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蘋果在中國以外建立強大供應鏈方面面臨的持續挑戰凸顯了中國擁有的巨大製造優勢。隨著生產大規模轉移到印度和越南等國家,情況仍然很複雜。最近的報導顯示,儘管蘋果正在努力遷移部分製造設備,但中國當局設置的障礙使這些努力變得複雜。這促使蘋果的合作夥伴不斷創新,以便將必要的機器運送到海外。
蘋果供應商為規避出口限製而提出的創新解決方案
美國和中國之間不斷升級的貿易緊張局勢使蘋果的處境變得岌岌可危。儘管獲得了臨時關稅豁免,但該公司的緩解可能是短暫的,特別是新政府主張提高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的關稅。這些地緣政治動態催化了蘋果實施國際供應鏈多元化策略。印度生產了全球約 20% 的 iPhone,該地區具有巨大的成長潛力。
在印度,關稅相對其他地區較低,加上勞動力成本優惠,為蘋果提供了戰略優勢。然而,正如The Information的 Wayne Ma 所強調的那樣,困難依然存在,他指出中國政府部門阻礙了 iPhone 17 試生產所需的關鍵機械的出口。這導致供應商採取創新的變通策略來促進設備搬遷。
根據9to5Mac報道,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蘋果合作夥伴採取了大膽舉措,在東南亞建立了一家幌子公司。這項戰略舉措使他們能夠獲得必要的製造機器,然後將其直接送往富士康在印度運營的工廠。雖然官方尚未披露出口限制的具體原因,但據推測,其目的可能是為了維持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尤其是與蘋果的長期合作關係。
儘管中國在質量和數量方面擁有無與倫比的製造能力,但持續的貿易戰在可預見的未來可能會持續下去。陷入這場衝突的蘋果越來越有動力加快在不同地區的多元化努力,以減輕潛在損失並避免出貨中斷。
新聞來源:The Information
發佈留言