500 萬支。
-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圍繞 eSIM 技術的持續監管問題,iPhone 17 Air 尚未在中國上市。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